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综合活动课程谈台湾课程统整的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前言  课程统整 (Curriculumintegration)是台湾地区课程改革中的最显著的动向之一。一九九八年九月公布的“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中 ,已将传统零散、林立的许多科目统整为语文、数学、健康与体育、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等七大学习领域 ,在一、二年级更将社会、自然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等三领域统整为“生活课程” ,以统整相关知识 ,培养综合能力 ,提高学习水准和素质。课程统整是经由课程设计的统整 ,以达成经验的统整、知识的统整和社会的统整。 (Beane,1 997)也就…  相似文献   

2.
在八十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上海市阂行区中心小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发展,规范大气,温馨有致”的办学理念,并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设立了课程校本化项目,使学校的各类课程更符合学校、学生、教师发展的实际。经过多年分阶段探索,该校以课题为引领,在优化课程统整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3.
彭舂花 《上海教育》2014,(4):117-117
我校基于学生成长需要,聚焦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的课程校本化建设,认真梳理、完善、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搭建“崇德敏智”学生成长课程体系,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课程统整”,努力实践三类课程之间有效的“纵深入”与“横跨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单元统整是增强课程理解、促进素养培育的基本途径。单元统整下历史单课素养培育是历史课程育人的基本环节。近年来,为革除碎片化教学弊端,打破“课时主义”束缚,促进深度学习与素养培育,单元统整教学已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倍受学界关注。同时,单元统整教学实践中广泛存在“集合化”“碎片化”和“封闭化”等异化现象,这些现象制约了单元统整下单课素养培育的实施。对此,本文拟以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下简称“本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以下简称“本课”)为例,阐述单元统整下历史单课素养培育的理念、误区及策略,以期服务实践,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5.
“统整”是连云港市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关键词。统整理念下,创客教育融合校本课程,信息技术支持统整课程内容,利用数字化工具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紧跟国家创新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提升学生掌握跨学科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就是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施,从台湾“教育部”公布的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及其相关配套措施可以发现,九年一贯课程的重要理念包括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统整课程、协同教学与教师行动研究。这些理念代表课程结构的重组与课程实施型态的转变,更牵涉到教师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改变。也就是说.在九年一贯的课程架构下的校园专业生活与文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台湾地区基础教育正在施行由大量的教育专家学者、教科书出版商及一线工作教师推动的“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此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课程统整、实施九年一贯课程; 2.以“课程纲要”取  相似文献   

8.
当前,课程统整对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左右脑协同学习和创新发展、教师的合作与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课程统整的理念来进行学校课程建设,要建构理想的完整儿童图像作为课程目标、整体变革学校的课程结构、创生有利于学生社会统整、知识统整、经验统整的课程内容、构建"学习型社群"、掌握有利于课程统整的几项技术。课程统整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同,在实践中对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师协同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遭遇到教师课程能力不足、知识浅化危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课程统整是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艺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具有促进课程有机融合,达成艺术核心素养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优化艺术教师课程执行力;合理调动课程系统要素,助推艺术课程系统高效运行几方面的价值定位。基于新课标新理念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需遵循“适应性专业知识”、艺术学科高阶思维和课程系统协同育人的逻辑。达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有效统整、推进中小学艺术课程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明晰新课标理念,增强艺术课程统整意识;依据新课标课程整合取向,绘制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框架;协同教师发展,提升艺术教师课程统整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杜宁  张晓彤 《学周刊C版》2023,(17):145-147
“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教师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创新形式,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迁移,从不同角度进行语文读写作业的统整设计:以“活动”统整,情景化、体验式读写作业设计;以“技法”统整,单元化、模仿式读写作业设计;以“文化”统整,实践化、探究式读写作业设计。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减轻学生负担,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必须加强幼儿园小学课程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语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即课程目标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知识的更新、建构以及能否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为“课程统整”之诱因,而真实世界的整体性,以及人脑功能之连结与分析,更加突显“课程统整”之重要。课程统整是组织学科内容的一项技术与方法,也是一套进步的教育哲学,知识必须与生活面结合、学校与社会连结,让学习者体认到学习的意义。“课程统整”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内容或经验,组合成一种有意义的、统整的学习内容或经验,并达成学习意义化、内化、类化和简化之功能。为了达到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及追求永续发展之目标,尝试以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做课程纵向及横向之连结,串连生活相关之主题,融入个人、家庭、社会和地球等内容,这个统整课程称为“生活科学概论”。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有了“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而且还有了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也就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智慧”的统整和“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要达到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1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中小学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新一轮课改的一项极具价值的举措,也是新世纪人才市场需求的趋势。因此,课程之间必须由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向综合课程统整转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三生”课程统整是指将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门课程中部分主题相同的内容统整在一起,成为“主题统整课程”。“三生”课程的统整与实施是培智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从主题选择、目标定制、教学设计、课堂样态4个环节入手,探索实施单元主题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拉开序幕的上海综合科学课程项目是我国地方性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典型案例之一。首先从课程理念、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统整组织方式等侧面,对该项目的特点与成败经验进行了考察分析,最后从现代综合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向度,即“社会统整”、“知识统整”与“经验统整”三个层面揭示了此次上海综合科学课程开发对我国新世纪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百年老校的“朴诚”文化基因做提炼,梳理出文化发展的脉络,构建以素养课程为“经”、以三级课程为“纬”的课程体系。遵循“整体设置、分层实施、重点突破”“动态整合、自主选择、多元创生”的原则,细化课程,具化实施路径:基础性生长课程,重统整;拓展性成长课程,重选择;特色性助长课程,重创生。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学校层面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和教师创造性智慧的开掘和培养,在于如何将有关的课程理念物化,在具体的课堂中成为活性化了的教学资源。从我们在徐汇区梅陇小学近三年来进行的“实施学期课程统整,主动推进二期课改”的项目研究分析,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教师开展“学期课程统整”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运行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这一境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一直以分科教学为主要课程模式。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幼教事业自身的发展与变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我园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青岛市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吸纳并应用皮亚杰、维果茨基以及瑞吉欧教育系统的理论与思想。对本园的课程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建构。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主题探究性活动课程。这种课程基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主题探究的形式,采用了“合科”的统整教学,从孩子的主动学习、探索入手。将孩子的兴趣、意念及需要引向教育所期望的方向。下面是我园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一些认识与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培育实践素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旨趣。然而,大部分培养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一直倚重学术性课程,实践课程普遍存在目标模糊、内容零散、实施碎片化、过程性评价和管理缺位等问题。实践素养的生成需要有结构化、统整化的课程任务支持,因而需要对实践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基于课程统整的视角,将现有的“三习一训”实践教学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的过程性课程任务群,通过多主体协作、多资源统整、多场域协同,共同支持实践课程各环节的系统规划与有效运作,进而形成关联的、连续的、统整的、进阶式的多路向实践素养发展通道,助力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