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寻学校德育活动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阈,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9,(26):29-29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杨启华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成人的意愿和设计,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德育活动的内容多源自于成人的视阈,空洞、抽离;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与表演化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德育活动的虚假与对学生的规训;德育活动追求学生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体验,使发展与享乐对立。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以游戏精神改进学校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生态德育”是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策略。生态德育,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人与家庭的和谐统一。通过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自我接受教育;通过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自我受到熏陶;通过家教活动,不自觉中接受爱的洗礼。实施“生态德育”应坚持的三个原则:一是追求发展性,  相似文献   

4.
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脉搏;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与时代发展特点的德育目标体系;调整不适应的部分德育内容,及时增加富有时代特征、与新形势下的任务、国民关注的焦点相吻合的新内容;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科德育的新渠道,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促成学生主体观念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幸福感对于德育实效性问题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动力,有助于德育的知情统一和知行统一。从德育功能、德育内容、德育方式三方面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加强幸福感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几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保持德育内容的鲜活性,做到德育形式的丰富性,注重德育结果的实效性的宗旨;遵循“近、小、实”的原则;突出自我体验、自我养成、自主意识、自我教育的特色,努力构建“主体德育”新模式,提高德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使德育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鲜活”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指导思想定位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熏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熏尊重学生的兴趣、目标和动机熏尊重学生的创造和自由熏培养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完善健全的…  相似文献   

7.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在德育方面,他强调教育中精神的唤醒,强调自由自主与自我负责,强调主体问的交往与对话.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实践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德育内容应该从高度预设和整齐划一走向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发展而动态生成;德育模式则应从教师的灌输外塑走向学生的自主建构;德育目标则急需从培养听话服从的人向培养自主发展、自我负责的人转变.  相似文献   

8.
石春梅 《教师》2008,(6):8-10
德育美首先应该追求德育形式、内容的美感。它包括德育目标与内容之美、德育内容呈现方式之美、德育过程之美三个主要方面。为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摒弃强制规训,以审美自由为中心,促进受教育者对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充分体认;以情感培育为中心,着力培育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促进道德感的生成和强化;以形式美为德育美感的主要素材,增强德育过程各要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德育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活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课堂教学应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探究中不断满足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地实现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德育主体性生成机制的缺失问题。在德育过程中,应该树立尊重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道德自省。这种理念体现在德育内容表征形式问题上就是要对德育教材进行多样化设计。德育课程内容表征形式应该增加人际交往、自我反省的表征形式,加大实践活动的比重,并对音乐表征形式在德育中的应用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