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决曹庄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进行了井下原岩应力实测,采用基于实测地应力的锚杆支护优化设计方法,优化了巷道支护设计参数。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方法,对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高应力软岩的概念、力学性质、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特征的研究,对高应力软岩作了初步的界定,提出了高应力软岩变形破坏机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罐-土之间的摩擦.采用接触单元模拟罐底板-基础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两种基础间的平均沉降量差作为边界条件,取代工程上难以准确计算或测量的基础基床系数或弹性模量,建立大型储液罐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了罐底板大角焊缝区域的峰值应力计算值,并与应力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沉降量差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应力计算结果与应力实测结果相吻合,可以准确计算大型储液罐的底板应力。还可以通过基础沉降量实时监测。预测在用大型储液罐的剩余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应力软岩巷道修复问题,采用锚注—爆破对巷道进行卸压,通过注浆加固和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将应力控制理论与新奥法支护思想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支护围岩;爆破卸压改变了围岩应力自然调节过程,改善了围岩应力分布状态,支护结构上应力减小,可以采用较少的支护维护高应力软岩巷道的稳定;经试验,采用锚注—爆破修复巷道,取得了明显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地应力、复合顶板等复杂地质条件,研究深井条件下煤巷锚索采用小孔径、施加高预应力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是解决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大断面交岔点等支护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7.
底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释放采用ROTDR温度感测技术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底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0 h后内部温度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54℃.底板混凝土表面温度使用FBG温度传感器监测,并根据其监测结果对PPP-BOTDA应变监测结果进行温度补偿,以获得底板上下表层混凝土应变.利用应变监测数据,分析了闸首底板结构施工过程中由混凝土水化热过程引起的应力、应变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船闸等大型水工结构施工安全监测中的可行性,并对结构设计、工程施工监测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据刘桥一矿Ⅱ62采区突水现状,分析其突水原因是由于多期构造应力造成底板裂隙发育,受采动影响后太灰水原始导高迅速上升而突出.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际,运用砼温度应力计算理论,对大体积浇筑地下室底板砼,在凝结养护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应力的计算。估量砼浇筑后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及自然养护条件下7天时的温度收缩应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度收缩应力对地下室底板砼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胶胎——可缩性金属支架的结构以及在高应力软岩巷道中将恶劣的承载条件改善成理想的承载条件——均匀受力,充分发挥支架的整体承载能力的作用机理以及支护效果。说明了胶胎——可缩性金属支架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大,煤矿开采逐渐向深部发展,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控制问题日益凸显.砂质泥岩等软岩在淋水情况下容易泥化膨胀,引起巷道围岩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本文以某矿南翼Y型通风巷道为背景,研究了不同支护方案对深埋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锚梁网支护能够有效粘合围岩内部破碎岩体,抑制砂质泥岩的泥化膨胀,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公路填方路基软基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用水泥粉喷桩处理高填方路基软基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检测技术,详细介绍了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实践证明,用水泥粉喷桩处理高填方路基软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楼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受底板灰岩水的威胁,针时619工作面现状,先通过物探,探查出底板赋水性,划定异常区,合理选择治理方案,利用注浆改造技术,封堵底板裂隙带,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结合对灰岩水有控制的排放,节约了大量治水费用,可以达到安全回采和经济效益最佳结舍,为解放受下部岩溶高承压水威胁的煤炭开采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原岩应力,地下水,地质构造和煤层扰动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煤层底板含水层水压不均匀的特点,从渗流场与应力场共同作用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底板含水层非均布水压力学模型和倾向条状带的流固耦合模型。根据弹塑性理论求得煤层底板突水的极限水压力的弹性理论解和塑性理论解。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动工作面底板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煤层底板的破坏特征和渗流特性。重点模拟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非均布水压作用下底板的变形,破坏区域,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等,得出非均布水压力对隔水岩层的破坏影响明显小于均布水压的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珞璜南右线特大桥连续梁跨越既有渝贵线铁路工程为依托,研究了转体桥施工力学特性及监控技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桥梁模型,研究转体桥关键工况的力学特性,对比分析了桥梁变形、内力的数值模拟值与现场实测值.结果表明:危险工况中箱梁截面应力最大发生在跨中,其值为12.36 MPa,位移最大发生在8#梁段与9#梁段交界面,其值为26.34 mm.支座及跨中两个位置是关键工况中危险受力处,悬臂根部截面应选为应力监测截面.线形监测表明在转体施工过程中,小里程、大里程侧梁顶标高数值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值最大分别为17 mm、19 mm;转体完成拆除支架后,主梁线形变化较大,小里程、大里程侧变化最大分别为16 mm、20 mm.悬臂梁根部应力监测表明,顶板应力值始终大于底板应力值,最大压应力发生在顶板处,其值为8.14 MPa,小于C55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顶板、底板处应力数值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值最大分别为0.92 MPa、0.81 MPa.以上均满足设计要求,保证了转体施工安全,为同类型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对预测产生温度应力进行理论分析计算,从而制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预防裂缝措施,施工实践证明,只要满足配合比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就不会由于温差和混凝土收缩而形成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三维有限元程序,考虑地下通道非柔性结构及其结构缝的存在,结合某城市地下通道之下的隧道暗挖实例,模拟隧道断面分步开挖、超前加固、初期支护、接近既有结构施工的复杂空间过程。有限元分析过程显示: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隧道施工对现有结构的影响,可得到与实际施工更为接近的结构沉降与应力结果,从而为隧道结构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同时模拟分析还表明:通道项部地表和底板的沉降非常接近,可依据通道底板的拉应力增量,参考通道结构在隧道施工前的应力状态评价通道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引入了基于模糊集的∈-软集和q-软集的概念,给出了∈-软集和q-软集构成软群或软正规群特征.利用(∈,∈∨q)-模糊子群((∈,∈∨q)-模糊正规子群)的概念,给出了∈-软集和q-软集构成软群(软正规群)的一些刻画.  相似文献   

20.
一般双向DC/DC变换器存在的问题是通过DC-AC-DC进行变换,且不具有软开关技术.针对蓄电池、电动汽车等,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向DC/DC变换器,不需经过DC-AC-DC变换,且采用了软开关技术.升压时,采用boost变换器,降压时采用buck型ZVS-PWM变换器,在对该变换器主电路拓扑及波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它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恒频控制,具有零电压开关、电流应力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