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文学上,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第一位藐视情理规则、反对18世纪古典文学传统、珍视个人想象的浪漫主义诗人。《虎》诗为布莱克创作并被收入到其诗集《经验之歌》中,是一首反映作者进步思想的著名中短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听觉意象、象征意象、动感意象、引喻意象来具体表现其思想,读起来使人感到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对《虎》诗进行评论,旨在领会诗中的深刻涵义、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借鉴诗歌中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诗集》是加西亚·洛尔卡诗歌创作的起点和其诗歌艺术形成的标志。在洛尔卡的创作中对意象的组合、叠加加强了诗歌与世界的关联性,而复杂的节奏则增加了诗歌的感受性。本文从《诗集》中的意象与节奏分析洛尔卡的诗歌艺术,以及这些创作手法在其中后期作品中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6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4.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5.
布莱克是18世纪末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点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画配诗”风格——诗合画境,画隐诗情。他创作的系列诗集被称为“装饰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以《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几首以花为主题的“画配诗”为例,解读布莱克诗歌中寓天真之意及寓爱情之意的花朵——天真之花与爱情之花。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双昧互证的知觉性认识、隐蔽观者的精神性实质以及睡梦、游戏、光等象征意象,对印度现代“圣哲”室利奥罗宾多的十四行诗集《最后的诗》中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哲学内涵。《最后的诗》以诗的艺术张力,重释古老的哲学意象,描绘了奥罗宾多精神学说的知觉性进化之途。  相似文献   

7.
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优秀代表。他一生不懈而又执着地探求诗歌艺术,极其崇拜诗之美。他在其诗作《秋颂》中运用视觉意象、抽象意象、触觉意象、味觉意象、听觉意象和动觉意象把抽象的秋描写成具体的、可感的、五彩缤纷的、音乐般的秋,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歌美。济慈对美的求索是他热爱生活、挚爱自然、珍惜生命和对自然对人生仔细观察和品味的结晶。诗人对美的求索旨在鞭打丑恶、黑暗的现实,也是他在短暂而又痛苦的人生中对美的向往和呼唤。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9.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他最具代表性、最受后人关注的诗集。他的诗歌意象鲜明,语言质朴,风格简洁,想象力丰富。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诗集中分别收录了数首情景不同、内容迥异、前乐后苦的同名诗。本文选取一组同名诗《扫烟囱的孩子》,尝试从这颗沙里看布莱克创作思想从“纯真”向“深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田雯是清初康熙诗坛一位重要诗人,在其诗作总集《古欢堂诗集》有大量神仙意象的反复呈现,这些神仙意象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有利于我们掌握古欢堂诗歌中神仙意象的概貌,这些神仙意象也给古欢堂诗歌带来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同时由诗及人,从田雯所处的时代及其个人人生遭际的角度解读神仙信仰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红 《现代语文》2010,(3):120-121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明朝著名诗评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贺敬之的抒情诗是植根于中国传统诗歌肥沃土壤中茁壮成长的一朵奇葩。贺氏抒情诗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在诗歌意象运用上的独到和精妙,本文拟对其诗歌意象词运用的特点和意象叠加现象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意象乃寓“意”之“象”,是诗歌的最小艺术单位。蒙学经典《千家诗》富含意象,文章以谢枋得主编的汉语版本及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千家诗》( Golden Treasury of Quatrains &Octaves)为研究对象,从意象分类着手,探寻许渊冲先生英译三类意象的方法,以期获得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得以传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冯杰《一窗晚雪》《讨论美学的荷花》《冯杰诗选》为研究对象,以历时性写作和审美变化为轨迹,探讨其现代乡土诗艺术特质:从北中原意象到中国意象,从乡土诗歌传承到现代精神的探索,从民间文化到传统文化的写意袁征,体现其对现代乡土诗狭窄格局的突破;荷花象征体系与现代诗境的开拓等体现了其诗歌运思模式及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艺术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示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本文试就《诗经》的一些篇章,从意象方面,论述《诗经》的意象美:诗中之画的意象美,意象组合的音乐美,意象的喻象美,意象的含蓄美,意象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15.
弗罗斯特诗歌中有很多色彩意象。这些色彩意象主要有白、红、蓝、黑、绿等。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一些花草名以及诗的题目的色彩效果也十分突出。弗罗斯特在同一首诗中将若干不同的色彩意象或相同的色彩意象呈现出来,有时他还把相反的色彩词并置在一起,而有的时候他则在同一首诗中使用多种色彩意象。弗罗斯特还将色彩意象与动觉意象和其它意象结合在一起使用。弗罗斯特诗歌中使用的色彩意象拉近了读者与自然的距离,赋予其诗歌多重暗示意义。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色彩意象展现了美丽的自然,具有愉悦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弗洛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著有十多部诗集,很多诗歌都深受诗歌爱好者的青睐,以他的《摘罢苹果》为例,简单地从韵律、语言、意象等方面分析其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弗洛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著有十多部诗集,很多诗歌都深受诗歌爱好者的青睐,以他的《摘罢苹果》为例,简单地从韵律、语言、意象等方面分析其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8.
飞升与沉降──论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内在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海子诗歌意象构成系统分为“太阳”与“大地”两类,其基本的内在张力是“飞升”与“沉降”.这一张力构成海子生命艺术化与艺术生命化的独特现象。由于此,海子的诗歌才言说了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的生命的内在张力丰富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张力场,使他的诗具有了多侧面,多维度,深涵蕴的立体感与浊重度。  相似文献   

19.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小品心领神会,故其《地铁车站》能突破英美意象派的局限,成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而卞之琳既深谙英美意象派的玄奥,又精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文化,故其《断章》能成为中国意象诗的翘楚之作。揭示二者成功的来龙去脉以及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中国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微妙关系,可窥见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以及意象派在中国未能形成流派的原因,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互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送别诗"是表达诗人离情别离的诗歌,古往今来广为传诵,本文通过对两首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的意象、情感进行分析归纳,以达到对"送别诗"的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