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朝闻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他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吸收阐发,在这个过程中,王朝闻对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的审美关系的共同规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对古代艺术理论中审美关系特征的归纳和总结,也使王朝闻自己的审美关系理论逐渐丰富。形成了中国当代美学中比较独特的审美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2.
考察中国古代讽刺诗的审美情感基调(凡本文论及的基调均指情感基调),是研究中国古代讽刺诗审美特色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讽刺诗,特别是政治讽刺诗的情感基调直接影响着诗作的审美效果;直接影响着诗作的社会功能。本文就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审美基调的主要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和基调的主要外露形式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军戎服饰作为一种物质产品,除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外,它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为背景,中国古代传统审美思想为依据,挖掘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深层的文化内涵,说明了军戎服饰中所蕴含的特殊的审美思想和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古代审美哲学思想的演变为基本线索,从古代审美心理的本质特征、美学范畴中的美德关系和美德结构等三方面论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其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审美价值体系以道为根本哲学基础,以人格建构为价值主体,以美德统一为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情感特性、思想题材、审美意象、创作手法受到古代道德文化的规定,其写作表现为从属于古代道德文化的本体论形态。这种本体论形态导致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主流偏重于诗歌的教化功能和功利性审美情感,并且使个人化抒写表现为异质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吕客 《文教资料》2008,(5):11-12
悲恋诗、悲怨诗、弃妇诗和悼亡诗是中国古典悲情诗的四种形态,完整地构成了表现古代爱的悲情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分析四个形态来审视中国古代悲情文化的审美内涵,透视中国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她们的凄凉命运.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古人处理天人关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精神,虽然这一命题的内涵在不同时期不同哲人的思想中各有差异,但也恰好说明“天人合一”的观念是贯穿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个历程。这一观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日用伦常的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审美和艺术观念,从而成为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研究包含美学范畴、美学现象和审美理论三大部分,加强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国古代美学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主要介绍了美学的理论体系概念,分析了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皮朝纲与李天道合著的《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一书已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范畴的内涵和历史演变,并论述了形成这些特征和范畴的文化、哲学等原因。全书除长篇导言和结束语外,分为五编,共21章,30万字,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需要,审美创作心理过程、审美作品心理分析和审美鉴赏心理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畅其宏旨的描述和论证。作者发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文艺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有关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尚黑审美传统,起源于原始黑色崇拜,把水墨运用和发展为一种绘画材料,也可以说是基于黑色崇拜的一种智慧性的发掘,此外还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水墨画的色彩审美有着尚黑的特点,并形成了独特的墨色语言系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意义。中国水墨画把原始本能的黑色上升为供欣赏品味的墨色艺术形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尚黑审美传统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中国古代文论在概念的应用乃至体系的建构方面紧密相关。追寻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渗透与影响,阐释其在塑造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审美理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2.
简评胡健的《中国审美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胡健同志的新著《中国审美之魂》 (黄河出版社 ,2 0 0 0年 ) ,我觉得这本书正如包忠文先生所说“构思好 ,有见地 ,叙述也得体 ,文风也好” ,是一本新颖的中国审美精神发展演变史的导论。力图寻求中国审美精神发展演变的线索 ,揭示中国声明精神的特征与规律。作者把先秦当作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奠基时期 ,儒道是中国审美精神的两大源头 ,作者在这部分特列“乐的争鸣”一章 ,指出中国古代的审美精神与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关系密切 ,中国古代审美精神是一种中情理重天人合一的音乐精神 ,不同于西方重冲突重神人合一的戏剧精神 ;经过汉代的过渡 …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为政治服务的,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和政治生活,但是文学也具有它独特的娱乐功能和审美价值,如果没有其娱乐功能和审美价值,文学就称不上是文学了。文学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每一个朝代,本文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娱乐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古代审美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感应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感情发生的经典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其功能既体现在审美创造方面,也体现在审美欣赏方面。审美感应论涉及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等重大理论问题。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审美感应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性审美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早期文学批评中就已经具有.作为最晚出现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小说评点对作品的“妙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特色.“妙赏”是一种独特的、在审美的同时也创造美的诗性审美,小说评点的缈赏”体现在其诗性审美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诗性美相映相衬,展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人浓厚的自然本位思想和中国优良的山水环境使中国山水审美文化在古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贯穿其发展过程的是终极关怀与审美启蒙两大主题的交融与变奏.  相似文献   

17.
"和"是中国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是中华民族审美创造与欣赏的重要原则和追求境界,蕴含在中国古代所有艺术领域之中。在《晏子春秋》中,"和"作为核心的审美范畴,展现出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韵”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富有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的生命情调、审美对象的生命意蕴及艺术表现的生命韵律和意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音乐美的综合性特征是指中国古代某一个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以上的审美特征。这种综合性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相近审美特征的音乐美;一种是综合相反特征的音乐美。中国古代音乐作品正是因为这种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的水乳交融,才使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像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在世界乐坛上永远散发出清新美丽的芬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学批评在语言表达上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这就是用诗性言说方式来传达鉴赏和批评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判。中国古代的学理论为古代批评提供了诗性言说的理论范式,古代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在学批评中批评主体运用“诗性思维”、“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和体现出的批评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