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老年时报》从1992年创刊到2010年更名为《中老年时报》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这些年来,报纸在不断调整、创新中发展,从最初几万份到如今发行近二十万份,从最初的周末报到1997年调整办报思路,以报道老年新闻为主,到2003年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到2009年全面改版,再到2010年更名为《中老年时报》.多年办报实践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为中老年人提供最需要的信息是老年类报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范朝权 《新闻窗》2006,(3):40-41
报纸经历寒冬,但“不会完蛋” 国内较早的一批都市类报纸发展到今天,大都走过了1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周末点兵》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8年1月推出的一档军事文摘类栏目。每周五下午17:35~17:58播出。《周末点兵》栏目,以当代人的视角,以专业人士眼光,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各种媒体当中,在海量的信息和文章中,为听众精心搜集选择  相似文献   

4.
由方汉奇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公报〉百年史》日前问世,全书近49万字。 《大公报》是一张著名报纸,曾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报坛上享有很高声望,几至无人不晓。它诞生于1902年6月17日,到2002年6月17日,走过了百年历程,是中国历史上除古代封建官报以外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也是中国新闻史和全球华文传媒史上唯一拥有百岁高龄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一杯咖啡,一份报纸,闲适的街头,慵懒的午后.这是美国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哪怕是在炽热沙滩上享受日光浴时,人们也往往拿着书报顶着烈日阅读.2010年1月,美国退休人员协会 (America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AARP))通过电话调查了1040位成年人,其中29%的人每天读报,18%的人一周读报两到三次,17%的只在周末读报①.在周末会阅读报纸的人共占46%,接近样本半数.可见,美国周末读报人群极为庞大.也正因为美国人拥有这样的周末读报习惯,反哺着美国繁荣的周末报业市场.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周末类报纸的服务性,对于改善并拉近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迫切。报纸的竞争除了表现在新闻的比拼之外,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服务的比拼上。《金山周末》是《新疆北屯报》的子报,属于周末类报纸,是读者了解城市生活的第二双眼睛,因此很受读者关注。笔者认为,要办好这份周末类报纸,就应不断加强报纸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指导性、报道内容的可读性、报道的及时性以及报道内容的贴近性上。指导性周末类报纸能否及时为人们提供各类生活资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  相似文献   

7.
陈娜 《青年记者》2007,4(12):55-56
从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办的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消闲报》创刊,中国报纸副刊走过了一条百年求索的漫长道路,这期间,副刊所更替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有其由外到内的深层次蜕变。本文以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的四个大阶段为顺序,一窥中国报纸副刊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11):12-13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中国报业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历程。在过去的时光里,中国报业无论从规模、形态还是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从规模上看,报纸数量从1978年的186份增长到2200余份,广告收入更是从零发展到目前的230亿元以上,报纸发行销售收入也突破250亿元(2004年数据);从形态上看,报纸从当时基本上清一色的4个版的党委机关报,发展到现在党报为主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报业改革绕不过的三道“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11):12-13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中国报业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历程。在过去的时光里,中国报业无论从规模、形态还是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从规模上看,报纸数量从1978年的186份增长到2200余份,广告收入更是从零发展到目前的230亿元以上,报纸发行销售收入也突破250亿元(2004年数据);从形态上看,报纸从当时基本上清一色的4个版的党委机关报,发展到现在党报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年来,中国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地市报纸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从1980年1月到1989年底短短十年时间,全国新发展地市党委机关报约120家,总数达到280多家,到目前全国地市报纸已发展到325家。回顾地市报所走过的50年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有以下6个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刘亚群 《传媒》2004,(5):30-31
自上世纪80年代始,广播电视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报种,走过了一段在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历史.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度的下滑,目前除个别省市外,大部分省市的广播电视报普遍处于低谷,在报业市场中边缘化明显.为此,各家广播电视报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版,试图寻求一条再现往日辉煌的道路,但今天看,不管改革是一种主动的追求抑或是市场之手推动的,广播电视报都没能寻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一些报业专家预言,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阶段性的报纸,从高峰走向低谷而后消亡是一条不可抗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客观地说,在生活服务类报纸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时候,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周末”版面曾经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报纸扩大影响和赢得广告客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来随着许多市场类报纸和其他新兴媒体出现,风光不再,在“天天周末”的口号下,大多报纸纷纷取消周末版。近几年,随着《南方周末》、《新周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周报和周刊的蓬勃发展。又有诸多报纸重新开设周末版,在新疆,《新疆都市报》的《第六天》,《乌鲁木齐晚报》的《法制周末》推出后都有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始,城市广播电视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报种,走过了一段在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历史。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  相似文献   

14.
从“体验式营销”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精品购物指南》创刊并获得成功后,生活服务类报纸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如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天津的《假日100天》、广州的《周末画报》、重庆的《新女报》、长沙的《今日女报》、大连的《大连女报》、武汉的《第1生活》(知音期刊集团2005年9月推出)等。生活服务类报纸虽然只是周报,但其中不少报纸期发量雄居当地报纸之首,年广告收入达到数干万元,被誉为报业的“金矿”地带。然而近几年来,报纸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发行下滑问题越来越突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生活服务类报纸突破发展瓶颈的思;路有两点:一是要打好“服务牌”,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为读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咨讯;  相似文献   

15.
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迎来了三周岁生日。 从2009年盛夏飘出第一张散发着油墨香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到如今数十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各界读者品读珍藏、高度重视,1000多个日夜的披星戴月、辛勤耕耘,《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份学术理论专业报纸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1897年第一张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张《消闲报》问世,到目前报纸副刊形态的多元格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报纸副刊走过百余年的发展道路。百余年来,报纸副刊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丰富大众精神生活,推动思想文化革命,传播新文学,已经成为滋养民族文化的一条血脉。  相似文献   

17.
左林 《新闻前哨》2005,(9):36-37
报纸的副刊,在中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由报纸的编辑们在新闻的后面刊载少量的旧体诗词和散文、随笔、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第一份正式的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报》创刊到现在,中国报纸的副刊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新闻史上,形成了一条绵延不绝亮丽多彩的风景线。报纸副刊培养了好几代的青年作家,同时也教育和滋养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报纸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都市类报纸中,晶报有点姗姗来迟,却是较早设置内部新闻奖的报纸之一.晶报创刊于2001年8月1日,而晶报年度新闻奖的首次评选是2003年3月,评选了该报2002年度的优秀新闻作品.可以说,晶报从创刊之始就有了自己的年度新闻奖,由此在国内报纸中具有某种样本意义.本文以晶报年度新闻奖为样本,回首其走过的历程,总结种种得失.  相似文献   

19.
肖景辉 《传媒》2005,(11):27-27
10月26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的"中国产业行业类报纸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以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25年发展历程为典型案例,与会的30余位产业行业报的负责人通过"解剖麻雀",共同探讨中国产业行业类报纸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证券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建 《新闻实践》2002,(11):39-40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11年多的历程。经过快速发展,这个市场已经从当初一块小规模的试验田,发展成为今天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民经济命脉。中国证券市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安全运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全国各类媒体纷纷加大了证券报道的力度。仅以报纸而言,最直接的体现是,证券专业报纸的不断问世和各综合类报纸的不断增加证券版面,专栏扩大为专版,一个版扩大到两个版、四个版甚至八个版。证券新闻为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