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愤怒的瓜子     
有人说,惩罚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到底需要惩罚吗?需要怎样的惩罚?这个案例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王新梅 《河南教育》2005,(11):42-43
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尤其是在推行赏识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所以不能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因为批评和惩罚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有人提出,我们每个人走上社会后都会因为做错事而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就不能受到批评和惩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如果能,应该注重什么问题?如果不能,怎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请您对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能不能惩罚学生?有人认为教师无权惩罚学生,有人认为惩罚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而且不可缺少的手段。尤其是在大力倡导赏识与鼓励的今天,有人主张应当赏识学生、肯定学生,不应当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惩罚手段的合理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惩罚是对受教育者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其可分为正当惩罚和不当惩罚两种。在学校教育中,惩罚一直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有人认为再提教育惩罚显得有点不适合。但是,不管人们对教育惩罚是赞成还是反对,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一直被教师们使用着。教育惩罚现状如何?什么样的教育惩罚才是科学的?如何使用教育惩罚才是合理有效的?本文拟对此做一些探讨。国外对教育惩罚的认识较早,特别是学…  相似文献   

5.
王夫明 《班主任》2006,(5):11-12
教育需要激励和赞赏,也需要适当的批评和责罚.有人说,没有批评和责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批评和责罚的教育不是教育.我很赞同.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但在倡导激励和赏识教育的今天,如何对学生实施批评和责罚,则是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对于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理想的教育是适宜小学生特点的教育;有人说理想的教育是失误最少的教育;有人说理想的教育是最能发掘潜能的教育;有人说理想的教育是创造力和考试分数并重的教育……笔者认为,理想的教育需要"五心"教育的培养,即学生自信的培养——自信心;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责任心;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诚心;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耐心;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专心.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杜威说,惩戒和奖赏,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儿童应当"出于对工作本身的热爱来学习工作,而不是为了一种奖励或因为他害怕一种惩罚"。惩罚适不适用于教育,这是一则很有争议的论题。有人认为适合,甚至提出"惩罚教育"的名词及主张,有人则不予认可,如此形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现教育论争是自然的、健康的"[1],但也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模糊。  相似文献   

8.
冯先杰 《教书育人》2011,(22):22-23
教育惩戒,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颇受争议。有的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人认为,惩戒学生就意味着教育和教师的黔驴技穷。有人说"新课改下的教育应让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窗     
教育要不要惩罚在教育过程中,惩罚与奖励一样,都是教育者常用的激励手段,目的是制止被教育者与群体目标不一致的行为。在教育行为中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育过程中,有人得到表扬,有人受到惩罚,都是正常的。教师将惩罚行为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无可非议。惩罚的作用在于通过强制的手段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得到遏止,也使其他学生通过“榜样学习”得到间接经验,不敢犯类似错误。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也意味着按照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但再尊贵的花苗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我们又怎能不适当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离不开赏识,也离不开惩罚.合理的惩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罚权,也应该合理运用惩罚权.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要美丽的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是爱的一种表现和实际需要.无原则的宽容甚至迁就学生,不是无知就是作秀,不是无能就是失职.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教育。我很赞同,教育需要激励与鼓舞,也需要适当的惩罚。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可是惩罚一旦过了头,变成了粗暴的斥责或野蛮的体罚,将会给学生造成莫大的伤害。在我的记忆中就有这样难忘的镜头:讲台前,一个短头发、圆脸蛋的女孩子正被老师训斥着:“大家看看,还是女孩子!字写得东倒西歪,太不像话!”老师一手抓着女孩子的肩膀,一手举着一本拼音本,本子上大大的红叉触目惊心。“嘶”的一声,本子被愤…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赏识教育过度泛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教育政策的极端性。如果说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是一对矛盾体的话,我们需要重提惩罚教育,因为只有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才能达到和谐。我们说,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中如果没有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育”,  相似文献   

14.
惩罚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它的存在有合理性的一面,但目前教师谈罚色变,致使惩罚教育逐渐削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如何看待基础教育中的惩罚教育?这正是本文试图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学中,奖励和惩罚是一对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用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行为,克服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朱永新《新教育》)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又有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理。可是说到惩罚,老师们却很难把握。一不小心就行为过激,不仅碰了"高压线",而且伤了学生的心。本文从分析学生受罚的原因开始,阐述小学音乐课应怎么样适度处惩罚提高学习效率,如何避免处罚建立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数九寒冬能够喝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有人说,幸福是依偎在妈妈怀抱里的温馨;有人说,幸福是能够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在我眼里,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够收藏教育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8.
王萍 《华章》2011,(13)
有人说:七十年代学生学会生存,八十年代学生学会学习,九十年代学生学会关心,那么进入新的世纪,我们该让学生学会什么呢?挑战?竞争?调节?共处?其实不管学会什么,有一点应该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任何一个学生都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但这一点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的引导.本文就"无为"教育的方法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惩罚了学生就极大可能违背教育规范,甚至就是违反教育法,这让教育者在实践工作中陷入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罚"还是"不罚"?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那么,如果要罚,应该怎样罚?要实现教育向和谐教育的过渡,"只能惩罚,不能体罚"的观点,究竟应该如何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0.
说语文     
何谓语文?说法不一.但多大同而小异,且陈陈相因,较少创见.如对“语“的解释,多说“语“指语言,而语言又分口头和书面两种.然而,在今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口头语言的教学内容吗?或许有人会说,对学生进行语法教育,不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内容?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