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设计说明]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经典杂文,为新中国成立后各个版本教材所必选.但它的思路结构在语文教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4"又把它的思路结构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课前的"单元提示"中要求:"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论述的问题重大,却又驾驭轻松,从容利落,所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保留篇目,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新版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地选用了《拿来主义》。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此前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对《拿来主义》的文章结构分析就小有瑕疵,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这个问题上依然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活动为形式进行作品讲解,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前对文章所处历史背景有较深的认识,其次教师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对文章感情进行揣摩和把握。本文以《拿来主义》为范例,展示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陶健老师根据课本编者的指示,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将解析课文的论辩思路当做教学重点,并且拟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求得对《拿来主义》文本思路的把握。应该说,这是一份务实的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慧 《语文天地》2014,(7):19-20
《拿来主义》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中的课文。作为一篇经典课文,《拿来主义》的各种赏析文字多如牛毛;而另一方面,学生本就对鲁迅的文章有所抵触,又是不太熟悉的杂文,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取舍,只讲学生通过课堂能够理解掌握的,让课堂更加高效,给课文留点余味,不让学生因难而生畏。以下为《拿来主义》教案:  相似文献   

6.
《拿来主义》是一篇富有思辨色彩的杂文,学习时要进入到同样的辩证思维中,才能将文本中提出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以及“送去”“送来”的逻辑梳理清楚。对文本辩证关系的分析,对不同概念间逻辑内涵的理顺,是明确作者论证思维结构的前提,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厘清的内容,要引导学生体验思辨性阅读过程,构建基本论证逻辑。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革命、最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鲁迅作品具有深刻思想性,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无可厚非。随着鲁迅作品在中学课本中有所删减,而《拿来主义》依旧入选在高中人教版必修四中,可见"拿来主义"厚重的现实意义。目前,有一些语文教师单纯解读文本,而忽略对鲁迅的全面解读及作者与读者的心理对话。对于目前《拿来主义》的教学现状,本人经过一些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韩威 《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56-157
本文将从单元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解决难点的方案三个方面出发,以《拿来主义》课文的设计思路为例,浅析单元教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对该文本的解读可从现实理性的角度进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发现文本当中亘古流传的价值,而这恰恰是鲁迅先生在创作《拿来主义》的时候所遵循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杂文已经越来越少了,记得从前有《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一系列文章。现在必修教材中只剩下了《拿来主义》一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鲁迅的杂文总是有些头疼:学生的头疼在于——怎么又是他(虽然我们的教学篇目中他的出现已经减少了),  相似文献   

12.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随着我国教材改革,《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更加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每单元的阅读主体文章后面都设有reading strategy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方法从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得到充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针砭时弊的杂文,有着缜密的逻辑思路.为着论辩的需要,鲁迅先生时进时退,有如兵法上的诱敌深入,几经回环,便将论敌置于一目了然的无可退让之地.因而执教《拿来主义》,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文思的好处,便成为教学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拿来主义》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讨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联系实际分析“拿来主义”在当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拿来主义》一文在教学过程中,有两大方面为教师所重视。一是论证艺术(主要是比喻论证),二是语言艺术(主要是反语)。若结合历史对《拿来主义》进行再思考,对厘清本文中那些教师易忽视、学生难理解的问题,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作为经典课文的《拿来主义》为无数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共同解读。大约因为是鲁迅作品的缘故,解读的声音总体非常一致,写作背景、文章观点、思路结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等都有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没有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金蓉 《贵州教育》2021,(1):40-4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2019年9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现全国全覆盖。这套语文教材顺应了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更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如何以教材为抓手,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者写文章是顺向而进,情动而辞发,积词成句,连句成段、组段成篇的。为更好地指导学生从相反的起点出发,沿着同一的思维途径逆向而反,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掌握技文人情的思维方法,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思路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质的: 一、整体阅读,抓好思路 教学生看整篇文章时,首先要使其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跟着作者的思路走,理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重视思路教学法,何为思路呢?思路就是作者在构思过程中经过反复思考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的的思维轨迹。理清文章思路对阅读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呢?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枢纽,是形成阅读能力的一项根本性技能,要想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思路教学是提高文章的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而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理清思路。在采用思路教学法时,要注意其与文章结构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0.
罗芳 《西藏教育》2012,(10):43-45
《汉语》教材范文系统遵循学“语”为先,“阅读”跟上的思路进行设计,总体上比较适合农牧区藏族学生。《语文》教材范文系统总体上遵循学“文”为主、尽早阅读、扩大阅读面的思路进行设计。对于西藏农牧区学生来讲,《汉语》教材部分选文远离学生生活,文章篇目多,容量大,阅读难度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