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其含蓄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式,和谐的韵律和深沉炽热的感情,成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去感受发现诗歌中的美,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初中语文课本收录了数十首古典诗词,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风土人情,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感情等,缘于时空的流变,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中有困难,加之诗歌意境所特有的含蓄,教师很难讲清。借助PowerPoint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形、声、色浑然一体的情境,将画面展示给学生,把学生带入诗词特定的意境中去,实现情景化教学,无疑是教好古典诗词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它以其精炼含蓄的语言,深刻隽永的内涵,高超多样的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对这些异彩纷呈、光芒四射的古典诗词,我们如果只是学习而不进行运用,也就失去了学习古典诗词的一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是诗人思维的外化,而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这种宣泄、这种外化显得含蓄,有无尽的言外之意。所以,在古典诗词教学中,需要的不只是一种理性分析与思考,而更侧重的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感悟。所谓感觉之妙“难得糊涂”,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者来说,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的精粹主要在于其创设的意境,含蓄而镌永,字面上的美词绝句也是因其意境而生.不深人体会诗歌的意境,是难以理解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魅力的.所以,笔者认为,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基础,以培养初步欣赏能力和陶冶性情作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自主地体味其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千载文化传承至今,独属于中国的文化精髓——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含蓄的情感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感与想象。高中学生处在参透古典诗词审美意蕴的黄金时期,此时需要教师在古典诗词审美教育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本文从简述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内涵入手,结合高中古典诗词的相关特征,论证古典诗词教学对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最后总结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国祥 《湖南教育》2002,(10):25-25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是毫无兴趣,为了考分而死记硬背。因此,将素质教育融入古典诗词教学是中学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学课本中有一首辛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借古意抒今情,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作者老成谋国、忧深思远的情怀和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但还算轩豁呈露;在下阕,通过天造地设的典故揭示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却意深而味隐。虽然经过缕分细解,学生读来仍有点昏昏然。为了让学生能领悟词的艺术魅力,变被动…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所说的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使事,是中国古代诗人、词人在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这些典故,往往经作者的灵心妙手而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对典故的理解和把握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整首作品的理解把握。但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要把握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课时少,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学生只能是兴趣盎然而不解真谛,易于成诵而不悟意旨,更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再加上名家名篇比比皆是,非教师点拨,而不能达其意,通其神,领其旨。一、反复吟诵,整体感知诗歌的语言含蓄蕴藉,凝炼隽永,富于节奏感、跳跃感和流动感。要准确地掌握这些特点,体会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言短意长,其语言具有朦陇美、含蓄美和凝炼美,而中国古典诗词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体现在语言的“活”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开始:重视切入 与其他体裁的课文比较,古典诗词更简练、含蓄、深刻。学生学起来颇有难度,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容易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产生枯燥感,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阅读跟主体所处环境、主体情绪密切相关。时代相隔的久远,生活环境的迥异,使如今的中学生容易对古典诗词产生隔膜。因此,教师通过情境营造氛围,重视切入,让中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亲切感”,是古典诗词学习的理想开始。  相似文献   

12.
许多年来,学生对作文“望文生畏”的现象普遍存在,每逢作文时,他们便搬出“一抄二套三胡编”的招式应付了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是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而古典诗词以其意境美、语言关、建筑美、音律美为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范本。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眼神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其整齐优美的形式,和谐动听的韵律,含蓄精炼的语言和深沉炽热的感情,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极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最富有魅力的文学表现形式,它以有限的字句表达出深远的意境和作者丰富的情感,但是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蕴藉的特点又使当代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形成了较大的阅读障碍。可视化将抽象、复杂的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有利于读者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将可视化的方法和理念应用于古典诗词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其整齐优美的形式、和谐动听的韵律、含蓄精练的语言和深沉炽热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精品:诗涮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怎样才能激发审美欲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精练含蓄的语言,深刻隽永的内涵,高超多样的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这些诗词存留着古代伟人的情怀和希望、人格操守和志趣追求,其风度神态明晰可鉴,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丰厚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认为:初中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体现为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初中学生可以逐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抽象的概括,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直接的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具体形象性。教师就要针对学生这种思维活动的特点,从学生易于接受的角度出发,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教学。因为形象思维可以使教学具体生动,可以避免抽象化、概念化,可以给学生造成深刻的印象。这对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学生记忆都是很有帮助的。讲授好一篇篇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则要讲求"美",高中新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典诗词无疑都是文学精品,应是我们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领域。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应注意还原诗词的本来特质,遵循美育规律,注重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朱春雷 《考试周刊》2010,(29):26-27
我国古代文论家历来崇尚诗词的含蓄之美。本文重点谈了含蓄之美的呈现方式及其形成的原因。呈现形式主要有:化实为虚;言在此意在彼;借古喻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崇尚含蓄美,主要有两个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悟。  相似文献   

20.
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歌的一种属性,是诗歌艺术必备的艺术因素和美学特征,是我们民族善于节制内心感情的心理素质的反映,它体现了诗歌的神韵、格调、灵性、肌理。含蓄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从诗歌创作中重新超越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