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一贯 《山东教育》2002,(10):29-29
这是一次作文比赛中当堂完成的一篇小学生习作:我这十几年———长大的求证不知不觉,我长大了。成长中,有喜悦,也有苦恼。苦就苦在……成长的“习题精选”。1.已知:现在是北京时间22:59,还有高100毫米的试卷等着我去做。可是,现在的我,已经累得站不直了,不停地打盹。求:是去睡觉,还是继续做?解:去睡吧。不过,再想想,如果现在去睡,明天老师会怎样批评我呢?不过,还要再想想,我先是个孩子,然后才是一个学生嘛。去睡吧,去睡吧。批阅:起来,起来。谁叫你下午去打球了,快起来做作业,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批阅者:…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语文教师需不断研究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那么写作教学就可一马平川。一、培养写作兴趣。促进主体参与兴趣是成功之本,如果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完成。而现实中学生往往是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干巴巴没有味道。带着畏难情绪去写作,哪里能写好作文?脑中无物一是缺乏语言积累;二是不善于观察生活;三是缺少写作训练,不能把“大白话”形成于笔端。越是写不好,内心深处对写作就越拒绝,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点越来越低,失去主动参与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一次习作的内容是:观察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把衣服的样子、颜色和你怎样喜欢等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同一年级其他三个班先完成了这次习作,几位老师一致反映学生兴趣不高,写的内容空、少,千篇一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去强迫孩子们写作文,这也难怪学生烦作文,怕作文,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去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凑字。设计新型玻璃课文教学给了我启发,我何不让孩子们过一把服装设计师的瘾?于是就有了这次“篡改”教材的作文教学。一、激发设计服装的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生…  相似文献   

4.
李红 《考试周刊》2012,(6):42-42
优质的教学素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对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质的教学素材应如何创设?该到何处去寻找?近年来,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换取材视角,在挖掘本土素材并服务于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实验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那么,此次实验的背景是什么?收到的效果如何?在具体的操作中又有什么要求?我就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谈谈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如教育家们公认的那样,如果学生对一门功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怀着愉快的心情,孜孜不倦地钻研探究,花费再多的时间,投入再多的精力也不会觉得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可喜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6.
李亮 《小学语文》2011,(3):8-11
一、学生是否也会觉得累? 大赛期间,评委们在评析和讨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发出了同样的感叹:有不少课听得好累!我也是感同身受。有时听着听着,就会傻想开去:如果我是台上的学生,会不会也觉得累?还有,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究竟想要什么?……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 出示鸟巢图片。 师: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圆满地、无与伦比地结束了。去过北京现场看奥运会的请举手。没有人,的确,就是北京当地的人也买不到奥运会的门票。我有一位朋友,知道我当年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就专门帮我找了一张男子篮球决赛的门票(出示篮球票)。只有一张,我儿子也是个篮球迷。怎么办呢?饭桌上,我和儿子商量。我儿子看到桌子上有一个啤酒瓶盖,就说:“爸爸,我们抛啤酒瓶盖吧。如果正面朝上就我去,如果反面朝上就您去。”我说:“儿子,什么是正面朝上?什么是反面朝上?”(出示瓶盖正、反面图片,并标注“正——儿子,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09,(20):12-12
一、注意效果,及时调整 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回顾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应该找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是否完成了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不是按照计划去执行任务的?学习效果如何?如果有任务没有完成,那是什么原因?(安排过紧、太松?)回顾之后,要记得补上缺漏,重新修订计划。  相似文献   

9.
神秘来客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散好步回到家,一打开门,我就听到了“瞿瞿瞿”的叫声。咦,这是什么在叫?怎么到我们家来的?一连串的疑问使我顿生好奇心。我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呀?”爸爸说:“这个可能是螽斯,也可能是蟋蟀。我们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0.
在直觉的水平上,每个人知道什么是问题,我们大家都经常需要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也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当人们面临一项任务而又没有直接手段去完成时,于是就有了问题.而一旦找到了完成任务的手段和方法,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孔赟 《课外阅读》2010,(8):119-120
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不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学生才能主动去获取知识。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子童 《少年读者》2008,(12):24-25,46
没钱了。 因为没钱去网吧了.他又打算去当一次假乞丐。找个什么原因呢?就说“父母双亡”?不行不行,太惨了;那“母亲得了重病”?不行,上次用过了;“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讨钱找父亲”?好,就这个了。他立刻就带着伪造的母亲遗像和一张写满假话的白纸出门了。  相似文献   

13.
把握机会     
待兔而不守株,这一问题,有谁曾想过?一位农民因兔子撞在树上而去守株,这是何等的愚蠢?兔子怎么会天天都去撞树?而机会又怎么天天都到来?因此。当我们有了机会,仅仅一次的机会,只要把握住,便可得成功,但如果没有准备去面对机会,千万次机会也会从你身边飞过,不留一丝痕迹。  相似文献   

14.
开学了,你为你的本学期教学工作制定好目标了吗?如果没有,你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将走向哪里呢?你是否认为按教材一篇又一篇课文教下去。教完了选用的课文,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呢?你是否拿到一篇课文,眼里就只有这一篇课文了,只想着如何寻找一个最佳教学切入点,既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又能解决难点,并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是你想过“为什么而教”吗?你教学的终点在哪儿?你可能真的不知道,因为你没有为本阶段的教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执教师业,有“解惑”的任务。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了问题,教师准确地告知答案,是不是就完成任务了呢?按课标的精神,教师这样还未算完成任务,因为这省简的做法不能很好地从三个维度去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成长的烦恼     
已知:现在是晚上10点,还有一科作业没写,但眼皮已经打架了,大脑提醒我去睡觉。 求:是否将作业完成? 解:此刻的我,头垂在桌子上,大脑已经转不起来了。这科作业写不写呢?善良的我想:写,一定要写。我王锐是一名好学生,从来没有不完成作业的时候。用凉水洗把脸,再坚持一下,作业不就完成了吗?  相似文献   

17.
我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理解为:学生在各自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围绕着教师提出的主题,自己去发现问题、展开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很灵活,在实践中,可能一节课甚至解决不了一个问题(而以往可以讲好几个知识点或技巧),通常的教学计划不能保证完成。我经过反复思考反复实践,体会到,若计划本身就没有包含对能力的培养,就是完成也只完成了对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完成对能力的培养。因此也可说没完成。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值得广大教师去实践。下面是“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一个案例。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时,以往按“大容量,快节奏”方法授课时,在讲完了判定定理后,教师会举一系列真假命题(如下所列),让学生套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去辨别,目的是让学生去熟悉巩固那几条判定定理(由于要辨别的命题很多,较难的题都是以老师讲为主): (1)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行; (2)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的平行四边行; (3)一组对角相等且这组对角的顶点所连接的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  相似文献   

18.
刘菊英 《新疆教育》2013,(1):114-1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作文的思想负担很重。往往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痛,这些学生拿起笔来,总是望眼欲穿,咬烂笔杆,绞尽脑汁,就是写不出几行字来。即使勉强完成,要么是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东拼西凑,前后不连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那么如何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20.
何小凤 《成才之路》2009,(14):52-52
物理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节奏性不但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而且也体现了教学的协调性和新颖性。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去组织优化的节奏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