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知识流动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信任、知识共享意愿和信息对称性对知识流动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共享意愿和信息对称性对知识流动绩效的影响相对更显著;信任、知识共享意愿和信息对称性对高校技术转让收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对研发成果应用的项目数量的影响相对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员工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意愿与信任基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周密  姚芳  姚小涛 《软科学》2006,20(3):109-113
分析了员工信任关系产生的基础,进而从知识拥有者和知识分享者两方面揭示了知识共享意愿与不同类别信任的关系,以及这种信任关系建立的原因,提出促进知识共享意愿的员工信任关系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知识共享的动态模型分析,认为知识共享存在知识寻找和知识转移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知识共享主体双方的地位是不均衡的,主体之间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因此基于不同基础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对知识共享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涌涛  王前  邹媛春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17-1721
分析团队内竞争和信任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并建立模型。研究发现,团队内部信任可促使程序性知识的共享意愿,但超出信任关系的知识共享则会产生团队消极怠工现象;同时,内部竞争对于员工知识共享有促进作用,过分强调竞争会阻碍团队程序性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5.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中意愿对行为的影响,探究显著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个人和组织因素。来自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301名员工参与调查,考察个人因素信任、组织因素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实践和分歧对知识共享意愿和知识共享的作用。结果表明:(1)信任、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实践和分歧均正向预测知识共享意愿和知识共享;(2)知识共享意愿正向预测知识共享;(3)知识共享意愿中介信任、基于承诺的人力资源实践、分歧对知识共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知识网络公平感,分析建立了知识网络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通过信任影响知识共享的假设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信任是知识网络分配公平、互动公平影响知识共享的显著路径之一.程序公平对信任有显著影响,但并不直接影响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共享是增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组织行为。要想让高校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隐性知识共享活动,首先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共享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思路,文章提出了一个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整合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态度因素包括人际信任、心理所有权和知识感知价值;主观规范因素包括领导支持感和创新型校园文化,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条件便利性感知。  相似文献   

8.
姜道奎 《软科学》2017,(2):66-70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变革型领导、信任倾向、团队知识共享绩效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样本包括791份有效问卷以及所对应的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通过信任倾向作为中介变量对团队知识共享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信任倾向在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知识共享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信任倾向和团队知识共享绩效的不同维度产生影响作用的路径是不同的,任务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共享意愿、共享行为、共享绩效有显著影响,关系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信任倾向、员工满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从用户感知视角,探究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虚拟环境下的知识分享行为。[方法/过程]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和感知知识优势的综合效应模型,基于352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并进而影响共享行为;便利条件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除自我身份与共享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外,感知知识优势调节各变量与知识共享意愿、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升知识分享的绩效预期和努力期望,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保持成员间适度的知识势差有助于提升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0.
张瑞  周万坤  陈倩竹 《科研管理》2020,41(10):210-217
知识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为了提高知识的价值,企业需要促进员工间知识共享行为以增加其竞争优势。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依此分析影响员工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探究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数量、知识贡献系数、共享奖励系数和共享惩罚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正相关而共享风险系数和成本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反相关,情感信任促进知识获取而认知信任促进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11.
P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P P /P P/FONT /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厚永  刘洪 《科研管理》2008,29(2):52-60
知识共享有助于群体绩效水平的提高,然而对于拥有不同知识位势的个体而言,其绩效水平的高低却取决于知识共享的机制。本文分析了影响群体知识共享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多主体模型,动态模拟了不同的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以及对个体加入群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个体预期的成本收益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降低知识共享成本,维持个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提高群体绩效。  相似文献   

12.
李霞 《软科学》2012,26(6):83-87,91
在界定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及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概念模型,以国内25所重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检验与修正。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资源充足度、认知冲突、信任、变革型领导、成员异质性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正影响;情感冲突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负影响;信息获取、信息分布过程对学习行为具有正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团队学习行为具有正影响;学习行为对团队绩效具有正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团队绩效的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吕鸿江  吴亮  周应堂 《科研管理》2018,39(8):151-160
信任和惩罚机制影响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重要机制。目前研究大多只重视信任机制的作用或是将两类机制割裂开来讨论,无法全面反映两类机制同时存在并相互匹配对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了两阶段八类知识交流网络的仿真模型,综合分析两种机制在知识网络交流不同阶段的互动匹配产生的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研究发现,①知识交流初期阶段,高初始信任机制和高短期惩罚机制匹配的紧密的临时任务型知识网络具有最高的短期知识交流效率,低初始信任机制和低短期惩罚机制匹配的松散的临时团队型知识网络具有最低的短期知识交流效率;高初始信任机制和高短期惩罚机制匹配的紧密的临时任务型知识网络的知识交流效率会快速增加,再逐渐持平,其他短期知识网络的知识效率则呈现先逐渐下降,然后逐渐持平的变化规律;高初始信任机制比高短期惩罚机制更有利于提高短期知识交流效率。②知识交流发展阶段,高持续信任机制和高长期惩罚机制匹配的脆弱的情感型知识网络具有最高的长期知识交流效率,低持续信任机制和低长期惩罚机制匹配的牢固的交易型知识网络具有最低的长期知识交流效率;高持续信任机制和高长期惩罚机制匹配的脆弱的情感型知识网络的知识交流效率会不断增加,其他长期知识网络的知识交流效率会逐渐降低;高长期惩罚机制比高持续信任机制更有利于提高长期知识交流效率。③知识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在上述不同信任和惩罚机制匹配的知识网络交流效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避免了以往割裂地分析信任和惩罚机制的片面性,弥补了过去缺乏对分阶段动态过程探讨的不足,从短期和长期展现了信任和惩罚机制动态匹配影响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全貌,对提高不同阶段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机制设置有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链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知识共享是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持续创新的动力.根据集群知识活动的规律,构建了集群知识链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集群知识共享过程,探讨了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企业充分利用外部的知识共享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水平。本文以此为视角,构建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与内部知识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以期发挥二者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情景转换的知识转移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转移活动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发生的,知识转移情景既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协同要素。本文认为知识的形成具有情景基因,知识内容和知识情景是知识转移活动的两大目标要素。并探讨了知识转移情景的内涵以及情景转换与知识转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知识转移理论要素,提出了基于情景转换的知识转移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知识转移、企业创新至关重要,但较少有研究探讨这其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信任这一构念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知识异质性在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证实:关系越紧密,知识转移活动越多;基于善意的信任和基于能力的信任在关系和知识转移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相互间的知识异质性越大,则基于能力的信任、基于惯性的信任越能促进知识转移活动。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cusses on the role of trust in knowledge sharing within the context of virtual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rust is widely accepted as an important enabler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processes. We conceptualise trust across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competence, integrity and benevolence; we test hypotheses as to the effect of these facets of trust on knowledge sharing by surveying an intra-organisational global virtual community of practition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ree dimensions of trus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ur. Trust based on the perceived integrity of the community was found to be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u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imensions of trust buttress each other; although they are theoretically distinct, they appear to be empirically inseparable. We propose that in order for knowledge sharing to be enabled, trust must concurrently exist in all three dimensions. Implication to organisations in their recruitment policy is to include competence, integrity and benevolence in their sought-for attributes of new employees. KM practitioners also have to encourage these attributes in existing employees, who are potential members of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Knowledge sharing itself was conceptualised with three components – quantity (frequency), quality (usefulness or value) and focus (the degree to which an individual feels that they engage in knowledge sharing).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focus exhibits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rust factors. This finding makes knowledge sharing less tangible than perhaps would be expected. It suggests that establishing whether knowledge has been shared is more than counting the frequency or trying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 shared knowledge. These aspects are important especially to management, but to the individual who shares knowledge, her feelings of having shared knowledge appear to be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that knowledge sharing is more of a human activity than technology, it is important that any information system should be assistive in boosting users’ confidence that they are indeed sharing knowledge. If the systems do not re-enforce the users’ knowledge-sharing orientation, knowledge sharing may be discouraged. Notwithstanding the point made about knowledge-sharing focu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all the components of knowledge sharing to fully capture the concept. This was well indicated when the combined variable of all (rather than individual) knowledge-sharing items had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with trust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是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为探讨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网络、信任、规范、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以178个样本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网络、信任和规范对知识创造有正向作用,知识共享在信任与知识创造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为组织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知识共享提升知识创造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