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享利·詹姆斯在他的著名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前言中把他的作品比作一个结构和谐美丽的建筑物,他把小说家比作建筑师,称小说家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建筑能力,并且认为自己的小说《一个女士的画像》充分体现了这种能力。笔者在对原作研读的基础上提出,《圣经·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故事为这部小说提供了叙事框架,同时,作为寓言的伊甸园故事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所指,赋予小说关于命运,寻求与选择等形而上的寓意。  相似文献   

2.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奇才,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诗人和批评家。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旨在说明艺术的生命是依托于人的生命而存在的。本文从《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入手,分析王尔德笔下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唯美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3.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芙学思想的完全体现.文章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的无目的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在该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院落,广泛出现在现代建筑中。他是一种传统的空间,也是作为文化载体融合于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各个侧面。无数古典诗词,文章画像中都对庭院作出了生动的勾画。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存在太过于平常,过于自然,往往使人们忽略了对院落本身的思考。"他是什么样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传统天井院落空间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彭柳蓉 《阅读》2023,(30):30-35
<正>百里引在长长的台阶上狂奔。他本能地觉得原本遥不可及的天宫也许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打开。他是唐人和胡姬的私生子,五岁时他爹去世了,他和娘孤立无援,家里越来越穷困。后来,娘喜欢上了喝酒,整日喝得醉醺醺的。在百里引十岁那年,娘另嫁他人,又生了一儿一女。他成了连奴仆也可以随意欺负的人。再后来,他就离开了那个家。  相似文献   

6.
《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是巫鸿美术史研究的早期成果,通过对武梁祠千年学术史的考察,巫鸿以"中层研究"的方法重新对武梁祠石刻画像做出阐释。传统美术史研究注重视觉观念上的"图像"和"形式"两个核心概念,巫鸿则关注"空间"在美术史个案研究中的内在潜力和功能,通过重构一座单一的墓葬建筑探索其政治、宗教和思想含义。巫鸿利用"中层研究"的方法成功打通了武氏祠石刻画像的空间形式与汉代社会文化的联系,将武梁祠的研究转向更为具体的空间性向度。  相似文献   

7.
张杰蔡欣 《阅读》2014,(15):32-33
<正>一他6岁时,父亲给他出了一道复杂的算术题,他算了很久也没有算出来。有一种候鸟叫蓑羽鹤,每年都要飞越喜马拉雅山。如果当天飞不过,鹤群就会返回宿营地休整,第二天再飞。所以,你也先休息,明天接着算。  相似文献   

8.
周飞 《阅读》2023,(35):38-43
<正>“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对,是《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吴承恩仅用36个字,就让猪八戒的形象一下子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外貌描写的魅力!外貌描写,主要描写人的长相、服饰、身材、姿态。好的外貌描写,不仅是人物的画像,还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生活经历等。外貌描写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门道。  相似文献   

9.
傅玄论     
魏末晋初,在今陕西耀县泥阳(晋时属雍州北地郡泥阳县)有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个颇受朝野器重的诗人,名叫傅玄,字休奕。他生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卒于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17年—278年),享年六十二岁。傅玄祖籍灵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祖父名燮,在东汉任汉阳(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太守时,为胡骑数千及造反的群众所围,于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战殁;他的父亲名千,那时才十三岁,以后也成为知名人士,在曹魏时作过扶风太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画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笔者基于用户画像技术当前的研究成果,运用"访谈""文献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可视化技术和教学平台,将用户画像技术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目的在于提高高中学生英语水平,切实推进教师多元化教学的发展,为推进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为...  相似文献   

11.
那年,他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寒假期间,他随妈妈来外公家,常到垃圾场帮外公拣垃圾。垃圾场内有一个水塘,水非常深,水面上漂浮着厚厚的一层生活垃圾。这天,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跟他的父母一起到这里拾荒,无意间走进了水塘。当他发现时,那小男孩已步入水塘深处。他立即跑过去,噗通一声脚下一沉,身子一下子陷了下去。他顾不上垃圾下面又黑又臭又冷的脏水,伸手向下抓了一把,把小男孩拎出水面。接着,他一只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对于承德的一个现象一直存在质疑——在承德,随时都可见到清朝皇帝的画像、雕塑。纵使作为一座历史古城,这样的行为是否有些夸张?对于这个问题,承德人的回答是明确的——没有任何夸张。对此,四条基本原因将会围绕由清朝皇帝建造的避暑山庄展开阐述:山庄初建成时带来的政治文化繁荣;皇帝出逃时带来的文物宝藏;文化遗产创造的旅游经济;避暑山庄与承德的新发展。并最终推出清朝皇帝及其所建造的避暑山庄确实推动了承德的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课     
赵阔 《阅读》2011,(12):28-29
"哈哈哈……"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不时从我们班传出来,因为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蒙眼画像。这节课是艺术课,老师把大家分为四组,每组五人。比赛的规则是这样的:每组的成员用红领巾蒙住眼睛,轮流上台,靠感觉来完成人头像的一个部位。哪组组合出的画像最好看,哪组就获胜。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我们组的小胖一马当先,先在黑板上稳稳地画了一个圆圆的脸蛋,效果还不错。接着,文质彬彬的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对于承德的一个现象一直存在质疑——在承德,随时都可见到清朝皇帝的画像、雕塑。纵使作为一座历史古城,这样的行为是否有些夸张?对于这个问题,承德人的回答是明确的——没有任何夸张。对此,四条基本原因将会围绕由清朝皇帝建造的避暑山庄展开阐述:山庄初建成时带来的政治文化繁荣;皇帝出逃时带来的文物宝藏;文化遗产创造的旅游经济;避暑山庄与承德的新发展。并最终推出清朝皇帝及其所建造的避暑山庄确实推动了承德的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王义 《阅读》2007,(9):12-12
迈克尔·乔丹出生在美国纽约。两岁时,他坐在地上看爸爸修车,小手不老实地乱抓,碰到两根带电的电线,强大的电流差点儿要了他的小命。后来,他们家搬到海边的一个小城威明  相似文献   

16.
乔伊斯的创作经历了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识流”手法。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方法,但已开始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后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他艺术发展的转折,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性作品,正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代表作《尤利西斯》虽从整体上仍有现实主义遗迹,但已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的创作依赖于传统,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具有反传统的创新精神,“意识流”手法运用中体现出非凡效应,这就是乔伊斯创作的独特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7.
苏 轼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他政治上失意的一生的。他初入仕途便面临朝廷改革派和守旧派势力的斗争 ,并很快被卷进斗争的漩涡。由于他始终只是从忠君爱民的思想出发 ,坚定不移地发表和实践自己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 ,而无意于依附权贵以求进身 ,不肯“府身从众 ,卑论趋时”(《登州谢上表》) ,他既不得宠于改革派 ,又常常“得罪”于守旧派 ,所以 ,不论哪一派上台执政 ,升沉不定 ,几经出入朝廷 ,“筋力疲于往来 ,日月逝于道路”(《定州谢到任表》)。他在去世前不久所写《自题金山画像》中精疲力竭地写道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  相似文献   

18.
朱虎兴 《阅读》2008,(3):1-1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他到过很多的地方,指挥过无数的乐团,也见过无数的达官显贵。在托斯卡尼尼80岁时,他的儿子好奇地问他:“您觉得您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或是在剥一个橘子。”  相似文献   

19.
儿女记事     
丰子恺 《阅读》2015,(14):9-10
1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生的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地摇摆着身子,口中一边嚼西瓜,一边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的声音。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面对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更应该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当一个7岁的儿童踏进学校大门时,他身边的生活环境变了,他的任务变了,他的行为准则也变了,对于这些变化,他只知道他是小学生,要开始学习了,而到底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学校的生活,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他却知之甚少。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来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