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次中、法“做中学”研讨活动中,一位中国教师向法国专家雷纳先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做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雷纳先生的回答是:“第一要爱孩子;第二要相信孩子的脑子里不是空荡荡的;第三不要认为不知道是可耻的,要学会说‘我不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法国专家的观点是:教师要学会“闭嘴”,特别是在研究的起步阶段,不要孩子一问便给出答案。教师给孩子的帮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他还告诫我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答案,关键要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知道什么信息能起什么作用。他说,这对孩子的思维训练是极其重…  相似文献   

2.
“多动症”现在是常常挂在父母和教师嘴边上的一个词汇。我的妻子就常提醒我说:“我们的孩子好像也有‘多动症’,你是不是给好好瞧瞧?”我很明确也很温柔地告诉她:“我们的孩子是好动,而不是‘多动症’,请放心。”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儿童“多动症”呢?  相似文献   

3.
成强 《现代语文》2005,(1):38-38
笔者有一位学生,现在在外地上大学,学的是中文,经常给我写信,但每次来信在信封上都写是“西藏中学某某老师敬收”。这个“敬”字显然是用错了。说“敬收”是让对方恭敬地收,用在这里,反而给对方造成了自大和傲慢的印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样用的不是偶然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的一个老同学来访,我与他谈到的此事,他哈哈一笑,说:“如果是我,我就用‘敬启’”。  相似文献   

4.
放松心情     
天国是什么样的地方格伦斯密斯问天文学教师彼得教授,天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教授回答说:“我毕生研究宇宙和存在的奥秘,我希望天国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我不再被提问,而能够问道: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学生:关于祝福的含义,不是很清楚吗?教参上说:“‘祝福’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巩固其反动政权的一种手段,而广大人民则把它当作鬼门关。样林嫂就是在富人的祝福声中死去的。通过这个标题,作者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故事的悲剧性”。你为什么还要叫我们再好好思考一下呢? 老师:这么说你是教参的的忠实读者了。是的,谁看了《祝福》,都会产生和与教参大致相同的想法。以往的很多教学参考资料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同意,但是它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入思考。问你一个问题,在小说中,是谁祝福谁呢? 学生:当然是神祝福人了。小说中不是说,“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吗?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理解问题的关键。祥林嫂死后。天地圣众才出来给鲁镇的人以无限的祝福。小说这样安排的意思是很明显的。祥林嫂是被摒除于幸福者之列的,而其它被祝福的人是幸福的,也就是,四叔、柳妈以及那些有意无意地关心祥林嫂命运的人是幸福的。这就是教材透露给我们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7.
<正>小狗在做作业时看到这样一个句子: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小狗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冰雹不是从天空落下来吗?怎么能说打下来呢?带着疑问,小狗来到大象老师家。大象老师告诉他:“这里的‘打’,是‘击’的意思,说明冰雹落下的速度极快,力量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解读爱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信的开头对他的女儿说:‘只有成为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里的‘明智’和‘幸福的关系?”我问。 ——“‘明智’的人才会懂得爱才能感受到爱的‘幸福’,他的女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也是走向‘明智的一种表现,这会给她带来人生的快乐。” ——“一个人的幸福,是取决于自己的,而不能靠别人的施舍。在这里,他明确地告诉女儿,要在对人生的思考中,得到了对生活的认识,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是获取人生幸福的条件,要想得到幸福,就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  相似文献   

9.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琐忆》中的这一句话,常常是教学中教师不肯轻易放过的一处。它是把握“第一次谈话”内容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抓住了,切进去,前前后后的内容都拎得起来,整个内容就活了。“意料之中”的是什么?“意料之外”的是什么?《教学参考书》这样说;“‘意料之中’,指鲁迅一句快捷的‘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使作者的误会加深,以为要‘挨他几下了’;‘意料之外’是鲁迅不仅没尅他,反而对他亲切得象一家人一样。欲扬故抑,大起大落,使鲁迅‘平易近人’的形象更加突出。”《教参》注意到了文章表达上的抑扬之笔,只是解释显得勉强。把“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生硬地分成“抑”与“扬”这对立的两个方面,这近于机械。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看出这一解释的牵强之处。文章紧承着是这样一些话:“我立刻紧张起来,暗地里想:这回可要挨他几下了。心里一急,嘴里越是结结巴巴。”这里,意思与上句接得很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造句老师叫学生用“绠短汲深”造句。一个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就写道:“我的一位朋友能用‘绠短汲深’造句。”过了几天,学生取回作业本,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那么,请问你自己呢?”调虎离山老师:“什么叫‘调虎离山’?”学生:“譬如考试的时候,校长忽然把老师从教室叫了出去,这就叫做‘调虎离山’。”先睹为快老师:“什么叫做‘先睹为快’?”学生:“就是……就是先看看答案,然后再来回答,这样做习题就比较快。”说明什么老师:“如果你的裤子的一个口袋里有二十马克,而另一个口袋里有五十马克,这说明什么?”学生:“这说明我穿的不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上《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学生蔡思思问大家:“课文中讲到的‘西湖’、‘泰山’和‘香山’在哪个省,谁知道?”“‘西湖’在浙江省啊。”好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来。毕竟这是自己家乡的风景区,他们喊了以后还得意洋洋。“那‘泰山’和‘香山’呢?”这下没人吱声了。大家都看着我,蔡思思也转身看着我,看她眼神就知道在等着我把“答案”告诉大家。如果是过去,尤其是“初为人师”那些年,我肯定会把这个“答案”认认真真、详详细细地“教”给他们。我那时常常想,教师嘛,这是最能体现“价值”和“能力”的关键时刻啊。可现在,我不想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12.
一篇课文怎样解读才算到位?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育模式下。“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一篇课文让学生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教师只要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有关课文的方方面面知识或答案“转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记住这些知识或答案能够对付考试就行了。所谓阅读教学.其实只是“教参”的读者在阅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阅读的结果。教师的全部工作也只是当好“教参”的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中介人”而已。有人把教师讥为“二道贩子”.道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尴尬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太粗心。写字的时候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画。爸爸妈妈都为我着急,我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年暑假,我任命你为‘监狱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监狱长’?”真不知道爸爸耍什么花招。只见爸爸把一个硬皮本和一只圆珠笔交给我,说:“硬皮本是你的‘监狱’,笔是你的‘枪’,你要把错别字当‘犯人’消灭掉!”我低头一看,只见硬皮本上写着一行醒目的黑色大字:“错别字监狱”,下面一行小字:“监狱长——樊聚颖”。嗬!爸爸可真“狡猾”,明明是让我抄错别字,还要我高高兴兴地“上任”。有…  相似文献   

14.
皱皱眉头     
《新作文》2004,(10)
小作者都对哪些事物容易着迷?这样介绍自己的作文是不是挺(tln!l)有特色的?(答案本期拘扁答案 《我是一个“迷”》:小作者说自己是一个“画画迷”、“电视迷’’、tt迷宫迷”、“电脑迷”。用这样的方(shl),介绍自己多有意思呀,那样与众不同,让小朋友一看就能记住!现在,就请你也说说你是一个什么“迷’,吧!皱皱眉头  相似文献   

15.
《雷锋日记二则》文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看,“这是‘傻子”’中的“这”指什么人?请看看上文,找出答案。 生:“这”指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我的一个弟弟(现为某建筑大学大一的学生)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姐,我现在很困惑,总感觉自己的词汇很贫乏,说话一点‘水平’都没有,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能让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快速提高。”我问他:“你平时都喜欢看什么书”,他说:“除了专业书,基本不看什么书,没有这个习惯。”弟弟挂断电话之后,我沉思了一段时间,归根结底原因出在哪呢?恐怕不只我弟弟一个人有这样的困惑吧?在冥思苦想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大学以前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学在我们的中学校园中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儿子学成语     
儿子语文最薄弱的环节是成语。这不,他又问我了:“妈妈,一无所知_知半解是什么意思?如获至宝、迎刃而解是什么意思?脱日而出、袖手旁观、恍然大悟、有志竟成又是什么意思…··”他问个没完没了。我递给他一村汉语成语词典》:‘你自c动手查查,开卷有益,答案都在书中,你好好看看吧!”从此,儿子对那本《汉语成语词典》爱不释手,一有空就看得津津有味。那天,我翻看儿子的一篇日记,那是谈他学习成语心得体会的,挺有趣,日记是这样写的:‘’原先,我对成语不是一无所知就是一知半解。自从妈妈给了我一本《汉语成语词典》之后,…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读五年级的女儿放学回家,她跟我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妈妈,做爱是什么意思?”我一个激灵:“什么做爱是什么意思?你从哪儿听来的这个问题?”“唉呀,哪也没听,一段顺口溜是这样的:‘今天我被你打败,马上回家做爱,明天生一堆小孩,看看谁家厉害?’这里面不是有‘做爱’吗?你也不知道是啥意思?”面对女儿那天真而单纯地诘问,我一时语塞,我该怎么回答?我不是一个封建的母亲,诸如小孩是从哪里来的?男人女人为什么要结婚之类的问题,我都能委婉而不失真实地告诉女儿,我不想让女儿像我一样,二十岁了还不知道孩子是从哪儿出生的。但今天的问题确…  相似文献   

19.
一、“舞谢歌台”和“寻常巷陌”“教参”载:“‘舞榭歌台’至‘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的英雄事业。”对这样的论断,我以为未必确当。我认为上阕的第三、四两句才是着笔刘裕的,第二句的语意则是托上带下,前后双关的。参照“教参”《关于思考和练习》中把“千古江山”译为“千百年来,江山(不废)”的办法,则“舞榭歌台”也该相应地补充一个谓语“犹在”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舞榭歌台”虽或是当年繁华的  相似文献   

20.
高中二册一、《土地》中说“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一片片土地象带上了镣铐似的”这里的“镣铐”指代什么? 二、“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拿来主义》) 1.这句话中“抛来”与“抛给”有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