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论萨特的自由观徐玉诺自由,是哲学上最主要的范畴之一,也是人们所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美好前景。特别是历史进入近代社会以来,由于资产阶级高举自由的大旗推翻了封建主义,自由更是倍受推崇和颂扬。尤其是西方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和资产阶级都把“自由、平等、博爱、民主、...  相似文献   

2.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兴起的启蒙运动中,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抨击了封建的等级制度、僧侣、贵族的特权以及封建统治的腐败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的口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人人生而具有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启迪遭受宗教神学思想奴役和蒙蔽的人类理性。 然而,当时在教会控制下的腐朽的封建教育,是不可能满足启蒙思想家以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科学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理性的需要。卢梭鉴于这种腐朽的封建经院主义性质的教育,戕害人性,违反自然,提出了一切顺应自然,“归于自然”的教育理论。在他于—九六二年发表的著名教育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3.
公共教育的平等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共教育理念、制度与教育现代化由国家建立公共的、普及的、世俗的教育制度既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是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主张。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由国家或地方公共权力机构负担公共学校教育;用义务教育保障教育机会的均等,实现教育普及。文艺复兴以来,新兴的资产阶级把现实的物质利益和迫切的政治需要上升为普遍的、理性化的“自由”、“平等”、“人权”,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并通过政治革命建立起了确认和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的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是“教育平等”、“教育自由”、“教育人性  相似文献   

4.
早在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初期,一些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就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分权”、“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这样一些民主口号,用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又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把这些民主口号肯定了下来。美国一七七六年的《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法国一七八九年的《人权宣言》也宣布:人们生来自由平等,一切主权本源于人民,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非依法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依据这些原则,资产阶级建立了民主制度,这无疑是有世界影响的大事。正如列宁所说,“资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新仁学的奠基者,谭嗣同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新仁学之集大成者。他们都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来革新传统哲学中的“仁”,但是他们的仁学思想仍有各自的特色。谭嗣同从宇宙本体高度言“仁”,突出“仁”的平等内容,强调“仁”无差等,更富有激进主义色彩。康有为偏重“仁”的博爱内容,以进化论言“仁”,强调“仁”有等差,充满传统仁学的保守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道德思想的创树,首以中国传统道德为基.对传统道德,孙中山采用“古为今用“的原则,赋予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以崭新内容.对西方道德文明,孙中山遵循“取法乎上“和“洋为中用“原则,对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理想─自由、平等、博爱学说作了合乎近代中国国情的全新阐释,初步形成了一个融古今中外于一体的近代道德体系.受时代的局限,孙中山道德思想也存在某些缺陷.但从孙中山变革道德这一总体精神来看,其道德思想对于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仍具有一定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新仁学的奠基,谭嗣同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新仁学之集大成,他们都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来革新传统哲学中的“仁”,但是他们的仁学思想仍有各自的特色,谭嗣同从宇宙本体高度言“仁”,突出“仁”的平等内容,强调“仁”无差等,更富有激进主义色彩,康有为偏重“仁”的博爱内容,以进化论言“仁”,强调“仁”有等差,充满传统仁学的保守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正> 法国大革命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极大:革命的时代精神丰富了他们的文学营养和诗歌题材,激发了他们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憧憬。拜伦生长在大革命的年代里,他对革命的同情和向往始终不渝,并写了好些诗篇以抒发他对那场伟大斗争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9.
“自由、平等、博爱”(La liberte,L'e Galite‘La fraternite)是在近代初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首先具体形成和提出的一个三位一体的政治口号。本文想就其由来、理论渊源、实质及其历史作用作一些历史的考察。一、“自由、平等、博爱”门号的由来“自山、平等、博爱”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古代社会基本上依靠强迫劳动作为生产的支柱;中世纪社会的劳动,停滞在一种特殊形态下,并非生产一般交换价值的劳动。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生和发展,随着商品交换的普遍化,才逐渐出现了象近代的  相似文献   

10.
提起“人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都以为它是个遭到批判的对象,是西方资产阶级追求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那一套货色。因此,对之讳莫如深,久而久之,“人文”就变成难以理解的空洞概念了。那么,人文到底是什么呢?人文,简单地说,一个是关心人,一个是关心文,即关心人类  相似文献   

11.
自然法学说渊源于古希腊 ,中世纪时沦为神学统治的工具。西方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时期 ,自然法学说开始复兴 ,16 - 17世纪被赋予近代意义。在欧洲转向近代化的背景下 ,近代自然法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原则深刻影响了法国的社会进程。自然法学说适应时代的需要 ,与人类理性原则一起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理想有其深厚的人性基础,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追求源于人类的本性,并在西方的宗教文化和西方哲学中普遍存在,它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西方资产阶级之所以拒斥这一理想,并且很少提及平等、博爱等价值观,乃是因为这些价值观会危及到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反映了人类的根本诉求,也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的理想将会与人类共存.  相似文献   

13.
以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革命使法兰西民族骄傲了几个世纪的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鼎盛阶段,它把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人类历史的凯旋门上。他们三人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艺家。在其戏剧理论中,热情地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现了“理性”法则,但这些法则在各自的阐述中常常貌离神合,殊途同归,表现得非常复杂。本文旨在求同察异、辨析幽微,试图从他们有代表性的观点中勾勒出法国启蒙戏剧理论中“理性主义”的轮廓。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先进思想家为了摆脱经院哲学和宗教的束缚而举起的一面旗帜。它是一种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进一步把人道主义原则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要求充分实现发展人的天性的权利。人道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被资产阶级用作维护其剥削制度的工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批判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使其成为彻底的理论形态,并找到了实现的科学途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对立,在于它坚决反对抹煞人的阶级性,反对取消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所谓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指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卢梭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杰出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法国大革命中曾象神话一样激励人民奋起反抗封建专制统治、为雅各宾派建立自由、平等的“永恒正义王国”提供了理论根据。雅各宾派竭力将卢梭的理想付诸实践,但现实却最终使雅各宾专政成为一场”伟大的历史悲剧”。这场悲剧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6.
去年春夏之交,在首都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提出的一个突出口号就是“要人权”。在一些人看来只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讲人权,有人权,而社会主义中国不讲人权,没有人权,这是一个必须予以澄清的问题。“人权”即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它是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进步口号。它的理论根据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棱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论”。他们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都是自由平等的,人生来都有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17.
《三色》系列将自由、平等、博爱化入个体生存领域。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进而对自由、平等和博爱进行了一次置换。《蓝》讲述自由之路的终点是平等。《白》则嘲讽平等的不可能,只能靠博爱来弥和。《红》追问博爱的可能性,进而如何在爱中获得自由。三部曲首尾相贯最终形成一种意义的循环。由此,一方面通过置换,由自由获得平等,由平等认识博爱,由博爱追问自由。另一方面随置换所产生的生存裂缝突显出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些意识形态理念的非全性质。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是希腊教育观念的罗马形式。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最早出自《易经》:“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文艺复兴时,人文精神沿袭了中国古代人文精髓,主张反对神权,解放人性,张扬理性,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结合人文性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博爱与自由、平等一道,构成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三位一体的政治口号。孙中山是这一口号在中国的热心提倡者和实践者。他真诚而执着地追求这一革命理想,不愧为“法国18世纪末叶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活动家的同志”。孙中山一生曾以苍劲的笔力书写过许多条幅,其中同一内容书写较多的就有“博爱”二字。他将此二字书以赠人,不仅是为了联络感情或表彰对革命的赞助,而且还有与人共勉的意思。孙中山曾指出,博爱就是“仁”,而仁有三种:救世之仁、救人之仁、救国之仁。这救世、救  相似文献   

20.
公平是人类社会一个亘古的话题,也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一个美好梦想。早在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就蕴涵着人们对平等、公平的企盼与渴望。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呈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也随之日益扩大,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倍受人们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