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媒体转型、跨界融合,这是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心心念念的话题。一切来得太快,忽然之间,有电视从业人员开始坦言自己也不看电视了。"连你自己都不看,还怎么指望观众看?"这句大实话让电视人慌乱,收视率已经救不了市场,我们还能做什么?观众消失了,电视还有吗?伴随而来的还有这样一句"危言"——"不变是死,变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找死,兴许能活。"于是突围呐喊四起,腔调态度纷  相似文献   

2.
电视音乐栏目在目前的电视市场上已是十分常见的节目形式之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设立第一档电视音乐栏目《每周一歌》开始,在其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的电视音乐栏目,经历了起步、发展、辉煌到如今的衰落,过山车似的发展弧线,让人困惑,发人深思。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电视音乐栏目怎么啦?回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电  相似文献   

3.
有种人把自己特当回事儿,这显然不好.可您要是遇上几个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也能把您气个半死.俗话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说法,王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懂得卖啥就得吆喝啥,而且还要"自卖自夸".可这浅显的道理,有些档案人却不懂.他们常常自我贬损档案工作,甚而不把自己这个档案人当回事儿.别以为笔者是在杜撰,真有这种人,还不少呢?  相似文献   

4.
轻舟已过万重山——陕西电视台建台50周年巡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流光溢彩的物质时代,假如你为拥有一台电视欢呼雀跃,会被贻笑大方.但是,第一代陕西电视台创业者,已是之年耄耋的郭良曾常常被左邻右舍们这样追问:"电视到底是个啥东西?真的能看见人?"这中间有50年的岁月,山水依旧,但是隔着三代人,两个时代.  相似文献   

5.
有人形容电视事业的发展快得让人都来不及思考,经历了20年电视生涯的我对此有同感。如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过去那种一台9寸黑白电视机前围坐一家老小甚至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过把电视瘾的情景一去不复返。多年来,电视靠其独特的传播手段和外在的"魁力"赢得观众,成为时代的宠儿。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电视的地位和影响更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那种单一频道的外在"魅力"已被如今各频道的内在实力所代替,竞争异常激烈,而竞争对手不仅仅是来自于外部环境,更多的是电视界本身。谁有高质量的节目,谁就拥有受众。从…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剧的历史上,恐怕还没有过哪部戏,象《新闻启示录》这样,从形式到内容,带有如此深刻的时代的印记。人们被它一马当先的姿态惊住了!“新闻启示录”!单只这几个字便足以说明它和时代结合得多么紧。更何况它还在样式上有所突破。人们不禁要问,作者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获得这种“启示”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浏览一下“电视文化”这个温床。一、电视文化的产物“电视文化”,是八十年代以后才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概念。究竟出自何处,暂时还无据可查。然而,各种情况证明,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7.
5年前笔者一度认为,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发展和美国市场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保持10%的增速。但是在2008年之后,2009年市场依然处在一个低速的增长期,与此同时,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很多人不禁要问,是否到了行业必须作出决断的时候了?是不是已经到了对这个多元时代的图书出版业进行思考和判断的时刻了?  相似文献   

8.
头30年,人们用胃吃饭,填满就好;后20年,人们用舌头吃饭讲究味道;近10年,人们用心吃饭,注意健康。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由此可见饮食对于人们的重要性。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小餐桌最能体现出大发展。从五六十年代的匆忙果腹,到票证年代的有啥吃啥、九十年代吃啥有啥,继而到今天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谁是在节日期间花钱最大手大脚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二三十年前可能是日本人或韩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但在中国兔年春节期间,从伦敦到柏林再到拉斯维加斯,从东京到首尔再到迪拜……中国消费者成了各地期盼的"财神爷".在全球经济还有些困难的时候,中国"狂购族"在海外显示出来的强大消费能力,让各国媒体频发感叹:中国人到底是穷是富?在这些媒体和很多学者看来,这是一部分中国人非理性的消费现象,但它可能会像昔日的海外日本客、韩国客一样,还要实打实地存在一段时间.或许,直到有一天中国人在英国商店里能用人民币结算,或者办理到日韩等国签证手续越来越简便时,才会不再显得那么"扎眼".  相似文献   

10.
(一) 我们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她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常流常新,有着不断进行自我再生的能力,因为我们的祖先从不停止去问:该给下一代怎样的教育? 在春秋末期的战火纷飞中,孔子便道出了"有教无类" 的教育公平真谛,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努力实现着这一教育理念.曾子笔下孔子言出的"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不仅让世界上每个读过它的人感叹箴言之美,更让每个中国人眼眶发热.  相似文献   

11.
20年后还有人种粮吗? "过几年,村里死了老人,恐怕连抬棺材的都不好找了."尽管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把国家的直补政策全部落实,但是仍然没有留住年轻人出外打工的步伐.谈起村巷人口萧条的境况,新绛县农民兰正娃不无担忧地说.而一些村民表示: "种那么多粮食干啥?又卖不上好价,种点口粮够自己吃就行了."  相似文献   

12.
商业世界需要良知资本问:20年来,从你执掌《中国企业家》开始,到发起创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再到创办"正和岛",以及《中国慈善家》杂志,你提出了诸多思想,包括"道成肉身""先问是非,再论成败""让成功与财富更有意义"等等。最近,你又独家首次提出"良知资本"。这其中是怎样的思想脉络关系?刘东华:对我来讲,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认知过程。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章,《每个人都能让世界更美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讨论新闻理论之前,按照“惯例”,总要谈谈学习新闻理论的重要性。有人也许会笑话:“卖啥吆喝啥,哪有卖瓜的不夸瓜甜的?!”我们换个方法,让曾经是新闻记者的商恺同志来“现身说法”。商恺同志从办地方小报,到做大报的通讯员,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整整干了四十年的新闻工作。过去他终年奔波忙碌采写于第一线、  相似文献   

14.
价值至上,还是价值观至上?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裘新的选择是后者.在他看来,"有价值观的收视率"才是电视媒体及从业人员在当下的本质追求.价值观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2011年12月8日,东方卫视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了主题为"责任与梦想"的媒体从业人员价值观研习会,多位领导专家、媒体同行与会并发言.  相似文献   

15.
在孙玉胜撰写的<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一书中,作者把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周期划分为三个"十年",并提出了"'人在家庭',应当是媒体从业者对电视观众的最基本的理解和认知"这一观点.毫无疑问,过去十年是中国电视发展最快的十年.在这十年中,电视从过去企图让人们仰视的"神坛"上走下来,回归到"家用媒体"是社会的进步,但改变的不仅是电视语态,吸引主流观众、占据黄金时段的主流节目样式也发生了多次改变.作为一名十年前加入电视这一行的从业人员,我亲身经历了省级电视传媒的整合和发展,并试图从中找出下一个十年应该着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萨尔瓦多·达利有一句名言:"我与疯子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我没疯!"然而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却发现,个别媒体为了追名逐利而不断地突破伦理道德底线,日渐"疯狂".某些精神疾病报道中的道德偏离,就是这种"疯狂"的典型症状.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到底是谁疯了? 精神疾病:边缘处境的尴尬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明显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超过1600万.  相似文献   

17.
从2010年7月的教育六论、房价五问,到11月的价格五论,再到今年4月刊发的一组署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每一组报道的刊发,都引起了读者的好评。人们不禁惊喜地欢呼,人民日报变了,变得越来越好看了,变得越来越有人民味儿了。  相似文献   

18.
从事电视教学46年,我一直关注着电视屏幕。就电视新闻传播来说,从电影胶片时代、模拟再现时代,到现在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其间我感受过那些渐变的过程,也迎接过突变的震撼。电视屏幕可以看作是一个流动的生命体,它总是在前进和变化之中,让我这个始终关注着电视的人,真是感慨颇多。1983年8月7日,《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时我感受的就是一种突变的欣喜。这个节目的播出,让我看到当时电视人在极力摆脱电影观念的束缚,努力探索电视自身的特性。《话说长江》是中国电视第一次与观众有约的电视系列片,那时中国的电视台只有几个频道,每个节目…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媒体竞争已趋白热化,除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在与电视争夺着信息传播的空间外,而电视台、电视频道的超速增长,各卫星电视台的交叉覆盖以及境外电视的进入,使得电视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那么今后的电视该如何发展、应对和选择,电视又如何能在纷纭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每个电视从业人员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当然,电视的制作、生产、流通、管理均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电视要想真正令人耳目一新,让人百看不厌,还要在技术、制度、观点等几个层面做出较大力度的“整合”,除此以外,我认为作为电视从业人员还应具备以下…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节目中,总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夹着英语。电视上时不时露出几句英语,让我这个没有学过英语的人,经常丈二和尚,不知所云。说来奇怪,嘴里冒出英文单词的那些人还真不是特有文化的人,都是一些在谈话中没有什么思想火花,充其量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