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实验的背景与目的1.1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形势(1)问题解决法(又称发现法或探究法)是当今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1980年4月,在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公布的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提到:“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顺利进行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2)国内由杨之、徐沥泉先生提倡的MM教育方式(贯彻数学方法论的数学教育方式)实验,已于1994年通过由王梓坤院士、徐…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决”是80年代由美国兴起的逐步风靡世界的一种数学教育模式和学习活动。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于1980年4月公布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提出了“问题解决必须成为80年代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等口号,在1988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作为七大研究课题之一而备受各国数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1980年,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发布的一份指导性件《行动的议程》率先正式提出“问题解决是80年代学校数学的核心”“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在问题解决方面的成绩如何,将是衡量数学教育成败的有效标准”。由此在世界各国掀起了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题的一系列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4.
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曾提出:“数学课堂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世纪之交,受国际问题解决研究热潮的影响,我国对于问题解决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程金元 《教书育人》2001,(19):22-24
“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最先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他们在1980年向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提交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明确地指出:“问题解决是八十年代学校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发展的课堂环境”等,在我国,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教育改革与研究方兴未艾。张奠宙教授积极倡导问题解决教学,他认为:“以问题解决为主导是改革我国数学教育的突破口”。“问题解决”是一种以排除教师的绝对权威的灌输方式,代之而起的是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去解决面临的疑…  相似文献   

6.
“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他从青少年和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出发,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按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答问、讨论等方法去探索、研究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本文是运用“发现法”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来探索研究“动量动量定理”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黑板”(电化教室等现代教学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黑板的迁移与延伸),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在黑板上写写、点点、画画,这就是数学课的“板书”.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陈国庆1980年4月,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颁布的《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指出:“80年代的数学教学大纲,应当在各年级都介绍数学的应用,把学生引导到问题解决中去”,“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与设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伞美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的口号以来,“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一直备受数学教育界的关注.但足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能够进入数学课堂的数学问题远未解决,常常与常规题(主要是习题)混淆;其次是课堂上提问与设问不  相似文献   

10.
“全脑高智能数学教学法”是我们研究了中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经验和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概括出来的一种以快速提高学生数学智能水平,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此项研究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智能开发与学习指导”的重点实验项目。实验对象是普通学校普通学生,课题的主要实施者是普通的一线教师。课题自2000年1月开题以来先后有30余所中小学数十位数学教师参加。  相似文献   

11.
戴家杰 《四川教育》2001,(12):26-27
数学开放式教学法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数学教学新趋势。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特征是:教材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练习题目开放,作业形式多样。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学生有较好的基础。要全面推行这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应有所创新。 “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究的策略,鼓励学生参考他们先前的技能和知识,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这是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索式教学”则是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一种体现,操作性较强,易于实施。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要实施“探…  相似文献   

12.
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法”作为其中的一种颇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曾受过人们的追捧和非议,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它的实用性越来越突显出来。丈中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使“交际法”更好地被加以利用,为高职英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更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最近几年,我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说 :“科学始于问题”。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主动引进科学思维中闪光的思想———“问题解决”教学思想 ,改变“两课”教师的教学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 ,将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一、“问题”与“问题解决”1988年国际数学大会对问题及问题解决作了如下阐述 ,“问题”是指对人具有智力挑战性质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问…  相似文献   

15.
问题导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问题导学法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日后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策划人语/张文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数学教育兴起了一个热门话题——问题解决。1980年4月,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理事会公布了一份名曰《关于行动的议程》的文件。议程的第一条就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数学教学的核心。进而提出数学课程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解题的定义和方法应予扩展,使之包括范围更宽的手段和方法;数学教师应创造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气氛;应为所有的年级编制传授解题技巧的适当的教材;教学科研应侧重于调查研究问题解决的本质,找到提高解题者的能力的有效途径。继尔,世界各国以“问题解决”为名,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教学改革,并在探索实践中对“问题解决”下了各式的定义。《CockcroftReport》:那种把数学用之于各种情况的能力,称之为问题解决;《21世纪的数学纲要》:问题解决是学生应用以前获得的知识投入到新的或不熟悉的情境中的一个过程;《国际教育词典》:问题解决的特性是用新颖的方法组合二个或更多的法则去解决一个问题……虽然对“问题解决”的描述不同,但“问题解决”教学的目的是明确的———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目的,是过程,是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因而,数学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维方式与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紧密相关,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和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归纳与猜想,类比与猜想,推广与猜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通过问题设计与提出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学教师需充分认识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针对性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做好课堂提问、加强导学与课堂引导等策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名数学教师说来,数学开放题这个同并不陌生,但它却又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1977年.日本数学教育学者小组以岛田茂为首的学者在《算术数学课的开放式问题——改善教学的新方案》报告文集中首先提出“数学开放题”这个名词,并提出了“数学开放教学方法”。在美国,开放题起初是在研究“问题解决”热潮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犯罪学教师应当具有实证的精神,在犯罪学教学中努力开展实践活动。基于学界对犯罪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何建构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何操作鲜有论及,根据教学经验,对在犯罪学教学中所开展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探监法”的理论与实践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