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创新创业为引领,基于学校、政府、企业三维度构建了基础能力培养层、创新能力培养层及创业能力培育层3层次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基础能力培养层,主要围绕课程相关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层,主要以竞赛项目和毕业设计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培育层,主要以"众创空间"为依托,对优秀项目进行培育孵化,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结果表明,新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谈机械原理实践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原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的改革有三个方面。首先,实践教学的改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次进行。其次,课程设计的改革应以创新实践为主题,采取自主选题、多方案设计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最后,通过课外各种机械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生为主体、高校教师为主导,构建"三层四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三层":院(系)层面,科协日常培训,夯实基础;校级层面,创新基地训练,提升能力;省级层面,组织专家和优秀指导教师到各高校巡讲、培训,拔高能力。"四步":以兴趣驱动为手段,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本文把"三层四步"教学法纳入大学生培养方案,以期使创新创业活动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更好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相似文献   

4.
吉首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坚持“技能培养型实践教学”和“创新开放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定位,培养实验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应用型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和合理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上采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层次递进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实践和社会应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以“三性”实验的教学方针为指导,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课程的教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高分子类“三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使实验内容安排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动手能力、创新设计和综合设计能力之上.在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思维能力是指运用“思维”学习历史的能力,其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知道是什么”,即要求学生由不知到知;第二层“知道为什么”,即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并掌握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以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评价历史现象、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第三层“知道还有什么”,是要求学生具有深刻性、广泛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那么作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层在教学过程中基本…  相似文献   

7.
优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一、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包括毕业设计)、实习和学生课外应用技术培训与课外科技活动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应用的规律,该体系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创新层三个层次。基础层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消化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应用理论与技术;提高层实践环节主要目的是消化与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各种应用技术,并能动手解决本专业的基本技术问题,在基础层和提高层的训练中主要掌握“机械”、“电子电气”和“计算机”…  相似文献   

8.
将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能实验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及教材体系。以本科医疗专业5年制学生机能实验教学内容为基本框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式:学生通过由具备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将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实践表明,对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手实践能力是“学”与“习”、“知”与“行”、“智”与“情”的紧密结合,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几年来,我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2013,(Z1):18-22
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会主任高思成: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动手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则是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2013年綦江区将从三方面着手,建好用好综合实践基地校(点),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一是建好基地。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构建了“基本理论验证一基本技术操作一开发应用创新”的多级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创建了“课堂教学+课外实习+野外实践密切结合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把地学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创新意识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肯吃苦、善动手、会管理、能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万建花 《考试周刊》2023,(30):61-66
“综合与实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的全新内容,强调数学知识整体性、现实性以及应用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综合能力,深入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为了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将采用定性结合定量分析,展开面向师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的开展情况,发现学生对此课程的参与兴趣明显更高,基本课程源于教材,学生更倾向于生活、科学、数学史相关的课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应用表现出强烈兴趣。根据现状整理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多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并用于教学实践证实此模式的教学效果,旨在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实施多科整合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昌余 《天津教育》2023,(9):112-114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积极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弥补小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的短板,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生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培养学生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徐红霞 《广西教育》2012,(33):28-28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相互合作、集体交流的基础上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要实现这些目标,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机械操作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加强“微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机化专业教学团队以现代农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突破口,研究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递进层次关系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加强了各实践环节的有机联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校课题《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在近三年的研究实践中,课题主研教师和参研教师均能以《课题实验方案》所拟定的实验目标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层次的提升,主研教师和课题教师认识到研究初期阶段拟定的《实验目标》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所涉及的范畴太大,参研教师和学生的检测不易操作,更不容易进行实验因子的实验效果的测评。由此,课题组全体教师在区教仪站专家的指导下,对原实验方案中的实验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确定为:“动手、动脑”能力的研究。这样,使参研教师们围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有声有色地从事课题研究,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获取。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是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实践能力、自我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而设计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结合“儿童对儿童”方法的使用使小学综合实践课顺利实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跨学科实践教学的理念下,以“构建生态廊道”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廊道的作用与意义,通过设计、优化、搭建和评价生态廊道模型,达成跨学科实践的目标。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艳梅 《考试周刊》2013,(86):46-47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形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应用安排“综合与实践”活动。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想与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从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由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