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宇宙的兴起促使教育工作者理性反思新技术革命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与应对之策。从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视角,教育元宇宙是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教育平行空间,是自我与非我联动的教育教学镜像,是具身一离身互补的教育技术生活。教育元宇宙应用的技术风险表征为过度沉浸下的主体虚无、数字孪生过程中的价值消隐、资本挟裹下的教育垄断。教育元宇宙的技术风险性体现在人与技术之间的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之中。教育元宇宙技术风险应对要坚持技以载智的逻辑演进、技以生道的实践进路与技以正伦的道德发展。教育元宇宙的应用需关注潜在风险的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促进在新技术运用中教育的良性变革与升级。  相似文献   

2.
庄子认为道是技的灵魂和归宿,技是实现道的途径,其最终目标是技道合一。运用它反思教育技术技与道的关系,纠正当前教育技术因技道分离而带来的各种缺失,构建新的技道合一的教育技术技道观,不仅能够使教育之技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之道,而且能够促进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教材作为教育的根底,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传递科技文化、传载教育信息的重要作用,其发展受到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由于新兴技术的介入与牵引,数字教材高速发展,但当前,数字教材的研发主体、信息传递方式、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以及数字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教材转型的障碍。推动传统教材向数字教材转型,需要打造科教融合的数字教材建设共同体、创新教材编制技术与内容的有机融合、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及重整现代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技术自主性的日益膨胀对人类主体性发展带来威胁,促使人们重新审思教学技术与教育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文章揭示了现代技术裹挟下的教育困境,呼吁警惕对智能技术过度依赖引发的技术反向驯化和信息茧房现象;分析教育场域中人与技术的三种博弈形态——对立失衡、适应平衡和融合共生,指出技术调解是化解人与技术矛盾关系的可能出路;进而提出技术调解视域下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从"人-技术"关系维、技术维、主体维层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在研究教育发展和变革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考察了关于技术的两种思维方式,探讨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认为技术工具论和技术本体论正是教育技术的双重特征,在教育技术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存在着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技术自主性的日益膨胀对人类主体性发展带来威胁,促使人们重新审思教学技术与教育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文章揭示了现代技术裹挟下的教育困境,呼吁警惕对智能技术过度依赖引发的技术反向驯化和信息茧房现象;分析教育场域中人与技术的三种博弈形态——对立失衡、适应平衡和融合共生,指出技术调解是化解人与技术矛盾关系的可能出路;进而提出技术调解视域下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从"人-技术"关系维、技术维、主体维层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技术自主性的日益膨胀对人类主体性发展带来威胁,促使人们重新审思教学技术与教育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文章揭示了现代技术裹挟下的教育困境,呼吁警惕对智能技术过度依赖引发的技术反向驯化和信息茧房现象;分析教育场域中人与技术的三种博弈形态——对立失衡、适应平衡和融合共生,指出技术调解是化解人与技术矛盾关系的可能出路;进而提出技术调解视域下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从"人-技术"关系维、技术维、主体维层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技术自主性的日益膨胀对人类主体性发展带来威胁,促使人们重新审思教学技术与教育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文章揭示了现代技术裹挟下的教育困境,呼吁警惕对智能技术过度依赖引发的技术反向驯化和信息茧房现象;分析教育场域中人与技术的三种博弈形态——对立失衡、适应平衡和融合共生,指出技术调解是化解人与技术矛盾关系的可能出路;进而提出技术调解视域下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从"人-技术"关系维、技术维、主体维层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在研究教育发展和变革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考察了关于技术的两种思维方式,探讨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认为技术工具论和技术本体论正是教育技术的双重特征,在教育技术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存在着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梁燕 《基础教育参考》2007,(2):38-40,47
1947年,台湾第一所专科学校台北工业专科学校改制成立:1974年台湾第一所技术学院台湾技术学院成立:1997年台湾第一所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成立。经过近60年的发展,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从层次上已经发展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占据技职教育的主体,并与中等技职教育共同构成一贯完整的台湾技职教育体系,成为台湾教育发展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之间弹性构架、相互贯通,是台湾技职教育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课改,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革的实际出发,通过对概念的分析,从哲学角度论述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应该关注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四种应用与三个基本因素。可以从系统的视角来思考和构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可以从校长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基本能力、信息化规划能力、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信息化评价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价值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借鉴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审视,依据技术的两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价值及其体系,分析教育技术外在价值引发的教育技术应用伦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基本路径分析入手,对融合特点的分析、基本内容的设定、契合点与实践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对指导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改革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 培养基础教育信息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琳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2):36-39
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面临新抉择。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在当今的定位之一应为培养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实现此目标的关键是要打破常规,采取非常规措施打造学生与时代共舞的全面的信息技术建设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创新推广理论突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教育创新的过程,其推广过程符合创新扩散的基本特征。依据创新推广理论,笔者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以该理论为指导,得到了一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整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开发性研究没有得到教育技术学同行以及一线教育管理者、教师的关注和认同。本文系统探讨了开发性研究的内涵以及具体途径,并以研究项目例证了狭义开发性研究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论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其本质与价值的探讨。文章基于技术哲学和哲学价值论等相关理论,对教育技术进行反思,探讨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以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技术与人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复杂过程系统具有初始条件敏感、过程开放、目标多元三个基本特性。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系统,因为它实际上正是一个初始条件敏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的,目标多元的开放系统。初始条件的多样与变异是构成教育过程复杂性的基本条件,过程中不确定变量的扰动导致教育过程的不断震荡,目标的多元与游离牵引着教育过程走向难以预测。这三者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技术难以对教育过程给予预设的控制,也很难通过精确分析来设计和开发解决教育问题的通用方案,因而制约着技术化方式解决教育问题的可能与成效。不能过分夸大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运用技术变革教育需要依赖对教育过程复杂性的正确认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应是提出、认识和思考教育问题,制定解决教育问题策略方案的基本依据之一。利用技术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以及柔性教育方案乃是技术变革教育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质,规范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学校管理创新等,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校亟需信息主管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学校信息主管应做好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行为中的渗透,学校教育信息化氛围的形成四个层面的工作。学校信息主管应同时具备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现代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