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可持续性评价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构建了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运用该评价框架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我国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就如何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降低社会发展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近年来创新能力跃升、科研成果涌现,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整体偏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能力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技术转移与服务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构建高校技术转移与服务评价体系,分析了评价体系的设立原则,提出了科技团队和科技人员从事技术转移与服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尝试对具体评价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在建设数字中国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研究重点关注了区块链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却忽视了社会对区块链技术的形塑。基于社会形塑论,在肯定区块链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基础上,厘清了区块链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从区块链技术本质、特征和功能、价值以及演化发展诸方面,考察了区块链技术的社会形塑机制,论证了社会需求、选择、评价、调控等对区块链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形塑。论文对克服技术决定论的片面思维,建设数字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是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日夜努力创造的成就。对这些科学科技成果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推动医学科技成果的有效应用。可以说在这评价中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使用文献回顾法实施研究。主要通过社会发展中人们意识改变对医学科技成果评价的影响;相关研究中新方法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影响;相关部门的重视对医学科技成果评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论:因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到方方面面。人们在体会医学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之时,会逐渐增加对医学科技成果的认可度,这就使得医学科技成果的评价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新方法和先进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使得医学科技成果的评价变得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5.
围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及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分析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原理及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技术成熟度、经济合理性、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影响四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构建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优化海水淡化产业布局,保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一种新的政策分析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评价起源于从社会的角度上关注技术发展,通过向决策者提供技术未来可能影响的消息,早期技术评价发挥的是预警功能,其理念是期望能够依据评价结果采取行动以避免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新的技术评价模式与方法工具开始涌现,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政策分析工具,而不仅是一种决策过程中客观、中立的输入因素。  相似文献   

7.
政策分析导向技术评价范式与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毅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04,22(Z1):43-49
技术评价开始是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工具用以形成其对与技术变化相关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随着技术发展的日益重要, 20世纪 70年代出现的政策分析导向技术评价的功能是作为一个阻止科学家、官僚体系和 /或经济势力对重要问题垄断的关键过程。技术评价的任务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独立的、客观的、有效的信息。本文分析了这种技术评价范式的内涵、特点和制度安排,并分析这种技术评价发展方式在各国有很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靳明,赵敏关于科技发展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己有许多文章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了定性的评述。但是如何建立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则无甚涉及。本文试图从科学学、技术经...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中国区域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序实施,将技术有效供给分为研发供给阶段和应用共享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二次组合评价法建立区域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模型,对2014年区域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域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相差较大,总体水平不高;缺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核心技术是中国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研发投入强度和经济开放度对提高区域技术有效供给能力具有正效应,其中经济开放水平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范式演变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 ,新的技术评价模式与方法工具开始涌现 ,技术评价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用来管理技术的战略工具 ,而不仅是一种决策过程中客观、中立的输入因素。中国开展科技评价的思想是立足于为特定群体 (包括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 )服务的 ,尚缺乏从公共决策的角度出发 ,基于社会的总体福利需求 ,全面考虑技术的社会、环境、战略等影响。文章分析了中国开展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的意义和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的多维融合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技术评价发展与技术评价概念演进的基础上,界定了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的定义,并在方法论的层次上提出了多维融合的技术评价方法体系。多维融合方法体系由具有三维立体逻辑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维度、技术评价流程维度和技术生命周期维度组成,这也是一项完整的技术评价所应遵循的基本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农产品的生物安全评价至今仍然是一个十分复杂、困难的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经济贸易、消费心理和社会文化等非科学因素的影响。为了让公众获得更为客观的生物安全信息。有必要区分评价过程中的非科学因素,加强生物安全评价中的国际合作。在我国,要多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转基因农产品的生物安全问题.避免错失此项技术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多维集成视角下的面向公共决策技术评价体系,并着重就其他两个视角展开基础上的通用性方法视角提出了基于方法构件的技术评价方法的组合与选择思想,给出了基于属性匹配的评价方法选择研究思路,建立了属性匹配模型.引入了评价方法匹配选择有效性分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建构性技术评估及其对我国技术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怀滨 《科学学研究》2003,21(5):487-491
建构性技术评估(CTA)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兴起于西欧的一种技术管理战略和政策分析工具。CTA强调在技术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调动各类因素,积极对技术进行建构;其特性表现为主体多元性、反身性、动态性和试验性四个方面;技术驱动、战略生境管理和创造连结是其基本的战略模式。CTA对我国的启示,一是要注重对技术发展本身的认识和管理,二是要培养公众对技术发展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科技,推进科技生态化,是对传统科技发展模式的修缮,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对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展开分析,重点提出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与建议。科技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生态环境问题、道德伦理问题及其他如资源枯竭、人口老龄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在科技利用方面思想意识的不足或偏差和科技自身的功能缺陷等。提出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科技意识,加强生态科技的研究规范与力度,加强项目评审的生态评价和基地园区的生态考核机制,促进生态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及加强生态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以期为生态省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科研型公共部门是国家和地区统筹科技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但当前一些公共部门针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发挥不足。为给科研型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探究公共部门科研人员绩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主观认识不到位,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未能充分利用考核结果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即端正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积极探索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改革、规范绩效考核过程、合理使用绩效考核结果。从而提高科研人才的效用,提升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吉祥 《现代情报》2010,30(11):46-49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阵地,随着大量信息的涌现,如何从中发掘有用的舆情信息为我们的决策、管理服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了观点挖掘技术之后,提出了基于观点挖掘的舆情信息分析方法,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评价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中心是目前人事测评中效度较高的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多个方面发挥越着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评价中心做了介绍,探讨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评价中心的开发流程及管理策略,分析了其利弊。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对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提出了需求。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不仅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而且也保障公民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决策民主化的表现。本文在论述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客观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的需求,分析现有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目标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谈毅 《科学学研究》2006,24(1):30-35
“科技民主”的理念打破了“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界限,认为专家的意见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应当具有参与科技决策的权力,这也为公众参与技术评价范式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基础。本文以国外围绕转基因技术所进行的公众讨论为例,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评价的目的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