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时政府的权力系统,第二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第三个层次是传统的“劫富济贫”。1909年lO月,陈景韩与包天笑共同主编的《小说时报》创刊号的首篇是陈景韩的《催醒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篇小说表明了陈景韩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狂人世家”是有一个发展谱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就开始了,陈景韩的作品可以为证。从《新新小说》到《小说时报》,陈景韩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滞胀”危机,美英等国家放弃福特主义资本积累方式,转向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积累方式.这种新的资本积累方式是在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主导下构建的以经济金融化、金融虚拟化和泡沫化、金融资本流动以及金融运作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财富再分配和财产转移机制.它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了2008年以来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从而宣告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产.  相似文献   

3.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4.
论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着眼于神话主义和原型批评的一些基本概念。前四部分分别介绍了“新神话主义”、“纯真神话”、“神话与神幻故事及英雄史诗”和“原型批评”,最后一部分“结语”阐释了神话学的意义及缺陷。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主义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历史叙事小说,因其改写、解构或颠覆了既往话语赋予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具有了自身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疑历史史诗的倾向;(2)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3)颠覆英雄神话,倡导“非英雄化倾向”。并结合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对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作家登上文坛,掀起80年代文学史上最后一次文化热。这些作家以“零度情感”进行创作,将写作重心移到了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上,在生存状态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时代的意义。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生存意识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新写实小说创造的独特审美态度、它对文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朔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其“新京味儿”语言也同样是20世纪小说中重要的语言形象。和以往的“京味儿”语言相比,这种语言形象不提供道德参考系数,将口语、调侃作为解构价值规范的策略,以获得游戏生活的快感为唯一的目的。这种语言形象产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转型的缝隙之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的创作主要呈现出两种新的走向,即以林白、卫慧等为代表的“逍遥”式写作和以铁凝、方方等为代表的“拯救”式写作。尽管持这两种写作姿态的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但这两个创作群体对以往女性小说写作的冲击以及对当下女性小说的拓新是不容抹煞的。这两种走向对女性小说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时期交坛权力话语之一,新写实小说无疑已经成为参照型历史本。究其发生与演进,自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与化渊源,并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纪末中国小说的化品位及基本路向。值此世界之交,透过峥崂表象以检视其生成背景,进而省察其无倾向、无英雄、无技巧、无深度等“四无”式本品格,对于当下的小说新创而言,显然不失为一种启示性回眸。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现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现象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1989年3月《钟山》杂志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刊,正式确定了“新写实主义”的名称。《钟山》杂志联合《文学自由谈》还在当年召开了研讨会,从此“新写实小说”这个名词开始被当代文学评论界和学界频繁提及。  相似文献   

11.
小说家吸纳现代电影的反叛性进行新小说文体实验,华文界先锋是身居香港的西西, 她的《东城故事》运用叙述者介入、多人独白并呈、电影镜头跳接、分彩色镜头等,使得小说的叙述暗藏玄机,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新写实小说在文学评论界褒贬不一,时其创作风格之归属也众说纷纭。实际上,在新写实文本中释放着清醒的现实主义气息。正是这种清醒的气息使风格各异的作家们在特定的时期内形成了相同的创作倾向并影响了中国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幻小说概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幻小说以科学为对象和线索进行幻想并构成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幻想表现为以创造发明手段提高生活质量的“技术愿望”,西方学的幻想反映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广阔世界的探索愿望。世界科幻小说由早期三大师奠基,于40年代形成“黄金时代”,并经历了从新浪潮到赛伯朋克的发展迎来更加纷坛繁复的前景。中国科幻小说经由近现代的开拓,建国后形成第一个创作高潮,新时期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90年代新生代科幻作家掘起,同时台湾科幻小说队伍走向成热。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新市民小说”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化背景。它传达出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殊的化境况;揭示出市场化日前渗透进入的意识层面而对旧有的思想观念造成的冲击与碰撞;在人性的表现方面虽也致力于“饮食男女”,但特殊的社会明情境又使之作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文学,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但它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新写实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但它在淡化政治之后,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貌和精神状态的接近自然主义的一种写实主义,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变异和发展。新写实小说派有许多重要作家,池莉和方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们以描写庸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为己任,以最富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和“民间”为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及喜怒哀乐,注重生活的还原和人物生存背景、生活状貌、生命搏动、性欲望的描写,从而显示了普遍的人生意义,令读者咀嚼到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厚况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带动新的市民阶层初步兴起,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这些新市民在都市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池莉的"新市民"小说,把池莉文章分为三个时期进行总结,得出池莉的"新市民"具理想化、世俗化、传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商人地位的低下。在唐以前,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是庸俗不堪的.往往是讽刺和抨击的对象。但在唐代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和人们对“商”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其根源就在于唐中叶以后重商思潮的兴起和商人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小说文体内涵的历时性变迁不仅可以通过其关键词的增减变化体现出来,亦可以通过其自身含义的变化体现出来;论文正是试图运用这种方法,经由对小说关键词的重新梳理和阐释。显示出小说文体的历史差异。同时亦反映出作家小说观念的变革历程。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小说作家们都以超越小说现代性的姿态,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从乡土角度表现了虚拟的“约克纳帕塌法”王国和“后江湖世界”,又从身份探索角度表现了“身份危机”与“身份混杂”,从解构颠覆的角度分别表现了“颠覆自我”与“颠覆世界”。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作家们的小说的后现代特性,表现了全球化大语境之下文学发展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江盈科"小说"在思想内容上主要表现为政治批判与民生关怀具有特定的人格追求、性情和处世价值,反映了命运无常、畏祸全身、安命与报应等心态和价值认识,以及他作为公安文人特有的"自适"、"真我"等精神追求和人格意识;在艺术上,其"小说"以反讽、虚拟为主要表现手法,融合事、理,追求独立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谐谑、幽默、俚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