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思普地区赴京观礼及民族团结碑签字代表为个案,通过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人物的深入分析,揭示其人格特征及心理成长历程,以期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与心理的成长有着借鉴及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英俊 《教师》2010,(23):125-126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也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性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也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吉林省青少年身高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代青少年在身高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崇尚高个心理。在男女青年中,分别有70%和65%以上的人对身高的期望值超过自己的实际高度。  相似文献   

5.
和集华 《云南教育》2011,(19):41-42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必须加强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青少年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感性化倾向较为突出,加之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责任问题凸显。康德责任观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责任观。康德责任观为青少年责任教育提供了人性基础和道德基础,对开展青少年责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的基础性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即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储备后备力量。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架构,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机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亦是重要方式之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理念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识基础的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嵌入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构建适配性话语体系、恰当选择社会教育场所、精心设计全流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对于引领中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调查表》对红河州的13个县市的23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红河州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较好;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比中学好;民族团结开展的学校类型存在差异,县级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最好,其次是村小、县级中学、镇小,镇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情况一般.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民族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任。结合教材内容的四个重点部分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可以有效加强民族高校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相似文献   

10.
乌兰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祖国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由此形成了他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互动的因果关系,他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的思想,他指出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并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他强调要分外珍视用血和汗凝成的各民族兄弟般的团结,首先提出了蒙古族和汉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六字方针,认为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他指明要不断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对干部和群众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深刻又始终不渝,我们可以说乌兰夫60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民族的解放、发展而奋斗的60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文章,多是纯理论方面的探讨,涉及问卷调查的很少。采取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楚雄师范学院104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哥特式短篇小说,开创了“心理哥特”小说的先河。同时,在创作理论上他提出了“效果统一论”,并将该原则付诸于他的文学创作实践。文章将该理论应用在对其名篇《丽姬娅》中哥特艺术的研究上,从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等方面分析与论证坡是如何成功地制造哥特式的悬疑与恐怖。  相似文献   

13.
在“大一统”观念的影响下,历代王朝为确保新疆的安全,都选择了屯垦这个千古之策,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形成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厚积淀,在民国这个严峻时期,得以彰显力量,使新疆始终保持在祖国的版图上,通过反思民国新疆屯垦衰落的历史教训,希望能够把握一些历史的脉搏,为当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论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启蒙教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钢琴普及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学习钢琴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钢琴教学中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幼儿钢琴教学是钢琴教学的基础,是钢琴教学的重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方法全面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激发幼儿兴趣,必须有规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因为幼儿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幼儿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与教育。本文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浅显的归纳总结了启蒙教育理论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并发表了自己对幼儿钢琴教学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青少年进行国家意识认同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中,应该重视公民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这四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不断对我国实施渗透,企图利用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特点,与我争夺青年。民族高校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为代表,多学科广泛开展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以此理论为基础,广泛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