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归纳Molinari等人对H指数在科研机构评价中局限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Hm指数的原理及计算方法,指出机构Hm指数的特点及其在科研机构评价中的优势;最后以"艾滋病病毒感染与治疗"主题为案例,分析Hm指数在机构评价实践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继承p指数的思想,提出基于引证文献的单篇论文评价指标pq指数、基于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的综合性单篇论文评价指标pc指数,以综合评价单篇论文的学术质量。[方法/过程]选择图书情报学2013年的载文做样本数据,对pq指数、pc指数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发现在测度单篇论文学术质量时,pq指数不仅继承了h指数、学术迹基于引证文献评价单篇论文的优势,而且分别在数值区分度、计算过程复杂度方面优于h指数和学术迹。pc指数将单篇论文的引证文献、参考文献综合在一个评价体系中,不仅具有pq指数、h指数、学术迹的性能,而且为单篇论文评价方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全面反映学术论文内容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3.
h指数自2005年被Jorge E. Hirsch提出后,因其具有计算简单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者在h指数的基础上,对h指数进行修正,并提出了多种衍生指数。为深入了解这些同源性衍生指数间的关系,评估它们在不同层次人才评价中的应用效果,选择15种主要类h指数,以2008-2011年SCIE收录的农业科学领域114 643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15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数据情况下A指数和m指数与作者论文质量密切相关;g指数、hw指数和R指数能更好地评价高产高被引作者;hw指数和χ指数在评价高产低被引作者时效果较好;π指数、χ指数、m指数、A指数、hw指数、e指数对低产高被引作者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由Hirsch提出的 h 指数是评价研究人员科研产出的新指标,也可应用于高校学术水平评价。以CNKI为数据源,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2010年间收录的关于植物病理的论文为样本,测算高校及各科研院所在植物病理专业研究水平的h指数,并运用 h 指数审视中国病理专业科研机构科研水平以及论文的质量和重要程度、创新性、实用性,体现其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h指数用于机构评价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Prathap和Schubert提出的h2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并以1998~2009年"大分子化学"领域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为实例,利用自编程序,计算出该领域主要机构的h2指数,并与论文、引文和篇均引文指标得分与排序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数据结论表明:h2指数、论文、引文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机构科研绩效的各个侧面;h2指数与论文、引文指标相关性很强,与篇均引文指标关联较弱;h2指数的统计粒度较大,可以用于机构的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科学交流方式和作者学术关系,应从引用和合作两个角度综合反映作者学术影响力。但目前研究有两点不足,一是作者被引次数、h指数未考虑到合著论文的作者数及每位作者的贡献程度;二是中心度指标均将作者合作网络视为无权重网络,而无法反映不同作者之间有不同的合作强度的实际情形。本文将署名次序(反映作者在合著论文中不同的贡献度)、合著频次(表征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两个因素引入作者引用指标和合作指标,提出“调和h指数+调和R指数”、“h度+R度”分别测度更加真实客观的引用影响力和合作影响力。实证研究表明,作者传统引用影响力、调和引用影响力、合作影响力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并不高,合作影响力能够反映出区别于引用影响力的另一种角度的影响力,从而建立二维测度框架,从引用和合作两个角度遴选领域高影响力学者,可为相关机构的人才评价和引进提供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7.
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C的幂律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更深刻地理解h指数的特性,收集了学者、期刊、研究机构、大学和国家5个层面共8组h指数以及论文被引指标数据,实证研究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C之间具有形如h=Cb、幂指数b介于0.360到0.420之间的简单幂律关系,论文总被引C的增量对于h指数的增长具有规模效应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构建动态h型指数、即时h型指数和时间活跃h型指数,对10种档案期刊进行研究,从期刊年代平均影响力、期刊影响力的即时性及期刊影响力的活跃性角度对期刊的学术影响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三类指标体现了档案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时间效应,反映出档案期刊刊载论文的深度及新颖度,复合型指数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h指数评价个人科研能力时有可能出现多人具有同一h指数,从而无法进行细分这一缺陷,对h指数进行一次修正,设计出一种功能更强大、使用范围更广泛的hi指数,介绍hi指数的定义、原理和方法,并使用hi指数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部分作者进行评价以证实其效用。最后总结hi指数与其他几种形式相似的类h指数方法之异同,界定各自的适用范围,并指出hi指数的最大优点就是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贯彻发文量与被引量相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田甜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08-114
[目的/意义] 评价领域作者影响力的计量指标逐年增多。针对很多指数不是归一化的问题,介绍由L. Bertoli-Barsotti提出的GN指数,该指标结合G指数、总被引频次等因素全面评价作者影响力。但由于GN指数在界定核心文献时没有考虑作者合作,夸大了署名靠后作者的贡献,本文提出GN-C指数改进其计算方法以更好地评价作者影响力。[方法/过程] 在阐述GN核心思想基础上,从作者合作出发筛选核心文献,并比较其与G指数的异同。以图书情报领域作者为研究对象,从稳定性、相关性以及区分性讨论GN-C指数评价效果。[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GN-C指数对G指数相同作者的区分度达到93.55%,区分效果显著;对作者署名、总被引频次、论文总数等变量敏感且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G指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h指数族”各项指数的相关性特点,对山东省内57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进行综合实证研究,为图书馆工作者及相关机构进行馆际科研评价、交流和培训等提供决策依据。文章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用“h指数族”各项指数对评价机构在1996--201O年的论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鲁东大学图书馆h指数族取值特性异常显著;烟台大学图书馆等h指数族排名位次靠前;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具备相当数量的潜在高被引论文,预期其科研影响力将会有显著提升。h指数族与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之间呈幂律关系,h指数族两两之间呈线性关系。图书馆h指数族取值随着图书馆论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的增长存在“规模效益递减”现象;图书馆应该密切关注能提升其g指数的潜在高被引论文,从而实现提升h指数和s指数、不断提高科研影响力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合著作者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指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为了合理平衡合著论文中作者的科研贡献,在总结前人p指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合著论文作者署名次序与作者贡献均等问题,提出基于合著作者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指数方法,以使p指数用于人才评价时更加有效合理。[方法/过程] 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两位作者的科研论文产出为例,通过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得出4种不同p指数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结论] 发现只考虑独著和第一作者发文情况的p1指数与不考虑合著只要参与就计一次的p2指数属于极端的处理方式;而按均分合著者权重计算的pa指数忽略了著者署名次序的问题;根据娄策群的作者贡献率等级分配法计算所得的pw指数不仅考虑到作者合著情况,还考虑到对于一篇科研论文处于不同署名位次的作者贡献率不同。因此,根据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w指数更具有客观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针对P指数不能反映评价对象引文分布的P缺陷,在P指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引文分布的指数计算方法。[方法/过程]引入发文-引文分布曲线和学术矩阵表征期刊的引文分布,利用期刊评价的非参数统计方法,通过将引文数据进行分区划分,基于P核和P尾内有引用的论文,采用期刊的平均引文率代表零引用论文的影响,重新定义P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Pnew指数。为避免学科差异对期刊评价的影响,以仅属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电子电气工程类目下有5年影响因子的53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期刊的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P指数、Pnew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以验证Pnew指数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Pnew指数与H指数、P指数等多个关键指标的相关性较好。与P指数相比,Pnew指数既延续了其高灵敏度与高区分度的特点,又对P指数相差无几但引用分布大不相同的期刊有更好的显示度和辨识度,而且能够矫正引文分布对P指数评价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科学家科研生产力一直是业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主要从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被引)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以往科学家科研生产力的一些评价指标认为不同研究领域的论文质量和科学家的引用行为呈现迥异性特征,不仅可以跨领域对科学家科研生产力予以测定,而且可以跨越学术级别、依据机构规模或者参照不同期刊成果对其进行评价。但是以往的评价指标不仅忽略科学家所处的情境(Context)特征——科研评价中同一机构不同学术等级的职业晋升阈值要求是有差异的,而且不同机构对同一学术等级的职业晋升阈值要求也是有差异的,而科学家所处的情境特征正是其科研努力的参考标准,而且科研成果中合作科学家的知识贡献往往容易被忽略,这并不符合大科学时代的科研需求。[方法/过程]融合以往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和针对以往评价指标存在的局限,提出了Q2 SRC-指数以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生产力,不仅关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Q&Q,Q2)、研究的主题领域(S)、科学家在其合作成果中的排序(R),而且强调科学家所处学术情境(Context)的特征。[结果/结论]该指标不仅提出了跨学科情境下综合评价科学家科研生产力的理论模型,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即可作为科研评价中科学家学术晋升的参考依据,特别是科研评价中学术级别晋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该指标是重要的客观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15.
刘颖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144-148
构建动态复合衍生h指数、即时复合衍生h指数和时间活跃型复合衍生h指数,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对19种图书情报学期刊进行实证分析,从期刊年代平均影响力、期刊影响力的即时性及期刊影响力的活跃性角度对期刊的学术影响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三种指标体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时间效应,反映出期刊刊载论文的深度及新颖度。  相似文献   

16.
为弥补z指数无法区分合著作者贡献率的缺陷,提出3种基于署名顺序分配合著作者贡献权值的改进z指数,以提高利用z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将几种基于署名的合著作者贡献测度算法引入z指数,以muscular dystrophy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学者排名情况、相关性、典型情况分析等维度比较分析zhc指数、zgc指数及zac指数评价效力。结果表明:zhc指数、zgc指数及zac指数均能体现合著作者贡献大小,但是zgc指数对总作者数少于10位且排名靠前的作者贡献更加偏重,zac指数对总作者数相对较多且署名顺序相对靠后的作者贡献相较友好,而zhc指数对被引量不同的论文的作者位次变化较为敏感,且这3个指数均能在不同程度抑制“挂名”及“互挂”现象的滋生。  相似文献   

17.
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P指数在学者研究绩效评价方面具有同h指数相一致的维度,它不仅考虑学者的被引次数(c),而且考虑学者的研究质量指标——平均被引率(C/N)。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科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专家的发文量(N)、被引次数(c)、平均被引率、专家h指标、g指数、p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p指数优于现有的h指数、g指数,更具有评价的合理性,应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探索绝对颠覆性指数DZ与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和引证指标CNCI间的相关性,揭示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在研究论文颠覆性创新早期识别中的效果。[方法 /过程]通过对选出的140篇研究论文的绝对颠覆性指数DZ、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包括同行评分(FScore)、同行评级(FStar)、评价次数(FTime)、加权评级(FStar_w)、加权评价次数(FTime_w)]和影响力指标CNCI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高颠覆性文献、Faculty Opinions收录文献、高影响力文献在全部5 566篇焦点文献中的分布和不同评价角度下选出的研究文献重合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结论 ]从全部病毒学领域期刊来看,绝对颠覆性指数DZ与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间存在弱相关性,与影响力指标CNCI间存在中等相关性。FScore与CNCI存在着强相关性,FStar、FStar_w与CNCI存在着中等相关性,FTime、FTime_w与CNCI存在着弱相关性。但不同标签的研究论文三类指标间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其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h指数及类h指数,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提出类元h指数,结合元h指数对图书馆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与图书馆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群体的h指数分布,分析不同作者群体对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影响模式。认为标准化(h,g,R)指数及元标准化(h,g,R)指数对图书馆和作者群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更合理,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的与图书馆学术影响力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博客h指数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博文数、点击量两个方面定义博客类h指数:hb、gb、Rb,对科学网总排行前30名科学家博客2007-2009年间数据进行计算,并将其与博文数、点击量、篇均点击量和链接量、网络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博客类h指数与博文数、篇均点击量之间分别存在中、高度相关性,认为博客类h指数具有一些新特点,在博客影响力评价方面将是一种有益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