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识别海量高质量的用户生成内容在电子商务等领域具有很多的实际意义。本文将主题模型应用到高质量用户生成内容的识别,从语义层面挖掘高质量用户生成内容所具有的特征。本文首先通过对社交平台用户评论特征的分析,构建了基于LDA的用户生成内容主题模型,对主题模型计算结果,采用TFIDF识别高概率主题词的权重,探讨高质量用户生成内容的主题分布特征。最后通过亚马逊网上书店的网络用户评论进行试验,分析了高质量用户评论的主题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为识别并去除非理性投资者的网络评论,提升评论的专业程度与质量,促进理性投资,本文以识别股吧中的用户是否属于噪声投资者为研究任务,进行用户画像。[方法/过程]对股吧的用户发文内容进行深度用户表示学习(deep user representation learning),结合股吧用户的粉丝数量、影响力、关注量、自选股、吧龄、发帖量、评论量、访问量等行为特征,提出一种行为-内容融合模型(behaviour and content combined model,BCCM),并在标注数据集上进行实证与对比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噪声投资者识别的F1值为79.47%,优于决策树方法(69.90%)、SVM方法(75.61%)、KNN方法(73.21%)和ANN方法(74.83%)。在噪声投资者识别这一特定用户画像研究任务中,通过利用深度用户表示学习引入文本内容特征,能够显著提升用户画像的各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文本信息内容的影响力是虚拟社区影响力的基本构成,但针对其情感表达特征效用的研究尚为空白.研究基于扎根理论产生虚拟社区文本情感表达方式范畴、构建文本情感表达丰裕度对用户参与行为的作用模型,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显示虚拟社区帖标题和帖内容的情感表达丰裕度分别对用户浏览和回帖行为发挥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应将文本情感表达丰裕度(包括情感表达多样性和情感表达充裕度)作为虚拟社区信息内容分析重要指标.研究并提出虚拟社区文本情感表达充裕度算法.  相似文献   

4.
从个体认知加工视角出发,运用在线评论的可计算特征探索用户虚假评论感知的影响因素。基于信号理论和SOR理论,采用在线评论生成者特征、评论内容特征及评论阅读者特征,构建在线评论特征对用户虚假评论感知的影响机制模型,并用回归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评论质量、评论者专业性均负向影响虚假评论感知,感知可信、感知风险在上述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用户信任倾向负向调节评论质量、评论者专业性与虚假评论感知的关系;用户虚假评论感知有3类前因构型。据此,对个人、商家及公共管理部门提出虚假评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超  李纲  陈思菁  毛进  张霁 《情报学报》2020,39(2):199-207
为有效识别旅游产品在线评论中多模态数据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在线旅游产品优化方法,从数据融合分析角度出发,对旅游产品在线评论中的多模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以旅游产品的真实在线评论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文本向量嵌入与图片内容识别,融合图文特征向量,构建多模态在线评论有用性分类模型,进行模型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仅包含文本或仅包含图片的单模态评论相比,图文结合的多模态评论能够更好地进行在线评论有用性预测,结合评论激励机制,提高在线评论质量,能够充分发挥用户生成内容潜在价值,为产品提供者提供优化思路,为产品消费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等类别的网站聚集了大量用户关于产品的评论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潜在的价值和效用.当前在线评论质量是相关研究领域和行业实践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对在线评论的有用性和质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其次,对在线评论的研究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线评论质量的维度及其主要研究方法,期望为相关研究领域和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音乐平台的定位不再囿于简单的音频播放,而逐渐向连接用户的垂直社交平台转变.网易云音乐利用自身平台培养用户跟帖文化,主攻社交音乐领域,其平台上的音乐评论自成一派.文章选取网易云音乐热歌榜TOP30为研究样本,综合用户评论数量、精彩评论文本内容及点赞量等数据探析音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在音乐传播方式方面,"影视+音乐"形式效果突出,流量歌手的粉丝传播优势明显;在用户音乐需求方面,音乐市场整体呈现"分众+长尾"趋势,需求多元化,出现"小市场大热门"现象;在用户评论内容方面,特定粉丝群存在"小圈子"语言烙印,用户集体式迁移造就"观光团"文化,情感共鸣性内容引发"饮水机效应".  相似文献   

8.
依恋理论视角下用户在线评论信息生成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用户投入真情实感所撰写的评论更加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从依恋理论的视角探究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动力机制,为提高用户生成内容质量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对从信息源视角实现用户评论信息与用户生成内容的优化管理具有借鉴指导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依恋理论、用户生成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以用户依恋作为内驱动力,探讨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动力来源与动力结构,分析依恋对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驱动方式、驱动过程以及影响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依恋驱动因素。[结果/结论]认为用户表达自我、实现自我、愉悦自我是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内在动力来源,用户依恋对其生成在线评论信息存在导向驱动、激励驱动与调节驱动等3种驱动方式。影响用户生成在线评论信息的依恋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用户情感依恋因素与认知依恋因素,激发用户情感依恋与认知依恋的深层认同是优化用户生成评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引入关注用户互动体验和情感投入的用户契合理论,为提升图书馆微信服务水平和用户活跃度提供新的路径。[方法/过程]基于LDA对知乎社区中有关微信用户参与的回答文本进行分析,提取用户契合的特征词,并结合用户访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契合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进而获取"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用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得出,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契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平台内容质量、平台系统质量、互动参与意识和用户感知价值,其中用户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大,而平台系统质量并不对用户契合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将体验型产品在线评论按照文本长度分为长文本在线评论和短文本在线评论,探究这两类评论的时间和内容特征,为电子商务平台掌握消费者在线评论行为规律和商品需求偏好提供情报依据。[方法/过程]利用Python爬虫语言获取电影评论网站中在线评论的相关信息,构造在线评论时间间隔序列,基于人类行为动力学相关构念,探究不同类型在线评论发布行为的时间特征规律;利用文本挖掘方法找出不同类型在线评论的文本内容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以电影评论网站在线评论为数据来源,从时间角度总结出不同类型在线评论行为的时间间隔序列符合幂率分布;从文本内容角度发现不同类型在线评论的文本内容特征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从Altmetrics的起源和科学研究本质的角度探讨Altmetrics指标的内涵。[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结合逻辑分析与理论探讨,提出以社交媒体评论科技论文的内容的分类方法,作为Altmetrics内容分析的基础。[结果/结论] 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对Altmetrics指标外在含义的解释与分析,而忽略了对其评价内容的挖掘。通过对Altmetrics工具评价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科学研究对公众产生的影响。这对于深入理解Altmetrics本质内涵,全面了解科研产品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对英文网络书评进行内容挖掘,形成一套基于信息分类的英文网络书评的内容挖掘方法体系,实现多文本书评的信息整合。[方法/过程]对书评文本中句子的分类方法、关键信息的提取方法、情感分类的方法以及内容的呈现方式等几方面进行实验和改进。[结果/结论]用户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内容挖掘方法所生成的书评信息摘要在生成质量和有用性两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法,从图书情报学(LIS)学科的历史、现况及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三个方面,论证了LIS的核心内容。从文献与知识、信息与知识两方面看,知识的揭示、评价、组织、利用等是其核心内容;从文献的组织程度上看,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各种专题数据库的编制及快报、述评论文的编写是其核心内容;从知识的形态、内容和效用看,知识内容和效用分析、评价、利用等是其核心内容;从组成信息、知识、智能系统的四大要素来看,知识与人员是其核心内容。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课程、人才培养、学科与事业发展的构想。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针对电子商务网站,深入剖析其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的过程,阐明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的运行规则和基本原理,有利于全方位剖析在线评论信息接收用户对信息处理与认知的模式。[方法/过程]首先了解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的内涵与特征;其次明确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涉及的4个要素;再次对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过程的5个阶段进行阐述,并指出信息认知处理阶段的两个情境影响因素,同时全面解析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过程的3类路径;最后构建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机理模型。[结果/结论]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是一个有序的动态循环过程,构建机理模型能够实现对在线评论信息质量感知过程的全局性把握和理解,为信息质量感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蔡璐 《图书与情报》2011,(2):118-121
文章以2004~2007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类图书为研究对象,运用引文分析法得出高等教育类图书的高被引图书,然后根据有关高等教育领域专家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主题细分,并将这些细分后的图书对照三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以此评价我国高校图书馆高等教育学科馆藏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针对中文网络客户评论,提出一种在线评论有用性排序模型,辅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方法/过程] 从在线评论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方面,提取影响在线评论有用性的7个指标属性进行量化计算,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结合并改进TOPSIS分析法进行在线评论有用性计算和排序,构建在线评论有用性指标体系和排序模型。[结果/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文模型获得的评论有用性排序具有更好的信度与效度,为中文网络客户评论提供一种兼顾评论客观信息和语义特性的有用性排序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侯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2):66-71
情报研究作为一种智力活动,通过对知识的重组与整合,产生价值增值。为了明确情报研究过程中价值增值的机制与过程,完善情报增值的理论与实践,系统梳理情报研究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情报分析方法,并对这些分析方法层面的价值增值进行详尽论述。最后通过情报分析方法应用的增值实例分析,进一步对应用情报分析方法的价值增值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张娅彭  王紫霞 《编辑学报》2017,29(5):460-462
根据《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编辑部的工作实践,列举多个稿件初审实例.通过实例分析,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提升稿件初审质量做了梳理和归纳,旨在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探讨提高稿件初审质量的有效方法,为后续的稿件送审等工作打好基础,以点带面,促进编辑工作整体的高效运转,助力青年编辑自身成长.同时认为,青年编辑应发挥学习主动性,完善和更新知识架构,并注重初审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线商品评论总体质量不高、缺乏有效评论引导机制的问题,以亚马逊商品在线评论为研究对象,结合文本挖掘技术和实证研究,探究基于文本内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因素。通过以手机这一典型商品为例,发现消费者关注手机系统反应、音质、导航、打字体验,希望了解电池、充电器等配件细节,重视商家的配送、退换货、保修、发票等服务,评论文本包含这些信息会提高其有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