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意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图形语言表达形式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创意图形在图形视觉心理的传达方面有着较强的传播优势。正是由于人的视觉心理所惯有的对新形态猎奇的本能和天性,使得创意图形给人以新颖、独特且又耐人寻味的审美体验。创意图形在图形视觉心理主要表现在视知觉感应、视觉心里接受等几个方面,研究创意图形的图形视觉心理传达优势的目的旨在丰富图形设计的表达语言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图形是CG时代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具有明显的视觉心理传达优势。从视知觉心理传达过程来看,根据现有最新视知觉研究成果可知,就大范围性质来说,图形具有更大的传达优势;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图形具有信息传达数量的优势;从图形视觉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图形语言更直接、更广泛、更易懂;从视觉信息传达的强度来看,图形具有更为强烈的视觉张力传达优势。在以数字媒体为主的时代,认识图形所具备的这些方面的优势,对充分发挥图形语言和开拓视觉新空间与审美领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旭 《华章》2011,(33)
现代生活中,人们每天都生活在读图的时代,图形设计是特别重要的视觉传达,图形的张力可以瞬间抓住人的视觉注意力,并且给人的非常强视觉冲击力.引人注目的、创新的图形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形设计的张力.因此,图形张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研究意义.现代图形设计的视觉传达和人们在读图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是相互依存的;图形的张力和谐传达了“外部造型”和“内部秩序”的统一;图形设计的审美属性存在于在对比度和节奏与韵律中.  相似文献   

4.
图形艺术具有通过某一表象事物,表达丰富内涵的特征,这个特征与设计语言、元素的基本条件吻合,它是图形艺术在现代视觉传达中应用的契合点。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发生、发展体现了该民族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蒙古族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方面要尽量做到:反对简单地拿来照搬;强调差异化的诉求与表现策略;充分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审美心理的建构过程。它要求译者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出发,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在这建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视觉思维的唯一媒介——视觉意象。从视觉思维的角度出发,研究译者审美心理的视觉意象,旨在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原作的意义,传达原作风格,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仁 《华章》2011,(13)
图形具有能够被识别与视觉的心理及思维同构的功能,可以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之间以视觉方式形成共识性的语言达到思想与文化的交流.所以,设计好图形,是每个设计师的必修课程.1+1=无限是运用联想想象机制对图形外化特征进行整合,把固有图形语义相加,从而放大图形信息传达空间的一种设计方式.开发运用好这种图形设计的方式,会使设计师在图形解读上又多了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当代动画视觉形象引导大众审美,视觉文化与动画视觉形象审美互相影响,文章以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为例,简述了视觉文化的大众性。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变迁说明:动画视觉形象的构成条件、表现形式、媒介之间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8.
汉字不仅具有记录信息、传承文化等功能,而且展现出了内涵之美、结构之美与形态之美。将汉字图形元素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对于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审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汉字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做出分析与论述,从教学实践角度对汉字图形在标志设计以及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视觉生理是审美心理的基础;服装面料心理不仅涉及视觉生理的信息判断,而且是多渠道感觉信息的交叉,受各人自身的经历、素养、年龄、性格、民族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对服装面料的感觉,会计听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反应和物理性质的有关感觉,如冷热、距离、面积、重量等的错觉,理解、利用这些特性,是我们进行服装设计时面料选择的基础,进而可以增强某些设计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苏家兵 《林区教学》2013,(1):117-118
视觉审美心理概论是建立在实验经验基础之上的以格式塔理论为主,力图从形式本体的角度提示人类视觉的审美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注重视觉艺术的整体性研究,注重心理学实验性的考察,强调视觉艺术审美中的知觉与直觉。维斯顿作为摄影视觉大师,其摄影作品注重视觉语言的简化与被摄体"形"的追求、"质感"的把握。在极其微小的被摄体中常能以小见大,把被摄体情感化地表述出来。在大量丰富、实地的摄影作品中把视觉审美中的视觉平衡、色彩把握、质感表现、画面韵律等表现到了极致。用视觉美术审美心理特征理论分析维斯顿摄影作品风格有着现实与理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超越纯粹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构成基础》课程中色彩和形式的视觉关联,以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联为基础,以色彩和图形之间同形同义的互助关联为纽带,以视觉心理、流行时尚的动态关联过程为调节,来研究色彩中的形式和形式中的色彩两方面,以此形成色彩和形式的情感逻辑、心理逻辑和时尚逻辑之间的表达思维。  相似文献   

12.
图形作为视觉形象的语言形式,广泛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它的时代性、功能性、审美性已渗透到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在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念,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格式塔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大量的作品实例,阐释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底关系、完形原理、错视原理和异质同构原理,对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的结构、张力的形成、及其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效应,并对视觉传达设计运用格式塔原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联觉(synesthesia)是心理动态现象中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色彩是一种直觉形象,通过听觉活动、视觉活动和动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现象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并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使参与者得到心理上的某种审美享受、审美满足,并引发他们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以加强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及审美行为.  相似文献   

15.
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它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  相似文献   

16.
听觉障碍学生与正常学生视觉识别敏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了探讨听觉障碍学生和正常学生在视觉图形识别敏度上的差异,我们采用Dr.Hirsch.B.Helmut编制黑白与彩色测试卡设计了二维隐匿图形视觉搜索实验,结果表明:(1)学校、性别与正斜像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学校男生对正斜像识别反应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特别是聋校男生识别斜像的反应时明显低于普校男生;聋校中不同性别学生对正斜像识别反应时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听障学生的视觉图像识别的敏度优于正常学生,说明了听障学生存在明显的视觉补偿作用。(3)视觉识别敏度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4)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舞蹈的视觉节奏是以空间营造结构时间流程,舞蹈构成的视觉节奏感是舞蹈演员的非律动性表现,直接刺激欣赏者的大脑神经中枢所产生的感知。强调视觉节奏,从既往关注动态形象的构成到当前关注视觉心理的构成,这样的作品能引发人们的艺术联想,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18.
视觉隐喻是视觉形象以语言的特性所产生的一种象征或意味,它是一种诗性语言。视觉形象总是带有符号特性,即便是自然环境的视觉形象,因与人发生关系也成为人化的自然,只要它成为我们的心理意象,它就具备了隐喻的功能。与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视觉隐喻内涵更广,具有不确定性,意义往往在主体与对象交互体验中生成。环境形象的视觉隐喻与大众审美需要之间的沟通缘自人类感官的愉悦、文化的传承以及人们对环境形象的感受与经验。从造型美学出发去探讨社会环境的视觉形象,研究环境形象的特性和规律以及与人的生活关系是环境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样,环境建设是为了广大民众更好地栖居,而所谓更好地栖居就是除了得到物质层面的基本满足,还能从环境形象中获得审美享受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9.
选取10名聋人与10名听力正常人被试,采用视觉搜索实验范式,通过操纵图形差异视觉可见性变量,本研究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不同几何变换层次图形的视觉搜索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视觉搜索图形的知觉显著性主要与图形差异的视觉可见性有关,而与Erlangen纲领所确认的几何变换功能层次关系较弱.(2)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对图形刺激集的视觉搜索加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字设计的视觉语言设计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原本是一种视觉图形语言,人有突出的视党内感性特征,现代文字设计需要张扬其视觉语言传达交流的语言文化传统,突出文字形态视觉语言的信息及其传达的设计。现代文字设计超越了传统美术字的文字形体装饰美化的美术化设计的审美文化品质,确立了文字形态视觉语言品质优化的设计理念,强调文字形态视觉语言的“语意”、“语性”、“语境”设计的视觉语言设计文化观,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字设计的设计新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