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英国是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在维多利亚时代,属地所出的邮票多以帝王肖像为主,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英属各地开始发行以当地风景、民俗、特有动植物、史地等知识性较强的邮票。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乔治六世及当今的伊丽莎白二世年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英属票多采用雕刻版, 印制精美,以后逐渐以影写版替代。从《斯科特目录》上还可看出,同一地区雕刻版邮  相似文献   

2.
贵刊二次刊文介绍塑料信封,今笔者再补充一枚新西兰的国际挂号邮资已付塑料信封,以飨同好。信封为白色,尺寸260mm×190mm,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用,信封中间一十字线条,将信封划成4个区域:左上角分别为“航空”标志和“A5”(邮件种类);“收信人姓名、地址;左下区为“注意、电话”及“Interntional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起,法属各殖民地开始发行票幅面较大,尺寸固定为32×52毫米的大幅票。开始均为单色,以后逐渐向彩色过渡。其长宽比正好是几何上著名的黄金分割,非常匀称,在构图上大多为横幅,直幅的较少,且一般为雕刻版。由于幅面较大,线条清晰、画面逼真,如果再配以放大镜来欣赏,其效果简直像一幅幅挂在画廊  相似文献   

4.
一、改10-1恢复“雕刻版”称谓表述更加规范改10“中华邮政汇兑纸”加字改值邮票第一种,在中国邮票总公司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49—1980)》中标示为“雕刻版”,但此后各版目录标示为“凹版”,2007版目录重新改为“雕刻版”,恢复了“本来面目”,也实现了版别名称的规范。现代凹版分影写版、雕刻版和影雕混合版。  相似文献   

5.
潘月贞 《集邮博览》2008,(12):67-69
2008年,奥地利为维也纳WIPA08邮展和布拉格2008邮展发行了一枚《邮政马车》小型张,精美的雕刻版把我们带回了火车出现前的年代,一种怀旧之感油然而生(图1)。  相似文献   

6.
雕刻版暗记邮票暗记按版别划分的一种。在雕刻版印制的邮票上所做的暗记。广义上的雕刻版暗记,包括在影雕混合套印中雕刻版上做的邮票暗记。多是利用雕刻版线条和点子特征,采用雕刻文字、符号、数字、线条等方式,来巧妙地表现邮票暗记。其暗记大多采用邮票图案上文字中的某个字,或与邮票主题有关的某个字,而且这些文字都具有笔画简单的突出特征,如“中”、“工”、“人”、“大”、“山”、“二”、“八”及阿拉伯数字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现的暗记,常与邮票面值或志号中的某个数字相关联。如  相似文献   

7.
雕刻封录踪     
藏羚跃上“国家名片”了!青海省邮资票品局特制雕刻封(图1),采用1号信封,由《藏羚》邮票设计者黄华强和呼振源合作,呼振源雕刻。作为雕刻封多年的“追求者”,我毫不犹豫地函购了此封。 当收到从青海格尔木可可西里寄来的《藏羚》雕刻版原地封时,我为之一动,可爱的幼羚用友善好奇的眼神注视着我,公羚停着矫健的身躯、警觉地回眸;一大一小,两种神  相似文献   

8.
曹骋 《集邮博览》2011,(1):66-68
瑞典是世界上使用雕刻版技术印制邮票数量最多、技术最精湛的国家之一。该国的雕刻版和胶雕版邮票印制技术高超,质量上乘,受到各国集邮者的垂青。瑞典雕刻版邮票印制所取得的影响,除印刷技术和设备居国际领先水平外,还源于其拥有一批技艺高超的邮票雕刻家,这其中包括中国集邮者所熟悉的著名的邮票雕刻大师切斯拉夫·斯拉尼亚。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1937年开始使用带有"首日发行"(FistDay of Issue)字样的首日邮戳,极大地推动了首日封的制作和收藏。美国著名的图画首日封制作公司华盛顿邮票公司随即从1939年4月30日开始发行雕刻版图案的首日封。当时正是"集邮总统"罗斯福当政的年代,美国的集邮热潮席卷全国,是美国集邮的鼎盛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看到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我国发行《乐山大佛》小型张,使用了“影雕套印”的印刷方法。“雕刻版”邮票有多种印刷版别, 《乐山大佛》小型张使用的只是其中的一种。下面本文着重谈谈“雕刻版”邮票各版别的辨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拜读《集邮博览》2003年12期朱复兴先生《北京没 有使用邮政快件号码标签》及2004年第4期马东甲先 生《北京的确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两篇文章后很 感兴趣。为弄清北京市邮政局是否使用过邮政快件号 码标签,笔者翻箱倒柜,居然找出好多上世纪90年代 初从北京市各邮政支局寄出的贴有邮政(大宗)快件号 码标签的银行联行专用信封。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以来,邮政通信邮件主要采用了多种普通信封,品种式样规格不一,经过多次改进,目前才统一使用标准编码信封。多年来,我曾收集了一些特殊通信邮件。解放初期至60年代,寄发稿件可采用免邮资投寄,只需在信封上写上“稿件”二字(图1);有的信封还印有“邮资总付”字样,寄件人不贴邮票投寄(图2),由收件人总付邮资。70年代,寄发航空、单挂号(图3)、双挂号、回执(图4)等信件也只需在普通信封上手写或加盖上述各类印章,贴足邮  相似文献   

13.
波兰2000~~斯拉尼亚大师雕刻版邮票欣赏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80年代,由于函购业务的增加,一些邮局曾使用过一些"挂号""快件"邮政副戳,这类邮政副戳只需要盖在信封上即可,比起纸质粘贴的挂号签条要简便很多。在这类戳记中,尤数甘肃敦煌启用的副戳最具特色。1987年5月20日至1996年8月15日,我国发行了《敦煌》邮票第一组到第六组,共24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每  相似文献   

15.
易么佳 《集邮博览》2012,(10):42-43
老美术信封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一幅幅精湛的画卷。一枚小小的美术信封上,包含的信息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图案有风云人物、书画作品、名胜古迹、艺术摄影等题材。随着时光的推移,一些美术信封被遗弃或销毁了,特别是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老美术信封,已成为收藏界追逐的精品。  相似文献   

16.
欧博 《集邮博览》2015,(1):80-81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枚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辽宁铁岭寄往山东胶州的邮政包裹单,细细观察,该包裹单无论是所贴的邮票,还是加盖的邮戳,均存在诸多特别之处。贴票上的特别之处—普22组外品从该包裹单所贴邮票来看,共计四枚,分别是普21《祖国风光普通邮票(雕刻版)》3分"黄果树瀑布"两枚,普22《祖国风  相似文献   

17.
吴本和  吴群 《上海集邮》2005,(11):22-22
一、“凡例”第5条对印刷版别的分类不妥:“主要版别简称为:平(平版、胶版)、影(影写版、即照相凹版)、雕(雕刻版)、凹(凹版)、凸(凸版)、石(石版)、影雕(影写版和雕刻版)等。”这种分类把种概念和类概念放在一个平面上,  相似文献   

18.
我们集邮者对“雕刻版”邮票情有独钟,好不容易盼到一套雕刻版邮票发行,是要反复细细欣赏的。但《亭台与城堡》邮票,在用放大镜反复观察后,不免有失望之感。第一,这套票的小版张,不知从何考虑,弄成5套1版,而我们集邮界习惯的是“四方连”。为什么不像以前好几种小版张那样,搞4套1小版?在取票时为避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发行的邮资信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我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采,1957年、1958年发行的普9图美术邮资信封图案,选用了  相似文献   

20.
读刊心得     
读《邮资“作废”的邮资封》(2455页) 我也有一个(张)普9图作废邮资封,编号为8-1959,是一件尚未形成信封的半成品,约208×226mm,邮资符志右留白64mm,刷色灰绿,“作废”戳记大小、颜色均同2455页。 无独有偶,60年代曾收到苏联友人来信,信封是利用印坏的邮资封纸反面改制的,信封里面印有邮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