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好的数学”是一种教育理想,是我们追求的彼岸,而我们却常常南辕北辙,渐行渐远;“好的数学”是一种价值皈依.是我们行知的尺度.而我们却常常泾渭不分.真伪莫辨:“好的数学”是一种客观仔在.就存在于我们的教育生活中,而我们却常常身在其中,不识其貌。因而,我们首先要厘清“好的数学”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反讽在言语结构上常常表现为“复义性”,常常在正面意义背后隐藏着与之截然相反的精神意蕴,形成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师陀前期散文常常将反讽这种修辞手法贯穿在其部分散文的叙述方式中,使其散文在一种佯喜实悲的叙述语调中,完成对残酷现实的真实呈现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宋国明 《山东教育》2012,(Z5):81-82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一直希望有一种有效的模式,而真正在实际应用中又常常因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而难以寻求到一种最为合理的方式。但是,在教学中总会有些环节是我们常常使用和不断改善的,只要我们用得适时、适度就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里我谈一谈我在数学课堂中常常使用的几个环节,希望与广大同仁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星星姐姐,同学、老师和父母经常对我产生一种误解。我性格内向,常常不作解释,久而久之,我和同学、老师、父母之间就产生一种隔阂。我常常因为心灵之间得不到沟通而苦恼。姐姐,怎样才能与周围的人沟通呢?  相似文献   

5.
炎凉     
常常有人问:社会是温暖的还是冷酷的?也常常有人回答社会是温暖的或者社会是冷酷的。莫衷一是的答案常常令人困惑。其实所谓温暖、冷酷,都是社会的一种反应,反应由刺激而起。提问题的人和做答的人,  相似文献   

6.
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我们不为别的,只为导师刘彭芝的"用生命做教育"所动。刘校长常常以一个奔跑者自喻,常常以一个优秀的领跑人自勉。两年多的培训实践,两年多的耳濡目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优质的团队,感悟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未入学的孩童,常常会和一只蝴蝶亲昵地戏耍,同一只毛毛虫友好地逗趣,他们自己不会,也不让别人踩死一只蚂蚁。孩子们的天性是属于自然的,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憧憬与爱恋,这种先天的自然情结,使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一种很深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叶蓓 《中学生天地》2009,(12):42-43
常常说人生有很多种选择,而每一种选择过后,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痛苦。因为任何一种选择,必然是有利有弊的。  相似文献   

9.
家长对待弱智幼儿常常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为溺爱,认为已经弱智,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差,因此百依百顺,很少花时间、精力去教育;另一种是厌恨,孩子常常闯祸,大小便弄在身上,给家长带来了很多麻烦,因而经常遭到责打。不论家长采取哪一种态度,对孩子的性格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对待弱智的幼儿仍然要  相似文献   

10.
我常常享受一种孤独对着沉默的自然思索无论是阳光下的花朵或是月色中的星星都给我自由的宽容我常常享受一种孤独无言的踱步,或默对书缸里的金鱼不问水仙花断臂的维纳斯和我对视没有谁干扰我想象的飞这时我不感到凄苦和寂寞我能听到清泉的流水和圆舞曲滑过夏夜的草我又想马上跑到大街去拥抱热烈而多彩的人生我常常享受一种孤独……@刘湛秋  相似文献   

11.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为家长教育好子女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切磋的机会。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错位”现象:一些班主任老师常常以一种传统的封建家长制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学生的家长,家长会自始至终由他一人唱“独角戏”,讲话一结束,家长会也就划上了句号,什么交流、沟通、合作被忘得一干二净。即使有所表示,也是浮光掠影,蜻蜒点水。致使煞费苦心组织的家长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以上现象,究其原因,常常有这样几种:一是我们的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他很忙。行走,是他的人生姿态。他常常带领一批教师,辗转于全国各地,传播课程改革与思维创新的火种;他常常在各地名校的报告厅里侃侃而谈,谈教育的忧思,话教育的理想……忙碌不仅以动态呈现,更多时候是一种静态的表达——他常常以全国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的身份在华师大美丽的校园里徜徉,在那醇厚的学术氛围里对话;  相似文献   

13.
宋辉 《成才之路》2012,(18):25-25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为此,我们学校也提出了"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办学理念。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现在好多的孩子不会听讲,课堂上常常会有许多"我行我素"孩子,有时你问他老师说了什么,他们会全然不知。 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呢?一、教会孩子如何去听讲我们常常对孩子说  相似文献   

14.
他很忙。行走,是他的人生姿态。他常常带领一批教师,辗转于全国各地,传播课程改革与思维创新的火种;他常常在各地名校的报告厅里侃侃而谈,谈教育的忧思,话教育的理想……忙碌不仅以动态呈现,更多时候是一种静态的表达——他常常以全国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的身份在华师大美丽的校园里徜徉,在那醇厚的学术  相似文献   

15.
“乱”:小学生是一个个处于变化发展的生命体,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常常让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忽略了活动目标和内容,课堂陷入一片杂乱,导致效率低下,故常常受到教师们的排斥和抵制。但是“乱”也带来变化,为新事物的产生提供了机遇,如果能有一定的策略把握住“乱”,那么“乱”也将成为一种资源,一种美。  相似文献   

16.
"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我幸福走过的,是我们共同搀扶的……。"常常会无意间哼唱这首歌,心中常常有一种莫名的想法:能象歌中所唱的一样,学生是快乐的,教师是幸福的,每一次艺术课的学习都能成为一种幸福的体验吗?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在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我常常享受一种孤独对着沉默的自然思索无论是阳光下的花朵或是月色中的星星都给我自由的宽容我常常享受一种孤独无言的踱步,或默对书桌缸里的金鱼不问水仙花断臂的维纳斯和我对视没有谁干扰我想像的飞行这时我不感到凄苦和寂寞我能听到清泉的流水和圆舞曲滑过夏夜的草丛我又想马上跑到大街去拥抱热烈而多彩的人生(郭静娟荐自《时文选粹》)我常常享受一种孤独……@刘湛秋  相似文献   

18.
瑟作为中国古代常用的乐器,常常出现在文人雅士的诗词文中。在古诗词中,瑟常常是一种高雅的乐器,代表着高雅的审美趣味与节操,常为知音的代表。在宋词中,瑟也是常见的一种乐器。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不仅仅有知音与年华的含义,宋词还扩大了瑟的意象范围。瑟在宋词的表情达意上,逐渐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全宋词中的瑟意象,探讨瑟这种古乐器的文学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父母的态度常常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们不允许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另—方面,他们的行为却常常带有攻击性。因此,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要孩子象父母说的那样去做,而不是象父母做的那样去做。孩子呢,也常常出现疑问:为什么我那样做就不对,爸爸妈妈那样做就对吗?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怎么来的? 到底是一种先天性的冲动。还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不是单一的,情绪也不是单一的。欢乐和痛苦,压抑和奋争,胜利和挫折,常常交织在一起。喜悦,是一种智慧,一种超拔,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战胜了烦恼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