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豆英雄传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种植物受过这么热烈的赞扬,就像诗人歌颂一位凯旋的大英雄。19世纪的英国农民兼时事评论家威廉·柯贝特写下这样的语句:“现在流行颂扬马铃薯,或者吃马铃薯。人人都一起来颂扬马铃薯,全世界都喜欢马铃薯。”  相似文献   

2.
土豆英雄传     
<正>19世纪的英国农民兼时事评论家威廉·柯贝特写下过这样的句子:"现在流行颂扬马铃薯,或者吃马铃薯。人人都来颂扬马铃薯,全世界都喜欢马铃薯。"谁能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在被欧洲船员发现后200多年的时间里都被当作有毒食物。15世纪末,哥伦布带着《马可·波罗游记》登上了美洲大陆,以为自己抵达了传说中遍地黄金、盛产香料的东方。他在游记上重重地把"汗八里"(也就是北京)这个地名圈  相似文献   

3.
土豆英雄传     
19世纪的英国农民兼时事评论家威廉·柯贝特写过这样的语句:“现在流行颂扬土豆,或者吃土豆。人人都一起来颂扬土豆,全世界都喜欢土豆。”可是谁能想到,如今是饭桌常客的土豆在被欧洲船员发现后的200多年里,都被当作有毒食物。  相似文献   

4.
国殇     
这首诗描写了战争的场面、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作者怀着极大的敬意,对为国牺牲的将士作了热血沸腾的颂扬——既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  相似文献   

5.
笑声相随     
《人民教育》,一本思想含量很高的刊物。颂扬而不吹捧,锐利而不尖刻,隽永而不深奥,浅显而不粗俗。我爱读,常读,必读,期期都有好文章给我以  相似文献   

6.
人世间最伟大、最圣洁的爱莫过于母爱。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颂扬母亲,更不知有多少舞台歌手在吟唱妈妈。然而,我要颂扬和歌唱的是我父亲的母亲——奶奶。  相似文献   

7.
定西市是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2009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所辖安定区被有关组织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目前,正在实施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马铃薯及其制品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东南亚、俄罗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马铃薯产业成了全区人民建设新农村,迈向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马铃薯已深刻影响着定西(安定)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一支颂扬先妣的优美赞歌──我读《桑中》牛福林自汉儒以来,几乎所有的《诗经》研究家都认为《庸风》中的《桑中》是一首“刺诗”,而我的观点正相反,认为《桑中》是一首颂诗,是周人颂扬先妣的优美赞歌。诗不长,为讨论方便,先录于下:桑中(《诗经·庸风》)爰采唐矣...  相似文献   

9.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才女形象,易性乔装是才子佳人小说颂扬女子之才的一种特殊情节模式。借助这一情节,小说对女扮男装闯入男性世界中的女性进行了高颂扬。但是,小说在颂扬女子之才时却透露出男性优越这样一种基本意识,从根本上体现了作者的男权本位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易性乔装不过是女性一种暂时的僭越。  相似文献   

10.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一前一后,饱含着作者对杜甫及杜诗的热情称赞之情.但两部诗话颂扬的主要方向是不一样的.它们代表了颂扬杜诗的两种方向:《岁寒堂诗话》重视杜诗的思想性,《沧浪诗话》重视杜诗的艺术性.尽管各有缺失,但在研究杜诗学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杜诗学上不可跳越的两层阶梯.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中毒症状与防治措施马铃薯(土豆)不仅是人的好食品,也是畜禽的优质饲料.我国北方马铃薯资源极为丰富,应大力进行开发.但马铃薯的嫩绿茎叶和外皮都含有马铃薯毒,又称龙葵苷或茄碱.这种毒素在马铃薯胚芽里和受日光照射变紫青的表皮里含量最多.试验证明,胚芽...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块茎长地下,西红柿结在地上。如果将两者合二为一,地上和地下的空间都得到了利用,地上结西红柿,地下长马铃薯。在70年代,科学家曾尝试利用细胞融合技术,使马铃薯和西红柿细胞融合在一起,希望产生一种既有马铃薯特征,又有西红柿特征的杂种后代─—“马铃薯西红柿”,但没有实用价值。我们用马铃薯苗作砧木,西红柿苗作接穗,将两者进行嫁接,结果地上结出了西红柿,地下长出了马铃薯。 在11月上旬,选用个体较大无霉烂和无损伤的马铃薯块茎,将其切成数块,每块有芽1~2个。待切块表面干燥后,将马铃薯切块种在育种钵…  相似文献   

13.
《鹌鹑》一课中心思想有几种观点:《教学参考书》上说是颂扬母爱,有的资料书上说是表现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对弱小动物的可怜、同情的感情。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用大豆和马铃薯替代部分面粉来生产面包,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配料比是:大豆5%、马铃薯15%、糖12%。添加大豆和马铃薯的面包蛋白质、粗纤维和矿物质含量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魔鬼的苹果     
现在谁都知道:马铃薯能吃!精明的日本食品商还率先烹制出油炸马铃薯片,出口世界各地呢。可是在从前,马铃薯在法国却遭到了冷遇。法国的牧师们视马铃薯为洪水猛兽,说它是魔鬼的苹果。人们受了这种谬论的影响,把它当作了毒害身体的不祥之物。法国农学家巴蒙蒂埃原先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一次囚徒生涯却使他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2,(6):53
甜菜节:俄罗斯坦波夫地区的人与甜菜情深意长,在每年10月7日举行甜菜节。大家载歌载舞,到甜菜园里参加义务劳动,并举行以甜菜为主食的丰盛晚宴。马铃薯节:尼日利亚每年收获结束时,全国都在同一天庆祝马铃薯节。人们杀鸡宰羊,以马铃薯为主食款待宾客,并举办各种与马铃薯有关的娱乐活动。大蒜节:西班牙不少城市每年6月都要举行一次为大蒜唱"颂歌"的活动,家家户户以大蒜为佐料制成各种美食,相互馈赠。入夜,大家一起联欢。樱桃节:摩洛哥北部的塞夫鲁镇,在每年6月中旬举行为期三天的樱桃节。节  相似文献   

17.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废止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推行的高等学校靠“群众推荐”招收经过二年劳动的初中毕业生的招生办法,在“文化大革命”以前行之有效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一整套办法得以恢复,到1997年,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在教育界、乃至全国有重要意义的事件,1997年,全国许多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等都发表文章纪念,全国各级招生考试部门纷纷集会,颂扬恢复高考的重大意义,颂扬邓  相似文献   

18.
抗战报告文学在战时状态下为时代而写,为人民而写,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它对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高歌,对英雄的颂扬和对丑类的鞭挞,以及对和平与人道的呼吁,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的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蟋蟀聚集在我的小花园中,在每一株开着红花的野玫瑰上,它们都唱着大自然的赞歌,薄荷树上也有很多。野草莓树、小栓树,也都变成了音乐场所。并且它们的声音十分清澈,富有美感,特别动人。所以在这个世界中,从每棵小树到每根树枝上,都飘出颂扬生存的快乐之歌——简直就是一曲大自然的"欢乐颂"!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文课本里,几乎每一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现在看来,这些课文早已落满历史的灰尘,但是,透过这些课文,形象地勾勒出在蒋介石的“威权时代”,台湾的小学生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