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说说我生命中的第一只猫。
  说是回忆,其实也不算。因为我对它没有任何印象,也没有任何记忆。关于它的所有事情,都是后来听大人讲给我听的。不过它对我人生的影响,比后来我遇到的任何一只猫都要大。  相似文献   

2.
生日礼物     
我从小没有重视过自己的生日。也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生日礼物,甚至连一句祝福的话都没有听见过。  相似文献   

3.
生日礼物     
我从小没有重视过自己的生日.也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生日礼物,甚至连一句祝福的话都没有听见过.……  相似文献   

4.
炎炎夏日的中午,有一儿童在院子里玩滚铁筒游戏。几个成人试图说服他停止游戏,但都无功而返。后来一位老人对他说:“孩子,能不能将这个铁筒滚到院子那边,我给你一元钱。”儿童听后,开始没有搭理,后来转念一想:“即使他不给钱,我也要滚铁筒,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答应了老人的建议。老人给了他一元钱。如此往返了几次,每一次儿童答应得都比前一次爽快。后来,老人对他说:“我现在只剩一角钱了,能不能再滚一次?”儿童虽然有点不太乐意,但还是又滚动了一次。终于,老人很遗憾地对儿童说:“我现在没有钱了,你能不能再滚一次呀?”儿童听后,丢下铁…  相似文献   

5.
手语 《教师博览》2009,(5):22-23
我躺着,听窗外呼呼的风声。我知道,这番风一来,杏花便要开了。而我,却像枯藤般缠绵在病床上。去年春天,我没有任何征兆地发病,全身的力气一寸寸消失,只剩眼珠可以转动。但思维,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点滴瓶日日悬在眼前,一滴一滴,所有的锦瑟年华,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流掉了。  相似文献   

6.
梨子小提琴     
小松鼠捡到了一只大梨子。它把梨切下一半,做成了小提琴。琴声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好听的音乐,森林里从来没有过。狐狸听到了琴声,对小鸡说:“我不捉你啦,我要去听音乐。”狮子听到了琴声,对兔子说:“我不追你啦,我要去听音乐。”动物们都来到松树下,听小松鼠拉琴。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相似文献   

7.
回馈     
《父母必读》2013,(5):16-16
我也是位医生妈妈 2012年第10期有一篇我最喜欢的文章《当医生妈妈遭遇宝宝生病》,因为这篇文章里有许多内容都引起了我内心的共鸣。我也是一位医生妈妈,有了宝宝才觉得很多知识需要补充,宝宝从生下来到现在小病不断,先是拉肚子,后来证明是母乳性腹泻,添了辅食就好了。再后来又咳嗽,我天天拿听诊器听,感觉好像有罗音又像没有,咳嗽厉害的时候,差一点就要去输液了,还好吃药挺过来了。  相似文献   

8.
说话     
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有安静着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口舌的功能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子,吃醋。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溜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后来想,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而我的家乡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眼,说话的思维便要隔断,越发说话没了激情,也没了情趣,…  相似文献   

9.
回家的日子     
从记事起到高三毕业,我的记忆就是黑白的电影,苍白、无色。我的父母一直不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离婚那天。我上初中时,曾度过一段悲伤、麻木的岁月。那时,家在我心中就是几间房子,几面冰冷的石灰墙,没有温度,没有亲情,整天面对着爸爸妈妈两张随时都会“开战”的嘴脸,谁不高兴都可以拿我出气。到后来,我都是麻木地听着,没有任何反应。那时的我在远郊区一所寄宿制的学校上学,学校规定两星期放一次假。这正合我心意,因为我不想回家。在学校里,我可以不去想那些让我压抑的事,可以和同学一起开心地生活,不用听父母互相咒骂的秽语,不用当某人…  相似文献   

10.
音乐对于我来说,是不能没有的东西。我在家听、在外面听、坐车也听,音乐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过着被“音乐围绕”的生活。我喜欢音乐流动的感觉,它的存在对我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习以为常的。我经常用家里“家庭影院”的音响听音乐。最近,为了让自己有一份闲适的心情,我常听Daniel Powter或是Jack Johnson的歌。出门的时候,我随身都带着iPod,开车的时候也一直放着音乐。虽然在去工作的路上,我不听任何音乐,但是,自己开车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心情准备合适的歌曲来放。  相似文献   

11.
近来,我觉得越来越累,不想动弹。其实我也没有必要动弹,他们总会在固定的时间给我送食物。可是我生活得很不快乐,整天提不起精神。笼子外面有好多人,都在逗我乐,但都不行。再这样下去,我会死的。昨天,来了几个叫医生的人,他们让我翻过来倒过去的,做出各种姿势。我好累,我不想动,但他们说这样对我有好处。半天下来,那帮家伙终于得出了结论,说我营养不平衡,缺少什么素什么ABC的,还说我要多吃肉。前面的话,我实在是听不明白,但最后一句我听清楚了。听妈妈说过,我们的祖先是吃肉的,当然也包括人肉,但是后来其他的肉都被…  相似文献   

12.
请回答 2018     
正《请回答1988》是我刷得最多的一部韩剧,每次看泪点都不同,可能是因为对它所要诠释的内涵也在不断理解吧。友情、亲情、爱情、邻里之情、师生之情,都在这部充满家长里短的剧中有细腻展示,但我觉得它最感动我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善意。没有任何一次恶意揣测,没有任何一次恶语中伤,没有任何扎心的狗血剧情。所有的人都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都心存感恩和善念。2017年,有很多起不  相似文献   

13.
“小云,明天考物理,问答题你都背会了吗?” “还没有呢,今晚得抓紧时间背。” 听了这两个学生的对话,我纳闷了:答案为什么要事先背会?后来一了解,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背答案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晚上,我梦见了我和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我后来在草丛中摘了一朵漂亮的七色花。我听一位老奶奶说:“有了这朵七色花,你就可以实现你的任何愿望。只要你撕下一朵花瓣,说飞吧,飞吧!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15.
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意,比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礼物对别人都有更多的实际利益。——卢梭我在明尼苏达圣玛丽学校教三年级。在我眼里,全班34个学生无一不可爱,但马克·艾克路得却是个异数。他外表干净整洁,和那与生俱来的乐天本质,使得他那经常性的捣蛋也变得可爱起来。马克常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我一再地提醒他,未经许可的交谈是不允许的。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我纠正他时那诚恳的回答:“老师,谢谢你纠正我。”刚开始我还真不知该如何反应,但后来我逐渐习惯一天要听好几次。有天早上,马克又故态复萌,我已渐失耐心。我犯了个…  相似文献   

16.
胡敏 《大学时代》2005,(1):46-47
四、经典收听 从我开始表现出学习英语的热情之后,父母就在各个方面给予我帮助。在当时的条件下除了课堂之外,惟一能够接触英语的方式就是收听英语广播教学节目。为了能够让我听到这些节目,父亲从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挤出钱来给我买了一台收音机,是那种便携式的,现在除了公园里的老人还用它听新闻之外,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但那时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件宝贝。我天天把它揣在口袋里,同时还费尽心机,把所有能收听到的英语教学节目的调频与时段都记录下来,后来由于听得熟了,对哪个时段有什么英语节目了如指掌,好像现在小孩子记得动画片的频道和播放时间一样。为了听这些英语节目,我基本上是早起晚睡,不放过任何一次播放,重播的机会也不错过,太晚了我就躺在被窝里听,一直听到睡着,有时候半夜醒来耳边响的就是节目结束后沙沙的信号声。  相似文献   

17.
无人倾听     
<正>曾祖母在世时,经常给我讲家族史,说曾祖父如何到上海去做生意。那时我准备高考,没时间听;后来,我奶奶给我讲爷爷的趣事,讲她与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一起上学的故事,那时我在找工作,也没有时间听……现在,我想收集一些家族资料,为后人留下点文字,但她们都已随风而去。我们正在丧失倾听的姿态、倾听的心态,并且从个人心理泛化到了社会心理。倾听需要一种"空杯"的心态,迎接它,容纳它,消化它,记住它。  相似文献   

18.
中学时期,我有一位教书认真负责、工作扎实条理的班主任。因为调皮以及经常与他的意见相悖,我曾受到过严厉批评,老师正告我:“不要张扬,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满脑子奇思怪想,要听老师的话。”但我没有完全做到。若干年后,我和我的老师成了同行,后来又都从事教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足以让人胆怯,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冒险、如何闯荡。美国二打伊拉克的时候,我正好在新西兰念书,有一天看了新闻,脑子一热,跑到当地旅行社询问如何去伊拉克。旅行社的人听了我的要求,受到不小的惊吓,问我为什么去。我解释说我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就是想亲自去体验一下真实战场的感觉,说得神采飞扬,自我感觉真是酷极了。后来这  相似文献   

20.
坐“飞鸡”     
童年的我,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总想亲自体验体验。还闹出许多笑话来呢!5岁那年,家人带我去姥姥家。吃饭时听大人们说,坐飞机可以在蓝天遨游,逍遥自在。于是,我就想自己也要过一把"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