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挑战王维     
王维有《鸟鸣涧》一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教学中,一女生提问:绝句忌用字重复,此诗20个字却重用了“春”、“山”两次(春山、春涧与春山、山鸟),这算不算毛病?教师一听认为有理,鼓动学生修改。于是主意频出:将“山鸟”改为“飞鸟”、“林鸟”、“睡鸟”;将“春涧”改为“深涧”、“溪涧”……首先质疑的女生建议改为“栖鸟”,理由是:“飞鸟”太过火,“睡鸟”少动感,而“栖鸟”较为合适,且“栖”与“山”俱平声。“春涧”呢?她建议改作“幽涧”,理由是:给人以静、深之感。对王维这么…  相似文献   

2.
春节探源猪年话猪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春,《前汉书·律历志》、《风俗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日春。”春又被神化成为春神东君执掌...  相似文献   

3.
春来啦     
<正>立春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此,春之序曲奏响,春之序幕拉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启啦!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春天总是赞美不尽,而我对春风情有独钟。春风是信使、是能手、是巧匠,于是有了“春风吹又生”,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了“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和春立,万物萌发,一派鲜活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正>师:同学们熟悉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一个活动。在“春”这个字的前面或者是后面添加一个字组成新词语,来表达你对某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说出你添加的依据。生:我在“春”的前面添加一个字“盼”。因为课文的开头连用了两个“盼望着”,构成反复的修辞手法,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生:我在“春”后面添加“雨”,因为课文第六段描写的是“春雨”。生:我在“春”前添加的字是“赞”。从课文结尾部分的第八、第九和第十段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轶事》记载,一天,郑板桥应邀与几位秀才一起春游,兴之所至,边欣赏春花美景,边吟成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闺房。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的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大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由于技巧娴熟,所嵌“春”字自然流畅,不但无“重复”之病,而且生动、新颖,另有一番情趣。 (《特区时报》1998年1月15日转自《资料卡片杂志》)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春夏秋冬写什么?其实它们的本身没有办法来写,就拿春来说,谁也没有看到春什么样子。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自然没有办法写。”诸葛老师讲解说,“但是,我们能感觉到春的温度,我们会有变化,比如脱去棉衣穿上了比较单薄的夹克,世间的万物也都会感觉到春的温度,也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和四季聊天     
“沙啦啦,沙啦啦”,春姐姐穿着花衣裙悄然无声地来了。我问春姐姐:“你要去哪里?”春姐姐说:“我要去四面八方,看冰雪融化,听小溪唱歌;唤小草起床,踢踢腿,伸伸腰;到花的王国,参加鲜花的展销会;和娇娇女花蝴蝶一起跳舞;替柳妹妹梳一梳绿色的秀发;最后告诉人们:春天到了!”  相似文献   

9.
唐宁 《语文知识》2014,(7):75-76
《春意挂上了树梢》是萧红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看似随手写来,但细细品味,则会发现作者独具匠心。平淡的文笔蕴含了深邃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许多解读文章都注意到了本文的线索以及对比的写作手法。笔者认为沿着线索,利用对比,可以体会到作者情感在逐渐变化:从欣喜、悲愤到绝望。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的笔触一同去感受她深沉的情感吧。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白天的中央大街、院内、夜晚的中央大街三个场景。其中体现的“春意”由自然界到社会。第一节中“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第六节中“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最后一节“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这三句话作为文章的线索对应文题中的“春意”。我们不妨顺着这个线索跟着作者去寻找、感受春意,从而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当春天初到哈尔滨时,“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作者感受到了,也客观地承认了。天空的云彩、街道上的暖风,人们的笑声、打招呼声……作者感到喜悦,不禁做起了“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把自己陷进去”“春在歌唱”……作者完全陶醉在这一片春光中。  相似文献   

10.
复字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置于句首,也可嵌于句中。如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春日》诗,句句有“春”字甚或多个“春”字,别具一格。全诗是这样的: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全诗18句,共嵌入23个“春”字,从时序节…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燎原在冬春”大培训活动成效显著刘洪兴去冬以来,由唐山市教委、农委、科委、科协联合组织的“燎原在冬春”大培训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燎原计划”的实施,对加快该市农业的科技进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活动坚持“围绕...  相似文献   

12.
从“冬”到“春”——运用洪镇涛“学习语言”论指导语文教学举隅●李金焕(一)“所有爱自然的人都爱春天,我也不例外。同学们,你们呢?”“我们也一样,爱—春—天!”“啊,我们都爱春天。其实啊,我爱春天,更爱朱自清的诗一样的散文《春》。是不是文学艺术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1968年春,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捷克──作者)涌起了以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被称作“布拉格之春”。它给处于斯大林计划经济困境中的东欧各国带来希望和生机。就在人们期待这朵报春花烂漫开放之际,苏联纠集华沙条约组织另外四个国家,出动50万大军,以坦克将之碾为尘泥。“布拉格之春”距今已届30年,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都成了历史,这种结局虽然有诸多方面因素,但无论如何和苏联扼杀“布拉格之春”有密切的关系。前尘隔海,往事如烟,本文仅对当年苏联的这一行径作历史的思考。迈向市场的“布拉格之春”第…  相似文献   

14.
写在岁首     
一台以“春之韵”为主题的“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师生文艺汇演”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户外白雪皑皑,寒气袭人,可我们在这里感受的是春的气息,春的脚步。它让人深思,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名作《春》,既抒写了对春的赞颂之情,又完整地写下了春的六个节气,可谓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但是,不少评《春》文章,一般只剖析“春”的横断面,忽略了从纵线上去细观详察,把《春》划为“盼”“绘”“赞”三块;又把“绘春”切为“总”“分”两截,从而支离了颂春的思想脉络,割断了扣时序的变换的节令线。  相似文献   

16.
7月11日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田野绿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果子全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悦 《音乐世界》2010,(1):88-91
秋季档日剧《武士高校》尚未落幕,演绎了“食草男”和“武士”这两个极端的人物性格的三浦春马又将重新化身为正义的“天才黑客”,在冬季日剧《血色星期一》第二季中再次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三浦春马在他的space travel中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的“课前提示”及“课后问题一”中,确认《春》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对此我有异议,我认为《春》只是突出了春天的特征,而非特指江南的春景。以下是我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与立春日迎春的礼制习俗不同,春尽日送春是独属于诗人的春暮送别仪式。唐代早期文人已有送春意识的萌芽,诗歌中也出现了“送春”一词的独立使用,但至中唐时期才真正出现了以送春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唐诗人对送春时间的选择经历了一个从模糊的“春欲尽”到具体的送春日的过程,在诗篇中抒发诗家或普遍或个性化的送春情怀,融入其生命体验,奠定了送春主题伤春别春、感时叹老的情感基调,影响着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0.
放学的路上,舒静问春铭:“又给苏良穆打稿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勤快了啊?” 春铭脸上现出不易察觉的红晕,辩解道:“那是因为他家没有电脑嘛,不过你别说,这小子文采还真的很不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