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薇 《文教资料》2012,(11):43-44
《文学理论教程》是国内高等院校的一本通用教材,作者对中国古代文论在《文学概论》教材体系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就该教材是如何吸收中国古代文论内容,以及古代文论在该教材中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的文艺学教材建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到世纪之交再次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具体与普遍、前沿与基础是高校文艺学基础教材《文学概论》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因为《文学概论》主要讲授文学的元理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从研究大量具体文学现象的基础上提炼出来,具有较大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新的文学实践和前沿理论成果可以补充、完善或更新某些基本原理,但不能替代基本原理.因此,《文学概论》教材在贴近文学实践和体现前沿性的同时,不能丧失其作为基础理论的性质.其基本要义便是在中西文论的对话与融合的理论视域中,构筑起富于现代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相似文献   

3.
1 关于教材 本学期文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是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与之相配套的有25节文学概论录像课、《〈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文学概论录像课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就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较为深入集中的阐释.与文字教材不即不离,相互配合。学习指导书提出教材各部分要求,提示要点,引导自学。参考资料包括人物、名词解释、经典作家论述和部分作品片断,是为学习教材扫除障碍,也使理论得以化解.与文学作品实际更好结合。将文字教材、录像课、学习指导书和参考资料结合起来学习,易使感性深入到理性,从现象追寻到本质,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做到对文学理论真正弄懂弄通。  相似文献   

4.
笔者试图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译入中国的本间久雄两部文学概论教材及其在中国影响的研究,揭示中国当代文论教材模式更久远的欧美和日本渊源,阐明这一教材模式如何伴随着中国现代文论的萌生而出现,并有力地推进了现代文论的发展,从而成为百年中国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论发展的重要经验与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9年前的文艺学,虽然其名来自汉语文化圈对德国文学科学的汉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来自苏联的文学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学有三个阶段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主,60年代开始加上中国内容的转型,改革开放后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但改革开放后主要与英语文论互动,产生了文学理论这一新词新义,与同时存在的文艺学和文学概论进行总名的竞争,各显风采。以2010年为标志,文学理论作为文论的总名基本获得共识,其意义不但要从中国文论自身的演进,更要从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互动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文学概论教材建设述评(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教材建设系列研究》的总论部分《建国以来文学概论教材建设述评》的中篇,着重论述了在新时期诸多文化背景条件下文学概论教材建设,其数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其质量的总体水平也在总结以往“教材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在教材编写的组织形式、使用范围、体例构架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从一个重要侧面显示了党在学术问题上实行“百家争鸣”方针的积极效应,但国家有关部门尚须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质主义的文学本体观念是制约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主要瓶颈。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文论研究为克服文学本质主义,为确立文学存在方式的文学本体观念开辟了道路。中国当代文论教材中存在着文学本质与文学存在方式并置带来的文论知识体系两层皮的缺陷。在文论教材编写中确立文学存在方式的文学本体观念,是中国当代文论教材改革和建设首先应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1 关于教材 本学期文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是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与之相配套的有25节文学概论录像课、《〈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文学概论录像课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就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9.
1 关于教材本学期文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是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与之相配套的有25节文学概论录像课、《<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文学概论录像课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就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较为深入集中的阐释,与文字教材不即不离,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0.
一 理论背景 文学概论,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必修的文学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历来为高校中文专业教学所重视,这一点从文学概论教材的大量编写和出版的情况中可以得到证实。据粗略统计,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有意识地组织编写文学概论教材以来至今,在仅仅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就编写、出版了以《文学概论》、《文艺学概论》、《文学新论》、《文艺学新论》、《文学的基本原理》、《文艺理论教程》、《艺术生产原理》等各种命称命名的各类文学概论教材近百部。其中,仅从1980年到1986年的短短六年时间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概论教材就有20多部。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各院校自行编写使用而未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从政治话语到文学话语--谈"文学概论"教材的三个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文学概论"的教材建设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出现了三种教材模式,即苏联模式、仿苏模式和"换代"教材."换代"教材的出现,实现了三个转移,即从政治话语到文学话语的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品内容到开始关注作品形式的转移,从纯理论建构到重视文本分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1 关于教材本学期文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是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与之相配套的有25节文学概论录像课、《〈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文学概论录像课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就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较为深入集中的阐释,与文字教材不即不离,相互配合。学习指导书提出教材各部分要求,提示要点,引导自学。参考资料包括人物、名词解释、经典作家论述和部分作品片断,是为学习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论走进当代文论研究界的当务之急,走进当代的关键,在于必须找出古今论的联结点。“原人文学论”是古今文论的联结点,因为此命题与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即人学”相通不悖,二者共揭示了古今文学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是世纪之交中国文论界的热门话题.黄维(木梁)的"纵横说",意在尝试沟通不同时空地域的诗学文论,构筑兼具世界性、现代性和本土化品格的批评话语.本文据此讨论黄氏"纵横说"之内涵及得失.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原本相对沉寂的文艺学系列课程如《文学概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批评》等课程教学研究开始持续升温,一些从教学理念到内容和体例安排均有别于目前通行教材的新教科书陆续出版。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危机重重,似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那么,当前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的症结究竟何在?不尽人意的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会给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何种影响?怎样才能走出文艺学系列课程教学的困境?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关心文艺学学科建设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  相似文献   

16.
1教材 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教材是文学概论课程的主教材,与之配套的还有25节的录像课以及《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三本文字材料的关系通俗地讲,《新编文艺学概论》是主食,《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书》是餐具,《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是配餐。同学们只有在吃饱吃透主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比较正确地运用一些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运用一些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学习指导书将主教材的内容进行了精要的提炼,同时告诉学生怎样学习,重点问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本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参考资料与主教材相对应,将教材中涉及到的人物名词及经典论述和部分作品片段集于一册,因为这些参考资料对素材的选择有一定的取舍,同学们在运用参考资料的时候,既要注重这些材料的代表性,更要注重这些材料与主教材的相融性,做到融会贯通。当然,也应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其他资料。要说明的是,文学概论录像课不是教材的简单复述,而是就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比较深入集中的闸述,同学们应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黄然 《河南教育》2008,(2):44-45
西方文论课程的缺失使英美文学教学困难重重.另外,外语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不一致,西方文论教材的普遍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材编者和高校应协同努力,弥补西方文论教学中的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文学概论》教材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到世纪之交,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具体与普遍、前沿与基础是《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因为《文学概论》主要讲授文学的元理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从研究大量具体文学现象的基础上提炼出来,具有较大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新的文学实践和前沿理论成果可以补充、完善或更新某些基本原理,但不能替代基本原理。因此,《文学概论》教材在贴近文学实践和体现前沿性的同时,不能丧失作为基础理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文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相对枯燥,很难激起学生兴趣.由于文学与美学具有很多共性,实践证明,可以用诗意化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对《文学概论》实施理论教学.本文对实施诗意化《文学概论》理论教学思想的必要性及其建立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激发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兴趣,促进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学概论课程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理论色彩让人感觉难以亲近。如何突出教学的理论与实际效果.让陌生而乏味的文学理论术语变得通俗易懂,甚至富有趣味,确实是一个棘手问题。通过回到文学文本现场。创设感知和体验的情境;回到文学实践现场,创设交流和对话的情境;回到文学资源现场,创设中国文论话语的情境,从而全面提高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