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是关注生命的教育,必须要凸显人本意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凸显生命的灵动。  相似文献   

2.
朱俊俞 《考试周刊》2013,(28):49-50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改革,应当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变通模式,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将学生培养为自由生长的、有生命的人,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也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融入学生的主体参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呢?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也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中见生命,守候中见阳光。《语文新课程》已经解放了人的思想,彰显了人的个性,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利用语文课堂去扶助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字词句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流淌了生命的血液。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完善学生人格,让每位学生迸发出无限的丰富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仇维东 《成才之路》2014,(23):39-39
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学只有重视与生活的链接,才能让语文课堂生动精彩,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灵性与活力的课堂,极力追求个性的解放.可见,语文教学是有生命的,是充满生机与灵性的.然而,放眼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很多教师依旧将学生仅仅当作一个“认知体”,忽视学生的个性成长,缺少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的意识.因此,优秀的语文课堂应当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上着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的生气与灵性. 一、注重情感渗透,让语文课堂不再干涩  相似文献   

8.
绿色是草木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更是生命之色.绿色是一抹让人清新的心灵的色彩,一股充满希望的生命活力,一种返朴归真的和谐境界.这里用绿色来形容语文课堂教学,旨在说明语文应追求浓浓"绿意":和谐、互动,饱含情感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训练思维的主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既开放又有活力的课堂,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让语文课堂充满"三味",即把语文课上得有"情"味、"趣"味和"新"味,真正把语文课上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有"情"味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教师语文教学缺乏"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我们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的根,语文教学唯有扎根于生活的大舞台,才会彰显生命的活力.如何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真正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应该被看作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交流的情感熔铸和显现个体生命活力的场所。只有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回归语文课堂的生命本源,才能逐步铸造学生主体人文精神内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我们应当重塑语文传统课堂,让课堂拥有生命的跃动、生命的呵护以及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结合语文新课程改革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包括为学生发展而设计,形成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语文课堂学习条件,拥有探索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评价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周晴 《考试周刊》2012,(35):42-4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研究课堂教学,都想试图构建有自己风格的语文课堂。所以,开放语文、民主语文、创新语文、情智语文等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都呈献在语文老师面前,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也成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追求。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是学生主体在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上的发展与成长。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因活力而精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效高耗"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一直令人困扰.归因十分复杂,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语文教师多余的情节分析和琐碎的主观提问.语文教师必须克服上述问题,把学生从被动应付、接受灌输的境遇中解放出来,以自主的活动来主动地学习语文,做语文课堂的主人,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要使语文课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师就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走入学生的内心。这种调动贵在因情、因性、因势、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作为工具的语文知识,还能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人性的灿烂和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标要求下,营造一个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心之所系,梦之所萦.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懂“情”.详细说来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自己“多情”,能够适时“传情”,可以抓住机会“煽情”.  相似文献   

20.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就要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进而获得生命的愉悦与灵性,彰显生命的个性与活力。那么,语文课堂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呢?一、语文教学必须超越双基,张扬个性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和智慧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堂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