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一名儿童牙科医生,我见过了太多这样的场面:孩子患了牙病,家长的苦口婆心、威逼利诱都不能让他们配合医生的治疗,只能指望医生有些灵丹妙药。很遗憾,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良药,如果孩子不能配合治疗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其实,治疗牙疼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让孩子患上牙病。看着这么多孩子被牙病折磨,除了尽到医生的责任为他们解除痛苦之外,我更愿意从妈妈的角度,给家长提几点关于保护孩子牙齿的忠告。刷牙是孩子预防龋齿的最好办法。★每天早晚的刷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食物残渣在孩子的牙面上“过夜”,再加上致龋菌的作用,就会发酵产酸,对…  相似文献   

2.
医牙记     
6月10日 晴 人们常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由于我是个爱运动的孩子,所以什么伤风感冒、发烧之类的病都不来打搅我。可是这几天,就有这么一个在牙齿王国里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捣蛋分子——“牙疼小鬼”来侵袭我的“牙齿兄弟”,搞得我“寝食难安”。妈妈说:“是药三分毒。”她让我自己想办法,自己给自己当医生,把“牙疼”治好。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村小的音乐老师,我面对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这里,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什么先进的教具。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我们对音乐的热爱。我们一样可以用最质朴的方式去触摸音乐,一样可以用最美好的心态去聆听音乐,一样可以用最执着的热情去学习音乐。看,那是我们的脚步———这样认识唱名记得,我刚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认识音符的唱名。音符是传递音乐的纽带,我不能让孩子被“乐谱”阻隔在音乐之外。于是,我想出了一个超速教学的方法。我们首先猜测“0”:师:“0”是什么?生1:“0”是什么也没有!生2:“0”是一无所有、一毛不拔!生3:…  相似文献   

4.
开学一个月了,不少家长向我诉苦:孩子在家不服管,连处罚都没用。听了几个家长的反映,我认为他们处罚孩子的方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向家长提几个建议:“先礼后兵”什么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父母需要事先向孩子讲清楚,在孩子知道该怎么做而不这样做时才处罚孩子。一贯性对孩子的要求得有一贯性,不能因为昨天心情舒畅,孩子做错了事可以不批评、不处罚;而今天因为心情不舒畅,尽管孩子干的是和昨天完全一样的错事,父母却大发雷霆。没有规章的管理就像没有相应规定的交通信号灯一样危险,今天“红灯”是“停”,明天“绿灯”是“停”,…  相似文献   

5.
看牙病     
小约翰被牙疼折磨了好几天,最后不得不听妈妈的话,去找牙科医生。他很不情愿地按响门铃,护士说:“对不起,大夫不在家。”小约翰如释重负,又问:“你能否告诉我,下次他哪天不在家,我再来找他。”看牙病  相似文献   

6.
清澈眼睛     
在实习的时候,我给学生留了造句的作业。有个孩子的作业这样写道:“在运动会上,我看到同学们像野驴一样地奔跑着。”我不禁哑然失笑。我问那个孩子,见过驴吗?他说见过。我问既然见过,为什么还这样写呢?他将小脑袋一撇,眼睛眨着问:“这样写不好吗?”我说这样不好,不能将同学比喻成野驴。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拿回去重做了。半小时后,他将改好的作业交给了我。上面这样写到:“在运动会上,我看到同学们像野狗一样地奔跑着。”我又笑了起来,告诉他也不能将同学们比喻成狗。小脑袋又是一撇,问我为什么不能呢?我问他你不觉得驴和狗都是很丑的吗?…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中班老师。我班上有个叫冬冬的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有一次他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把碟片、书籍、玩具都搞得乱七八糟的,从来都不知道收拾。我就告诉冬冬妈妈,针对冬冬的这种情况,家长要随时提醒孩子,如看完碟片以后及时放好,不能随手乱扔。开始的时候妈妈可以帮他一起收拾,养成习惯以后冬冬就可以自己收拾了。没想到冬冬妈妈反问我:“我们工作这么忙,我这样整天盯着他,我不是成了专职保姆了?”她的这种想法实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当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想告诉这位妈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和教育。为了孩…  相似文献   

8.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9.
“老徐,快快快,快把我的饭盛来,我肚子饿死了!”5岁的蒙蒙这么“差遣”着他的爷爷。每当这时,我总是会呵斥蒙蒙:“蒙蒙,你怎么可以这样,要尊重爷爷,知道吗?”爷爷却总是忙不迭地来为蒙蒙“保驾护航”:“没关系,没关系,孩子饿了嘛,孩子这么叫我,是跟我亲热。”孩子心里话:每次我想做什么,只要一叫爷爷,爷爷就都给我做好了,这样,我就不用自己辛苦了,反正爷爷说的,我想要什么只要跟他说就可以了。您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禅师听三位母亲聚在一起聊天。第一位母亲说:“我的儿子比其他孩子身手灵巧。”第二位母亲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无人能及。”第…  相似文献   

10.
拔牙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本人目前就处于这种要命的痛苦中。说起牙疼问题,那可真是历史悠久了,可以上溯到我的婴儿时期,翻开三四岁时的照相簿,马上就能看到两只蛀了半截的大门牙在冲你笑。翻到五岁以后的照片,上面的我总是把嘴闭得紧紧的。有人看了不明白,还对我说:“你小时候怎么一脸严肃相?”到了六年级,我的病牙都陆续“下岗”了,只剩下一只老牙仍“坚守阵地”。为了使它“光荣离休”,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却奈何不了它分毫,这颗老  相似文献   

11.
我和孩子经常在林间小路上散步,从前他总是抓住我的手一甩一甩,边走边跳的,而现在他常常把我的胳膊向上托,我奇怪地问:“妈妈很老了吗?”他笑嘻嘻地说:“没有啊,妈妈年轻得像小草一样呢!”“那你为什么要这样用力扶我呢?”孩子没有解释,笑着跳着跑远了。晚上,孩子的老师打来电话,告诉我,孩子几乎每节课都要去卫生间,而且每次都会迟到。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他在幼儿园曾经有过这个毛病,在医生的帮助下调养了很久才好的。现在怎么会又犯了呢?放下电话我心急如焚,医生说过,治疗这种病不能有心理压力,我决定先观察几天。  相似文献   

12.
有的家长反映,入园都两个月了,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可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总不太高兴,怎么办呢?其实,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别太担心,你可以这样做:●尽量启动孩子的快乐记忆,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幼儿园里什么最好玩?”“老师为什么奖你小星星?是不是你做得很棒?”帮助孩子回忆幼儿园里愉快的情景,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还可以与孩子订一个协议,如每天让孩子讲一件幼儿园里发生的开心的事情,每天给爸爸妈妈介绍一位新朋友。让孩子带着“任务”积极投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能一味哄骗或责备…  相似文献   

13.
阿太     
我独自坐在走廊的栏杆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寒风疯狂地向我袭来,可我一点都不觉得冷。因为有阿太的那颗星在抚慰着我。阿太是爸爸的奶奶,按照我们农村的叫法,我称她为“阿太”。阿太又矮又瘦,一张慈祥的脸上布满皱纹,背弯得像一座拱桥。阿太年轻时是农村赤脚医生。后来她老了,母亲生了我,阿太就整天抱着我。听母亲说,小时候我曾患肺结核,一拿掉氧气瓶就翻白眼。医生劝阿太和母亲说:“这个孩子活不了,扔了吧。”看见我的人都说我:“像这样的孩子也能养活,咸鱼都能养活了。”可阿太却不相信,带着母亲把我抱到市里的医院治疗,不久…  相似文献   

14.
每逢春节等传统佳节,我总是带着孩子和亲戚们团聚在一起。说实话,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他们对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几乎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团聚可能只是意味着热闹吧。有一年中秋节前,我带孩子到超市里给家里的长辈选购礼物。没想到超市里人山人海,为了付钱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伍。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这么多人买东西?”我说:“大家都是为了买东西送给亲人。”女儿不解地问:“为什么亲人们不能自己买东西呢?”我告诉她:“我们买东西,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感谢。”趁排队时间,我跟孩子聊了一些我们小时候的事…  相似文献   

15.
威胁说不会再爱他“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再爱你了。”这种威胁通常不能实现。因为孩子很清楚这是谎话。欺骗孩子一次,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会认为你是个爱说谎的人。这样说会好得多:“我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喜欢。”听之任之“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无所谓。”感觉到你们的漠不关心时,孩子马上会检验:“它”是不是真的。孩子在等待着,你们的指责是否会随之而来。因此,最好用朋友关系取代你们的漠不关心,哪怕是他的行为让你们很不满意。娇惯孩子“我可以自己做这些,我的孩子现在还做不了这些。”如果…  相似文献   

16.
以己为镜     
①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围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②爱因斯坦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A爱因斯坦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不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  相似文献   

17.
●山东青岛的一位家长来信问: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做作业就很磨蹭,现在三年级,还是这样。每天放学回家,她都磨蹭着不写作业,一定要吃完晚饭才开始,还边写边玩,直到被我骂一顿,才会认认真真写完。怎么才能改变她这个坏习惯呢?孩子写作业磨蹭,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也有的孩子是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能拖则拖。因此,家长应采取鼓励、引导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纠正这一不良的学习习惯。1.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评价。经常批评孩子“动作慢”,孩子就会认为“:我就是这样的。”而积极的评价可以给孩子这样的心理暗示“:你可以快起…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于中国孩子的成长,我们听到最多的,或许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于是,孩子一出生,就如同一场热战,充满催逼和煎迫,很多父母说:“我这样做,都是因为我爱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一日去一位朋友家作客,朋友抱着孩子开门迎接。这时,孩子从衣兜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剥开纸正要往嘴里送,看我拿眼瞅他,便举起巧克力,递给我:“阿姨吃巧克力。”好甜的嘴呀! 我接过来,扮个鬼脸,把巧克力往嘴里一抛。可是不想这小家伙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朋友马上拿出一大包巧克力,费了一番口舌,才止住小家伙震天的哭声。这样的事,许多人或许都遇到过,并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凡是孩子给的东西,都不能吃、不能玩,  相似文献   

20.
以自己为镜     
有一个孩子,成天贪玩。他的父亲很忧虑地对他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不努力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这孩子不以为然地说:“你瞧瞧我的伙伴扪,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直到他16岁的某一天,他父亲做工回来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