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普通话二字组词语不同的声调组合方式,使前后伴声调产生不同的动态变化形式。前位声调的动态变化明显表面在上声演变为低降调和中升调;后位声调的动态变化则表现在调值的明显改变上。后位声调的动态变化更为普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有着本质的区别。语调和声调在相应的语言系统中对表意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语调和声调的异同、英汉音高系统的区别以及声调对语调的迁移对二语学习者潜移默化地习得英语语调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粤语的"九声六调"是粤语学习的难点之一,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来进行粤语声调的教学,先通过英语和普通话的比较来了解粤语声调的特点,再通过比较几组相近的粤语声调来掌握不同声调的发音方法,从而逐步地完成粤语声调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的语言,从有无声调的角度看,大概可分为两大类: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各方言声调的对立特征比较多样,汉语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声调特点有许多明显区别,而且反映在声调的类型及声调系统内部关系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无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和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以汉语母语者为参照,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纵向考察了被试的汉语双字组声调的动态发展。研究发现,无声调语言母语者和声调语言母语者五项声调特征和四类声调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类型存在着种种差异。同时,非汉语母语者由于受到普遍认知发展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类似的发展特点。另外,声调所处的前后字位置对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同。文章还提出造成双字组声调发展非线性和复杂性最重要的原因是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声调的学习方式,即非汉语母语者通过调节不同声调特征的权重来学习汉语双字组声调。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当代阳江话声调的音高、调长和音强进行研究,把该方言声调的实际情况客观地描写出来,为阳江话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根据实验结果,音高调值为阴平22,阳平42,上声21,阴去214,阳去55,上阴入23,下阴入21,上阳入55。时长的结果为阴平>阴去>阳平>上声>阳去>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除阳去为前强型,上阴入为双峰型外,其他声调的音强类型都属于中强型。  相似文献   

7.
刘晓慧 《文教资料》2012,(32):116-119
汉语语调与声调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大家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参阅了曹剑芬、林茂灿等人的文章的基础上发表了自己一点不同的看法。如声调与语调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区别陈述、疑问语气的也不只有边界调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三种语言水平的无声调语言母语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产出实验,考察汉语声调范畴产出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汉语声调范畴的发展随语言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表现在不同语言水平的声调混淆类型不一样,以及不同语言水平汉语声调起点、中点和末点的调值范畴的发展程度不同。声调特征的自组织机制制约着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范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典型的有声调语言。汉族中不同方言区的人对话,声调是一个显著的区别性特征。而声调是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本文主要介绍笔者通过威海方言区普通话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的正音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海玲 《文教资料》2009,(33):111-112
声调来源于自然与生活,由声调产生形象思维是音乐联想的基础。如何启发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在不同的声调中体验和理解形象的塑造,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结合《中学课标》进行实践、探究不同媒介表现的声调,和不同表现形式表现的声调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相比也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无浊声;与普通话调类相比,其平声不分阳阴。在连续变调时较突出的是,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高平调度为降调。  相似文献   

12.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昊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13.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吴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声及上声变调的教学一直是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流音变的规律,在教学中应重点把握三种形式的变调:一是两个音节中的前一个上声音节的变调,二是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是四个及多个上声音节相连的变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调查了《广韵》的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情况,其特点是: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几乎全部变成阴声韵;入声派入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比较20名5岁健听儿童与20名5岁听障儿童声调发音的声学参数,探求听障儿童声调的发音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听障儿童较容易掌握一声调,其一声的起点、终点、斜率与健听儿童无显著差异;(2)听障儿童二声调发音存在异常,其起点显著大于健听儿童,斜率显著小于健听儿童;(3)三声调对于听障儿童的发音难度相当大,35%的听障儿童用平调或降调的形式代替三声调,其他听障儿童三声调起点、终点、折点显著大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的三声调斜率k升显著小于健听儿童;(4)听障儿童四声调发音存在异常,其四声调终点、斜率显著大于健听儿童。研究认为从发声层面,听障儿童之所以不能正确掌握二、三、四声调,是因为在声调的关键点不能将基频降低到合适水平。  相似文献   

17.
英语附加疑问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句法结构,不同的语调表达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通过对比21位本族语者和32位学习者的朗读语音数据,研究中国学习者表达英语附加疑问句的语调特点。研究发现附加疑问句主要体现为降调型和升调型,分别体现说话者的确定和疑问的态度。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调群边界特点、调核位置以及调型三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洛川(甘杰村)方言的四个调类在调值上表现为“平声(阴平、阳平)低,上去高”.蟹摄开口一二等、合口二等(多数),以及效摄的韵母依据调值的高低分化为两类:蟹摄平声为[ε]类,上去为[εe]类;效摄平声为[(c)]类,上去为[(c)o]类,遵循“低调低舌位、单韵母,高调高舌位、复韵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20.
通化方言古代清声母入声,现代阴平字存在四个演变层次,可以用“一”“七”“鸭”“黑”,几个字做代表。因为这种演变对通化方言变调模式的顺应程度,它们表现出入声演变进度的参差不齐。另外,通化方言的变调及人声字声调异化根源于OCP制约,及缺失性赋值语言机制;方言中标记性最弱的声调是35阳平调,它也是缺失性赋值音调;古人声作为一个声类,内部有调域、调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