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贵山书院学约》集中体现了清代贵州名儒陈法的读书思想。陈法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明达义理,变化气质,非仅博取功名;读书要先摒除功利之心,心地干净,才能对圣贤义理有真切的领悟;读书切忌心态浮躁,要身心收敛,循序渐进。陈法的读书观念,对于矫正当今教育出现的种种弊窦,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山书院学约》集中体现了清代贵州名儒陈法的读书思想。陈法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明达义理,变化气质,非仅博取功名;读书要先摒除功利之心,心地干净,才能对圣贤义理有真切的领悟;读书切忌心态浮躁,要身心收敛,循序渐进。陈法的读书观念,对于矫正当今教育出现的种种弊窦,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祖国统一的教学:基于普世价值观引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国先生在《新编历史教学论》中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历史课程目标的核心与灵魂”,郑佳明先生在《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中说“价值目标的选择关系到人民对执政理念的认同,关系到对国家民族的认同”。然而,高中历史教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价值观,怎样培养价值观,却是见仁见智,笔者就历史教学的价值观与祖国统一的教学略抒浅见,以期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4.
<正>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的历史意义张岱年1990冯友兰先生于三十年代之初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两卷本,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做出重大的贡献。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六年间又撰写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合称《贞元六书》,意图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当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至抗战胜利的时期。所谓“贞元”意谓“贞”下起“元”,即旧时代的结束与新时代的开始,意谓抗战建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徐宝璜在五四时期我国重要的学术刊物《北京大学月刊》上发表的《舆论之研究》一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徐宝璜先生唯一的一篇舆论学研究专文,它是研究徐宝璜先生舆论学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也是中国早期现代舆论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舆论之研究》的发表表明:徐宝璜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的“开山祖”,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舆论学研究的重要开创者。  相似文献   

6.
在《盗火者严复》一书中,李新宇先生通过重返历史现场、打捞历史细节,不仅还原了中国现代思想之初生环境,而且从这一代启蒙者的思想局限和失败经验中,看到了中国现代化出路之所在。这也是今天重读严复、重返启蒙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说《说苑》     
一《说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早在东汉时代,班固已发现这一点.他说:“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可见著《说苑》“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是有效果的.所以不少史书,例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都将《说苑》载入史册,流芳于后代.  相似文献   

8.
“物极则反”是中国辩证思维的重要命题 ,战国时期的《易传》就阐发了这一思想。但它作为一个命题 ,是由汉代京房提出来的。至北宋欧阳修发展为“物极而必反”说 ,丰富了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程颐继承此说 ,视其为事物变化的必然规律 ,所谓“极而必反 ,理之常也”。王夫之依据其神化学说 ,重新检讨这一命题 ,认为物极必反并非普遍规律 ,而只是事物变化的一种形式 ,不能将它公式化。这标志着人类对事物变易法则的认识更加深化了。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安作璋先生即开始从事山东地方史与齐鲁文化研究,先后发表了《山东古代社会初探》、《历史上的山东》与齐鲁文化研究等系列论文、并主编多卷本《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山左名贤遗书》等书。其主要贡献,一是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今各种史籍的编纂体例,创立了编纂地域通史的新体例,为地域史研究开了先河;二是提出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是对保护、整理、研究山东地方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贡献给人类历史的一部集成式的美学理论专著,刨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境界说”是中西美学思想继承、融合与发展的结果,它主要运用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学观念和新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具体的文学创作实际,因而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尼尔·波兹曼学校批判与学校重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尔·波兹曼关于学校批判的理论以及学校重建的主张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学校的功能.尼尔·波兹曼梳理了美国当代学校批判运动的简明历史,并提出了学校批判的具体主张.他界定了理想学校的特征,对于传统学校的叙事神话予以了批判分析,提出了理想学校的全新叙事神话,并指出重建教学活动,重建学校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王闿运的七夕诗突破了历代七夕诗的传统节日文化的题材范围,其创作实践表征了王闿运从传统向新变的突围。七夕诗系统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和诗人的人生遭际。其七夕诗婉转自然、沉郁典雅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他诗歌艺术的另一种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文学史上的一个有着自足体系的批评理论,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他自己独特的新人文主义立场的文学观上的。文章通过分析他的文学观,进而对他的批评理论本身进行梳理,从人性、历史的透视和判断、伦理几个关键词分别对其理论的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批评目的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勾勒其理论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14.
徐渭的本色论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是“俗”和“真”。徐渭的禀赋遭遇和人格思想决定了他的文学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和鲜明的个性意识使他确立了新的戏曲美学标准。提出了以心灵觉醒为基础,以通俗自然为核心,以摹写真情、真性为目的的本色论。在他的杂剧《四声猿》,理论著作《南词叙录》、《西厢序》等中都有确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Russia in 1991 necessitated, among other things, the rewriting of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which had been dominated by Marxist-Leninist interpretations of historical event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evaluate the new postcommunist history taught in upper secondary schools, giv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ow the models for Russian identity presented in the new textbooks redefine legitimate culture for students. Attention will also be given to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history that textbooks and other curriculum materials emphasize; these new methods contrast with the grand narrative that dominated the study of history before 1991.  相似文献   

16.
史籍屡屡奚落谴责封德彝 ,揆诸实际 ,皆是不实之辞。这是许敬宗借修史之便 ,对封德彝挟私报复所致。许敬宗能售其奸 ,是借了唐太宗的东风。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兄屠弟 ,逼父让权 ,才夺宗称帝。他想留下好名声 ,就定调子修改当代史 ,由许敬宗具体操作。许敬宗对已有稿本凭爱憎曲事修改 ,乘机对已故的封德彝造谣中伤 ,特别以所谓反对太宗当政来激怒太宗 ,最终将封德彝打倒搞臭。因此 ,廓清迷雾 ,弄清史实 ,有助于认识唐初政治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出发,苟子将“道”的重点看成是礼义之统的人之道,主张以人道掌握并治理天道。在此基础上,他将“明道”看成是诗、乐等艺术的理论旨归,第一次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将“中和”之美提了出来,把追求“中和”之美看作是“明道”文艺观的基本原则。他的“明道”的文艺观,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以明道”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谢国桢先生是开晚明史研究先河的卓有成就的史学大家。但多年以来,人们往往视国桢先生为史料学的名家。这固然由于国桢先生著有如《晚明史籍考》、《明代社会经济史料汇编》、《明清笔记谈丛》及《江浙访书记》等较有影响之考述史籍的著作,更主要的还在于对国桢先生生平治学缺乏了解。国桢先生二三十年代从师梁启超先生,梁先生为中国新史学开山鼻祖。国桢先生史学研究处女之作《明季奴变考》,即以社会史角度对明代江南奴仆进行阶级分析的开创性的研究,实为新史学之代表作,其后复有《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清初东北流人考》,均属全新角度之开创性研究成果。其后期的部分著述,为符合阶级斗争史观的潮流,失去了原有的学术特点与学术深度,与其生平治学的旨趣相去甚远,故而突出了其史籍考述方面的成果,造成学界对于国桢先生治史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刘节不仅在中国上古史、中国史学史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而且其史学思想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相比亦颇具特色。他一方面追随王国维、梁启超等人的步伐,在结合新时代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史学介于科学与艺术之说,强调治史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同时又在温州乡贤的影响下,积极对浙东史学的宗旨及传统领域加以维护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刘永莉 《双语学习》2007,(9M):187-188
Machiavelli was a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thinker. His ideas of morality and politics created a new chapter of western ideal and also created a great stir in history. His Prince presented all his ideas and hopes, all had its present meaning in modern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