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数理模型对比分析了固定收入制、年薪制、股票期权制等三种典型的薪酬激励方式对于经理层行为的影响,并根据模型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探讨了对最优的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约束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现代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与公司业绩相联,是一种较有效的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合理的模型设计有利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高代理者的努力程度.为此,通过引入一个可观测的外生变量建立了一类股票期权激励扩展模型,并定量分析了股票期权的激励强度及激励成本.结果表明,扩展模型在降低风险成本、确定激励强度和提高代理人努力水平等方面比简单模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研究了宝新能源、广州国光和深万科等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处理其股权激励业务的方式方法。从这几家公司所使用的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激励方式的实际案例看,股权激励中所采用的激励方式,大多具有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并且其效应惠及多个会计期间。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要难点有两个:一是正确认定权益工具的类别,并采用相应的估值模型确定其公允价值;二是对于一次授予分次行权激励期权,企业应根据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方法,在期权受益期按归属法或直线法进行分摊期权费用。  相似文献   

4.
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期权激励是企业股权激励的核心方式.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公司要成立专门的薪酬管理委员会,受益人可限定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股权总数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股票期权按职位、工龄、学历、业绩总分分配.  相似文献   

5.
经理股票期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为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而实施的一种内部分配制度。由于我国企业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受到一系列的约束,目前,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在我国还不规范,在实践中没有取得应有的激励效果。本文对经理股票期权激励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本土化所面临的诸多障碍,并提出了扫除这些障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通化东宝(600867):推出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公司董事、高管及董事会认定的核心技术人员共154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公司本次激励计划包括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种形式,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  相似文献   

7.
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宝贵资源,如何激励智力资本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价值管理和竞争战略的主要目标。股票期权激励是继年薪制之后,近年来出现的对企业员工(主要是经营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方式,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虽然它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前景是乐观的。就股票期权激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给予股票认购权已开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激励措施,但股票认权的运作方式,注重事项等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员工股票认购权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经理人的薪酬安排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统激励理论认为,股票期权制度能够起到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的重要作用。但实践中,这种制度安排往往没法达到制度设计的初衷,甚至成为经理人进一步剥削公司的一个工具。文章将从一个简化模型入手,并随着假设条件的放松引入更为接近现实世界的模型来分析股票期权制度及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限制性股票授予日确定的法律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性股票是当前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主流方式之一。有关股权激励的法律法规将确定限制性股票授予日的具体界判标准的自由裁量权授予上市公司,由于各上市公司的主观认识不同或故意操纵,即便各上市公司在遵循既有关于股权激励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所用确定限制性股票授予日的具体界判标准亦有所不同。但在整体上,依据债权法原理、合同法的具体...  相似文献   

11.
以汤臣倍健为例,结合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前后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的分布特征,以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推出后信息披露特征,对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推出环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存在显著的负累积超额收益,而在草案公告后存在显著的正累积超额收益,结果表明公司管理层为了获得一个较低的行权价格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推出环节实施了机会主义择时行为。结果意味着,要想使得股票期权激励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要重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环节的有效性,而且要关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制定环节的有效性,规范行权价格的确定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保证股票期权激励不至于沦为代理问题来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引入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公共部门中的人员激励难题,并分析了显性激励、隐性激励、监督激励、内在激励这几种激励方式在公共部门中应用的限度,从而提出了多种激励方式并用,并注重隐性激励和内在激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作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在企业经营决策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经理人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股票期权是一种较好的激励方式,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对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国经理人激励机制的完善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经理股票期权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要素以及股票期权激励的基本原理、具体作用,并探讨了在我国应用股票期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股权激励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是股权激励方案中的核心问题和难点。本文基于对不同股权激励工具本质特征的分析,将股权激励工具划分为股票权益工具、期权权益工具和账面权益工具三种类型,并对每类股权激励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和模型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对规范企业股权激励行为的管理、指导企业确定不同股权激励工具的公允价值、规范股权激励工具核算方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对我国股份制公司经理人员进行长期激励和约束,一直是我国现代企业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股票期权制度作为一种工薪激励方式,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本文着重对股票期权制度的内在机制、作用及实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代管理学激励理论的角度,以企业股票期权激励为例,梳理了股票期权激励的发展,这对我国企业实践股票期权激励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渐成熟,越来越来多的企业采取股票期权激励的方法,这也是解决现代公司委托--代理矛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股票期权制度是股权激励制度的一种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股票期权制度在企业中已被广泛使用。我国上市公司自股改以来,一直探索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股权激励措施。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适用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障碍,从企业体制上及法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的企业制度,包括设立独立的薪酬委员会及建立经理人制度,并加强相关财会制度的立法,为股票期权这种激励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亚式股票期权是当今金融衍生品市场最为活跃的新型期权之一。文章介绍了亚式股票期权的概念,讨论了亚式股票期权的定价公式及应用,并举例说明了亚式股票期权在期股激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经营者的一种长期激励制度,已在我国部分城市实施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从国有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具体设计的角度,通过与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的对比,归纳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