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利用轴棱锥-透镜系统产生的部分相干局域空心光束,并讨论了入射部分相干光的空间相干度和轴棱锥与透镜之间距离对部分相干空心光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射部分相干光的空间相干度越大,产生的部分相干局域空心光束的暗中空区域越小,而轴棱锥与透镜之间距离越小,部分相干局域空心光束的暗中空区域越大。实验表明,改变入射部分相干光的空间相干度和轴棱锥与透镜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改变部分相干局域空心光束的暗中空区域,以此来实现部分相干局域空心光束在原子囚禁和原子导引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部分相干贝塞尔光束经过光阑透镜聚焦后的光强分布。研究表明.部分相干贝塞尔光束在几何焦点附近的光强分布不仅取决于阶数和贝塞尔光束系数,还与相干度有关。据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产生部分相干局域空心光束。产生的局域空心光束运用广泛,如微粒导引,捕获和诱导旋转等等。还有一些研究者采用局域空心光束来构成激光导管、光学镊子和光学扳手,从而实现微观粒子的精确、无接触操纵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高斯光束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2种在激光原理实验教学中,测量高斯光束特性参数、研究高斯光束变换规律的装置和方案。①利用刀口法直接测量氦氖激光器后方,不同位置高斯光束光斑半径,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可得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远场发散角及衍射倍率因子;②利用刀口法测量高斯光束经辅助透镜变换后,辅助束腰两侧不同位置的光斑半径,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与计算,可确定光束经透镜变换后,光束的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衍射倍率因子及远场发散角,再利用高斯光束变换规律,可以获得光束经透镜变换前,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衍射倍率因子及远场发散角。2方案测量结果基本符合,测量结果和谐振腔理论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光束经过整数阶螺旋形位相板之后形成的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着重研究这种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的传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光束在传输中呈现出环状结构的特点;整数阶螺旋形位相板的阶数越高,环状结构的半径越大:当入射的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光束的空间相干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环状结构消失了。此外,还研究了入射光束的空间相干度对衍射场中的光谱相干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部分相干双涡旋光束在湍流介质中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推导了部分相干双涡旋光束在湍流介质中传输时光强分布变化规律的理论公式;并在实验上用螺旋相位板和随机相位板产生了此类光束,其内外双环可各自携带不同拓扑荷数;分析比较了此光束在传输中的光强分布,讨论了不同参数对其光斑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相干双涡旋光束的双环在湍流大气中是相互独立传输的,其传输特性会受到光束的拓扑荷数、空间相干度、湍流扰动强弱和传输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复变量双曲余弦平方-高斯光束(EchSGB)通过无光阑透镜系统后的轴上光强分布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值分析发现,在菲涅耳数较小的情形下,当光束参数a<0.91且b>1时,轴上焦点出现两次位置不同的跃变一双焦开关(DFS)现象,讨论了光束入射距离及光束参数对其产生和变化的影响.最后对该光束的特例-余弦平方高斯光束的DFS现象作了一些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运用变分法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强非局域介质中两正交偏振超高斯光束耦合的传输特性.变分近似法研究表明,当两超高斯光束的初始总功率等于某一临界功率,且两光束的初始束宽比满足由两光束阶数决定的某一个特定参数时,在强非局域介质中可以近似得到超高斯矢量孤子;而采用精确的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在强非局域介质中很难得到严格意义上的超高斯矢量孤子,只能得到呈周期性变化的矢量孤立波.导致出现不同结论的原因是运用变分法时,略去响应函数的高阶效应,其结论是近似的,只有在响应函数作泰勒展开其三阶以上效应可忽略时才成立.  相似文献   

8.
从1+1维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结合非局域对数型饱和型非线性介质中非线性折射率的变化规律,构建出了1+1维双曲正割光束在弱非局域对数饱和型非线性介质所对应的拉格朗日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变分法研究了1+1维双曲正割光束在弱非局域对数饱和型非线性介质中的传输规律,得到了光束各参量的演化方程.通过对光束各参量的演化方程进一步分析得到了束宽演化的动力学方程和一个临界束宽;当光束从束腰处并且以临界束宽入射时,得到了一个稳定的1+1维双曲正割型空间光孤子.  相似文献   

9.
依据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强非局域非线性自散焦介质的特性,通过对强非局域非线性自散焦介质的响应函数作两次泰勒展开,使非局域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近似简化为一个线性方程,并由此来研究1+2维傍轴高斯光束在强非局域非线性自散焦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得到了光束各参量的演化方程和束宽的演化规律.其结果表明:在强非局域非线性自散焦介质中,傍轴高斯光束的束宽随传输距离将不断展宽,不能形成空间孤子.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测量高斯光束输出特性的实验教学仪。该仪器基本原理:利用刀口法测量高斯光束经凸透镜变换后,在凸透镜后方所形成的束腰两侧不同位置的光斑半径,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与计算,可确定光束经凸透镜变换后的光束的束腰半径、束腰位置、衍射倍率因子及远场发散角;根据上述测量所得的光束经过凸透镜变换后的光束特性参数及高斯光束变换规律,可确定光束经凸透镜变换前的光束束腰半径和位置。  相似文献   

11.
入射光束和折射光束宽度间的大小关系,是由光射入棱镜时的入射角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利用Yura期展宽理论和ITu-R大气结构模型,研究斜程湍流大气部分相干高斯-谢尔(GSM)光束的短期光束展宽。根据推导的解析表达式,得出短期光束展宽小于长期光束展宽。数值模拟了短期光束展宽随波长、初始半径、接收机高度、光源相干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增加入射波波长、增大波束初始半径、提高接收机高度时,光源相干性变差,短期光束展宽变小,受大气湍流影响小,有利于激光通信。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单层弱吸收Ⅱ型界面的一种构型,分析了TE偏振的平行光束在这种界面上反射时的纵向位移,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存在着一个临界角,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其纵向位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纵向位移则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还分析了纵向位移随介质层厚度以及折射率等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菲涅耳衍射原理 ,导出了高斯光束通过透镜光阑后在光轴上光场分布 ,分别给出了高斯光束在透镜光轴上振幅和位相的具体表达式 ,并对高斯光束近轴衍射及平面波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Propagation stability of non-paraxial beam in nonlinear Kerr media is investigated with a linear stability method.Bo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modulation instability(MI) gain spectrum has thre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features determined by the times of incident power P0 and the non-paraxial parameter a. Furthermore,the corresponding criterion is put forward to distinguish the three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6.
长输管线在石油工程中大量使用 .穿河段管线由于河水的冲刷变得悬空 ,如果管线附近的涡泻频率接近管线的固有频率 ,将引起悬空管线的共振 ,并且导致管线的破坏 .本文将悬空管线视为弹性基础上的半无限长梁 ,建立了悬空段管线和埋入土中管线的偏微分振动方程 ,提出了计算管线固有频率的迭代计算方法 ,实例计算结果同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  相似文献   

17.
NomenclatureV-Relative velocity vectorV′-Absolute velocity vectorω-Relative vorticity vectorω′-Absolute vorticity vectorR-Pipe radiusa-Radius of cylinder for helical vortex filament2πl-Pitch of i mage helical vortex filamentQ-Flowrate in pipe with an arbitrary cross-sectionΓ-Circulation of each helical vortex filamentV0-Constant transferal velocity of vortex filaments along thez-axisΩ-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of vortex filaments around thez-axis(a,χ1) ,(a,χ2) -Relative helical …  相似文献   

18.
利用透镜光束传输规律和光束质量因子M2的定义,阐述倒置望远镜导光系统在超重超大工件高功率激光加工中的传输特性,以及光束质量、光束参数、导光系统参数在加工范围内对稳定加工质量的影响,并对有效焦深给出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