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岛     
不变质老师问:“谁知道怎样才能使食品不变质?”格林抢着回答:“把它吃了。”(文/雨生图/韩一民)照相波希得意洋洋地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问奥拉:“你看照得怎么样?”奥拉摇摇头说:“显得大了好几岁。”  相似文献   

2.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案例一位教师教学《雨中》,在培养学生语感敏锐性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该教师是这样揭示课题的:师:今天我们学习《雨中》(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课文所写事情与什么有关?生:与雨有关。师: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该写清楚哪些问题?生:该写清楚什么时候下雨,雨下得怎样,在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师:我们读这篇课文该搞清楚哪些问题呢?生:要搞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下雨,雨下得怎样,事情与雨有什么关系。师:你看,读题时这么一想,不仅能对课文内容先猜一猜,而且能帮助我们初步明确学习目标。当然,这还不够,猜了以后,还要在阅读中进…  相似文献   

4.
活动一:观察雨量器,了解雨量器的组成和特点师: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师:昨天晚上呢?生:下了一场雨。师:雨下得大吗?生:大!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看到外面的土地因为雨水变得非常泥泞。生:我听见雨打在窗户上非常急而且很响。生:昨天家里忘了及时关窗,只一会儿就积了很多雨水。师:看来雨的确下得很大。大家也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犤评点:本课开始,孙老师巧妙地抓住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从前一天晚上刚刚下过的一场雨谈起,引发了关于雨的大小的讨论,将学生很自然地带入了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中。犦师:不过,这些都是大家的感受,其实要…  相似文献   

5.
雨中笨笨熊在雨中慢慢地走着。聪明兔见到了,忙问:“雨下得这么大,你怎么不快点走?”笨笨熊:“快点走有什么用,雨的前面不还是雨吗?”  相似文献   

6.
【片断回放】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与讨论,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现在我们可以说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吗?生:可以的。教师自言自语,不断轻声地说“: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教师的自言自语中先是默默看,然后好像略有所思。这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手中这把尺子也是对边互相平行而且相等啊,不过,它是长方形,并不是平行四边形啊?”师:对啊,它确实是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长方形啊,这是怎么回事儿呢?生:老师,我知道这与正方…  相似文献   

7.
一、一堂数学课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问学生:“什么样的x能使不等式 2+5x>17成立?”等了一会又说:“谁知道的举手。”很多学生举了手。教师问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王健,你知道吗?”王健站起来答道:“不知道。”教师:“x=1行不行?”王健:“不行,2+5×1=7,不大于17。”教师:“x=2行不行?”王健:“也不行。”教师:“x=3行不行?”王健:“还不行。2+5×3=17,还不是大于17。”教师:“那么怎样的x才行呢?”王健:“只要比3大一些的数就行了。”教师:“怎样表示出来呢?”王健:“写成x>3。”教师:“对了。你能从2+5x>17推出x>3来吗?”王健想了一会说:“不知道。”教师:“把这里的大于号改成等号,就得到一个方程,2+5x=17。什么样的x能使这个方程成立呢?”王健想了一会说:“x=3”。教师:“你是怎样从2+5x=17推出x=3来的?”王健:“解方程呀!”教师:“怎样  相似文献   

8.
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师: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这个“雨”字。(板书“雨”)师:你们能用这个字来组词吗?生:大雨、小雨。生:毛毛雨、雨伞。生:雨衣、暴雨、雷雨、狂风暴雨、绵绵细雨……生:酸雨。师:你还知道酸雨?能说给同学们听听吗?生:我听妈妈说因为人类不保护大自然,所以天上会下对人类有害的酸雨。  相似文献   

9.
周琴  张向东 《四川教育》2007,(10):43-43
【活动案例】《高矮》课堂实录片段(体验比较的方法)。师:刚才有人发现老师比他高,你们说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出来的。师:那唐旭同学和林姗同学(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学生)呢?你们还能看出来吗?  相似文献   

10.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师:还敢吗?...  相似文献   

11.
开心果     
童言 在动物课堂上,老师问一学生说:“费嘉,老鼠的寿命你知道吗?它能活多少年呢?” 学生费嘉随即回答道:“老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这得要看老猫的心思!”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有哪些章吗?你得过什么章?生:活动有礼貌章、安全章……我得过文明章、阅读章……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大家看,这是什么章?(出示课件:“信用章”图片)怎样才能得到“信用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讲信用》。(板书课题)2.看课题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讲信用?生2:为什么要讲信用?生3:怎样做到讲信用?生4:讲信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读课…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略 )(点评 :教师将学生汇报的内容 ,用“狭路相逢”归聚起来 ;通过朗读进行回味 ,再现情景 ;引出问题 ,自然提示学习目标 ,体现了施教过程中的“收”。)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师 :我们首先从字面上看“勇者”是什么意思 ?生 :“勇者”的意思就是勇敢的人。师 :那文中的“勇者”指的是谁呢 ?生 :刘邓大军。师 :“胜”是什么意思。生 :胜就是胜利。师 :同学们理解得十分准确 ,那刘邓大军是如何英勇作战 ,取得最后胜利的 ,同学们想知道吗 ?好 ,我们一起看一看 ! (演示课件 )(点评 :先从…  相似文献   

15.
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学生的脸上写满了疑惑。我借助直观物体问学生:“一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有一张课桌那么高吗?怎样才能知道呢?”有一双小手举起来了:“先量出100张纸有多高,再算一亿张纸的高度。”学生量出100张纸高度是1厘米。1万张纸就是100厘米,是1米。一亿有10000个10000,就是10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叹,初步感受到1亿的厉害。  相似文献   

16.
教师A师:请量得又准又快的这一组,说师:我们每个小组都要量出1米一说你们是怎样合作的。长的绳子,怎样才能量得准确呢?生:我们组在测量前,先进行了分生1:我们要用绳子的一端对准尺工,一个同学用手将绳子的一端对准零子的0刻度线,找到另一端对准1米的刻度,另一个同学用手拉直绳子摁在尺地方,把它剪下来。子上,我用剪刀对准刻度是1米长的地生2:量的时候要注意用手拉直绳方,将绳子剪断。子按在尺子上,这样才能量得准确。师:像他们这样,在测量时,每个生3:我们在量的时候要分工合作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叫做“分工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明…  相似文献   

17.
郝博士信箱     
尊敬的郝博士:您好!当我知道在《小学生之友》刊物上,开辟了您的信箱专栏,我太高兴啦!有个问题我想请教您。昨天,我爷爷钓到一条特别大的鲤鱼。我问:“这条鱼真大!您知道它几岁吗?”爷爷看了半天也回答不出。郝博士,您告诉我,怎样才能知道鱼的年龄呢?  相似文献   

18.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19.
师:有人知道“天涯咫尺”的意思吗?(没有人举手)知道这个词语是从哪句话演变而来的? 生: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师: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有的在很远的地方,有的在很近的地方. 师:不准确.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 (出示文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20.
师 :草》这一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生 :这首古诗讲的是草。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师 :好!从题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 ,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那么 ,你知道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吗?学生 :一个接着一个说 ,是高原上的草 ,是平原上的草 ,是原野上的草 ,是原来的草。师 :同学们都大胆发言 ,很好!好多同学都说的不错 ,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个同学说是“原来的草”。对吗?生 :(纷纷回答)不对!不对!……师 :为什么不对呢?(学生面面相觑 ,教师稍作停顿)咱们问的是“什么地方的草” ,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