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傣族书目》是一部收录傣族研究文献的专科目录。也是一部由中国傣族文化研究者编纂,被翻译成英文版本出版的重要参考工具书。本文通过对《傣族书目》一书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其不仅有专科目录的编纂特色,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目录学研究工作者和傣族研究学者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录学     
电大采用的《目录学》新教材在编撰体例上有较大变化,它改变了中国目录学史的写法,仅将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章概括介绍,而目录学史上的许多重要书目分散出现于其他各章.考虑到这些书目是学生应该了解的,而《中文工具书》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对这些书目了解甚少,而不了解这些书目则可能给整个目录学课程的教与学带来困难,鉴此,这次辅导首先对我国历代各种重要书目简介之,且对其中一些书目间的联系作了适当说明和比较. 我国目录学源远流长,书目遗产极为丰富,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目录学史上占有重  相似文献   

3.
明代目录著作中的史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渊阁书目》、《国史经籍志》、《百川书志》、《万卷堂书目》、《世善堂藏书目录》、《玄赏斋书目》、《澹生堂书目》等明代官私目录著作中史部分类的考察,明代史学在目录学著作中的体现亦可考见。这些史部类别的设置,对传统目录著作史部分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而一些新类的出现,不仅反映着史学发展过程中史书部类的变化,从中亦可窥见明代史学发展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方目录学思想的传入,原有书本式目录的编纂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录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清末民初目录出现了卡片式、活页式、表格式等新的编纂形式。这些编纂形式的变化又是与近代以来藏书文化的新气象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学书目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学书目表》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由古典目录学向近代目录学过渡中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资产阶级用新的知识体系类分图书的最早著作。它一扫“旧学”专治制艺帖括之积弊,从而畅开了新目录学产生、发展的机运,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解放以来,我国目录学界对《西学书目表》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和积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7.
<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8.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我国目录学研究史上第一部关于《汉书·艺文志》体例研究的专著,其将《汉书·艺文志》的体例归纳为46例,可谓详尽至极.但细究起来,孙氏所归纳之例并非完美无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孙氏所举之例进行归纳与改造,提炼史志目录的体例,以期对目录学研究及书目编纂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目录学的思想基础及其政治功能,重点介绍康有为编制的《日本书目志》对于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推进改良主义运动和建立资产阶级目录学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梁启超编纂的《西学书目表》对于宣传新学、推进维新改良运动和开创资产阶级新的图书分类新纪元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目录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的目录工作实践成就斐然,理论研究硕果累累,网上资源目录研究蓬勃兴起。当代目录学表现出了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致用性和技术性研究形成高潮,以及正向着独特方法论和整体化、科学化发展等特点。未来的目录学应当在专科目录学研究、网络文化研究、网络书目控制研究、书目情报研究、书目信息产业化研究、网络书目情报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主要表现在《总目》对私藏目录有指导作用,私家目录对《总目》有所改进,私家书目著录图书常以《总目》为参照等.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最终促进了目录著录的完善和科学化,并由此反映了中国目录学史在清代的沿革变化.《楹书隅录》是晚清私家书目的代表作之一,与《总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蔷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0(4):90-95,64
《天禄琳琅书目》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在著录体例方面多有创见,对清代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的风气影响深远,直接开启了近世版本目录学的兴盛。从编纂体例、目录体裁、"重在鉴藏"的编目思想三个方面,条分缕析其对当时及后世版本目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傅惜华早年从事文学和编辑工作,后致力于目录研究,在戏曲、曲艺书目编纂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成为我国现代目录学家。小说、戏曲、曲艺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拥有广大的读者和听众,但在封建社会中他们的作者被认为是“小道”,“卑下”,这些作品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因而在封建思想影响下的目录学对这些著作也少有书目编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认为目录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作用,主张目录学为社会服务。他编撰的《西学书目表》,是首创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书目分类法。他重视书目的阅读指导功用并把它上升到学者自立和国家自强的高度。他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一文,对研究佛经目录卓有成效。他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广泛深入研究及其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就,带动了目录学研究,开一代研究之新风。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东晋目录学家李充的生平,详细地探讨了其编纂《晋元帝四部书目》背景和内容,指出其确立的图书分类四部法,在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以“回归民族文化本位和自我身份立场”为编纂指导,从中国古代目录产生与衍变的“历史语境”切入,深入分析中国古代目录的内容旨趣、形式结构、文献标引、文献组织等内容,试图揭示中国古代目录兼具知识论与价值论的双重本质,从而建构民族文化本位视域下的古典目录学理论。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8.
袁朗  吴平 《图书馆杂志》2022,(3):135-142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简称《善目》)是一部受学界广泛认可的全国古籍善本联合目录。《善目》著录需修订、体例可调整、善本内涵的讨论与变化、善本信息的变化、港澳台地区善本目录需收录,使《善目》的增订势在必行。引入图像研究法,调整善本标准,构建善本联合目录网络平台,对《善目》进行全面增订,是整体推进《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研究并具有创新性的可行途径。《善目》的增订,将引领版本目录学的发展和古籍整理保护人才的培养,势必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南宋初年晁公武撰著的《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解题式私家书目,它收书丰富,体例完备,具有极高的目录学价值,对后世目录著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郡斋读书志》是晁公武倾注了多年的心血所完成的一部不朽的目录学著作,也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井度和赵希弁二人也对《郡斋读书志》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没有他们,《郡斋读书志》就不可能成书和流传。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清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黄虞稷编撰并以其斋名命名的《千顷堂书目》一书,让世人了解我国古时图书目录的基本分类,从而为现代图书馆人研究书目编纂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