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汉水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中华文化的母亲之河、也是孕育楚文化给予湖北文化决定性特色基因的父亲河。襄阳段汉江有"英雄之河、爱情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的突出特点。建议用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对待襄阳和汉水,确定襄阳成为世界级旅游景观城市的建设目标,争取在不长的时间里把襄阳建设成为湖北省的龙头旅游景观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名城,把湖北汉水旅游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之际,襄阳提出建设"四个襄阳"的目标。本文依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以"绿色襄阳"建设为切入点,在低碳的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运输体系、行政服务机构、城市建筑体系、城市清洁能源和民众消费模式几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相似文献   

3.
襄阳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具有一定辐射作用和带动功能的现代化中心城市,顺利实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奋斗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金融体系资金优势和推动能力.应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加强银企对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襄阳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实力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历史文脉则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从襄樊"南城北市"的传统格局来看,发展明显不平衡。代表经济繁荣、现代化水平的"北市"——樊城的发展成就卓著、日新月异,而体现襄樊悠久历史文化、深厚人文底蕴的"南城"——襄阳,发展却相对缓慢,这与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魅力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用人文景观的形式保存襄樊城市的部分文化记忆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襄樊在人文景观设计中应对城市历史文化信息进行再认识,人文景观设计的布局应以襄阳古城为中心,分三个景观带展开,以再现、重构和使用标识的方式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了当今的襄阳古城能得到正确的保护和利用,确保襄阳古城顺利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有必要捋清襄阳古城的"三个层面和三个概念",以充分发挥狭义的"襄阳古城"和"襄阳山水城古风公园""襄阳攻防工程体系"等世界级品牌资源的特殊优势,并在襄阳中心城区"大南城北市"的规划格局中凸显出来,促进襄阳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让襄阳古城在"中国十大古城排名"中的首位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襄阳作为历史上的"天下腰膂",在当今中国古城保护利用、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及"三产融合"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是看它的文化力。襄阳文化力涵盖了“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原动力,“崇文重教、尊重人才”的核心智慧力,“崇尚科学、敢为人先”的强劲活力,“重商亲商、重利尚义”的城市竞争力,“注重生态、追求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力。襄阳要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文化力的龙头作用、纽带作用、中心作用。打造襄阳文化力,需要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打造襄阳“气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襄阳“气韵”;精心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襄阳“气派”;积极推进文化传播交流,打造襄阳“气场”;勇于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打造襄阳“气魄”。  相似文献   

7.
襄阳文化的定位是"一体多用,体用一源"。即以汉水文化为体,以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为用,以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为途径,打造文化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把襄阳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人文之都。  相似文献   

8.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9.
襄阳的历史文化中有30多个典型范例在海内外有传承和影响,都可以为"四个襄阳"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此略举一二。穿天节在"正月二十一日",是襄阳特有的传统节日。传说这一天郑交甫与汉江女神相会,产生了《汉广》诗歌。穿天节古俗起源于夏周以前。  相似文献   

10.
襄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阳方言声母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一样,也是21个辅音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襄阳方言与普通话对应存在"八大特点"。本文主要阐述襄阳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四个襄阳”的话语分析表明:“四个襄阳”话语与襄阳城市发展存在内在联系。一方面,“四个襄阳”话语将影响襄阳城市发展的内容和导向;另一方面,“四个襄阳”话语的内容特点反映了当前襄阳发展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自身的矛盾,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寰阳狠抓落实,迎头赶上。“四个襄阳”话语唤起各界群众对襄阳的关心,话语主体除了政府还有群众,这表明襄阳民主化进程加快,新一届襄阳政府受到欢迎。“四个襄阳”建设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这必将使得“四个襄阳”建设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襄阳龙舟赛事的起源、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发现龙舟赛事在襄阳举办历史悠久,虽中断多年但近年来逐步恢复并日益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龙舟赛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走品牌发展战略之路,继承与创新并举、开发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借助龙舟赛事的举办,襄阳市既可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提供品牌保障;又可以通过知名度的提升进一步促进襄阳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企业需要大批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许多企业开始注重培养和使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一线技术人员,但问题的焦点在于系统化的理论学习与繁忙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远程开放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应运而生.本文以襄阳远程开放教育企业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从远程开放教育在企业职业教育中具备的优势、襄阳远程开放教育企业职业教育的几种典型模式以及远程开放教育企业职业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旨在促进远程开放教育企业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指导及推动远程开放教育企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改革和发展其他地区远程开放教育企业职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荆楚文化是我国古代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有800年的历史,但荆楚文化则可延伸至2 000多年前。襄阳具有丰富的荆楚文化资源,其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特性和多元融通、神秘浪漫的鲜明特色。保护、开发和利用襄阳荆楚文化资源对于今天和未来襄阳的发展具有浓厚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以来,襄阳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增长迅速,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处于全省前列。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但与武汉市和周边其他同类城市相比,襄阳经济发展还存在着经济发展总量不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宜昌、岳阳、株洲、芜湖、安庆、榆林、洛阳、南阳等8个周边同等城市进行比较,分析襄阳与周边省同类城市的优势与差距。  相似文献   

16.
襄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更好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彰显襄阳的文化魅力,构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襄阳应力创"襄阳文化"旅游品牌,做强"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三大文化旅游拳头产品;做大"楚汉文化"、"诗词文化"、"战争文化"、"汉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等七大文化旅游支撑产品;做实"民俗风情"、"风味小吃"、"文娱汇演"、"历史街区"、"会展活动"、"旅游商品"、"康体休闲"、"都市购物"、"主题雕塑"、"标示解说"等十大文化旅游辅助产品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17.
襄阳本土文化是襄阳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其内容博大、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具有不可多得的教育价值.以襄阳本土文化为核心内容,构建襄阳地区幼儿园地方课程,使襄阳文化中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得以体现,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传承襄阳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8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丰富的襄阳文化。研究认为,襄阳文化的未来定位为以汉水文化为体,以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为用,以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为途径,走文化多元发展之路,最终发展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人文之都。围绕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等,襄阳地方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学术探讨,为实现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科学、快速发展贡献了诸多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