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促进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背景与实施现状出发 ,分析了银行“惜贷”的原因 ,着重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 ;依托专业网站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 ;加强信用立法 ,出台相关政策 ;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树立大学生信用观念  相似文献   

2.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给国家助学贷款带来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年5月中央政府出台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把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试点推广。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互相替代政策会改变贷后管理主体,给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市场带来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稳定。应由当地信用社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高校参与协助监督;谨慎变动两种助学贷款条款,促进助学贷款市场整体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后,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所有的高校在今年9月份或者稍晚时间,要全面按照新机制推行助学贷款政策。2005年4月26日,河南省首批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宋振。宋振介绍说:“河南的助学贷款工作通过与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合作,目前进展得很顺利。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在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完善了风险防范措施,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银行、高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承办银行消除了风险顾虑;学校方面既出台了防止贷款学生欠费的措施,又满足了贫困生对助学贷款的实际需要;新政策简化了贷款申请、审批手续,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拿到助学贷款,不再有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孙立 《教育》2009,(15)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在全国推行,如今已近10年。国家助学贷款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人才培养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贷款推进非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银行停贷风波之后,2004年9月新学期开学伊始,国家出台了新的助学贷款政策.与原来的助学贷款政策相比,新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国家对助学贷款银行实行招标;改变整个贷款合同期间对贷款利息给予50%财政补助的做法,改为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开始计付全部利息;还款年限由原来的4年改为6年;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银行停贷风波之后,2004年9月新学期开学伊始,国家出台了新的助学贷款政策。与原来的助学贷款政策相比,新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国家对助学贷款银行实行招标;改变整个贷款合同期间对贷款利息给予50%财政补助的做法,改为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开始计付全部利息;还款年限由原来的4年改为6年;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国家财政和高校各承担一半;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借款学生将受到更为严格的还款约束。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新旧政策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新修订政策的出台,对高校弱势群体的帮助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必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回顾国家助学贷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新旧政策的比较优势、分析新政策的局限性及其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过去的政策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实现了助学贷款政策的新突破,迄今为止已使数以万计的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的贫困生也逐渐增多,研究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规模也日趋扩大。然而,就研究生而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许多缺陷,限制了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央政府出台新政策,把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大力发展.笔者研究认为,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面临四大问题:信用社存款的存期短与助学贷款期限长存在矛盾;由信用社单独审批助学贷款可能引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风险控制缺乏基础机制;政府贴息等政策落实机制缺失.本文提出,由国家开发银行与信用社合作克服资金困难;由高校监督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入保证制度控制贷款风险;建立沟通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自出台至今不断地完善体制,从老机制到新机制、从学校到生源地、从学生自行还款到国家代偿等政策相应出台,不断改写着高校助学贷款的新篇章。本文作者对石河子大学800名贷款学生进行了调查摸底。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以及其自身的诚信度、就业观,等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淑琼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2):50-54,34
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业由银行和贷方、二级市场、担保机构、替代性贷款和顾问、出版商等五个部门组成.尽管受到联邦直接贷款政策的挑战,它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通过对美国学生资助业的发展过程、结构、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等的思考,我国助学贷款体制可以从建立助学贷款二级市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和国家助学贷款基金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现行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政策性贷款为辅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回收和偿还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推进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在维护高校稳定乃至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日本、美国、韩国、印度四个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有政府参与度高、外部运行环境良好、助学贷款定位准确、贷款偿还方式多元化等特点。提出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应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建立良好的运行环境、建立多元的学生还贷模式、积极开发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二级市场、引入市场保险机制、保证助学贷款的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中学生信用缺失及其引发的贷款风险这一重要议题,借助非平衡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构建了基于非平衡数据挖掘理论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控体系。对于新形势下有效规避学生贷款拖欠现象、减小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保障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不使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重要保证,是资助困难学生的主渠道。贷款后学生的还款工作却日益成为困扰国家和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使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成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学生消费观念保守滞后及信用观念淡薄等原因,导致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名额少、部分学生不愿意贷款及贷款归还拖欠等现象,日本的贷款管理机构与担保人制度、美国的谈话制度与追缴制度等值得借鉴,我国可以通过加强助学贷款相关基本制度、助学贷款管理操作具体办法的建设与制定,来完善助学贷款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高等教育的救助手段之一。由于政策方案规划不科学、政策主体利益追求不同、政策主体沟通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缺失和权威资源缺乏等原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梗阻现象,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效果不佳。为了消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梗阻现象,政府应该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制定助学贷款法,大力进行政策宣传,加强目标群体对于政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受地域性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建立和完善适应西部地区特点的助学贷款制度,才能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规避的原则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助学贷款属信用贷款,在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以及学生信用意识相对淡漠情形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势必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本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存在的原因,以及风险规避原则,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高拖欠率问题及其危害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在防范和化解学生过重的还款负担,强化助学货款信用保障及完善助学贷款回收机制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防止和降低高拖欠率的对策;建立宽松灵活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强化国家助学款的信用保障;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