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1976年冬天,可看的电影一下子多起来.在此之前,除了样板戏,银幕上只有<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等几部故事片,数量可怜,反复看的结果让孩子们几乎背下了影片的全部台词.突然之间,一些部队大院冷寂多年的礼堂热闹起来,白天晚上都在放电影.因为跑片子,随时通知随时去看,三更半夜爬起来也是常有的事.据说都是还未解禁的影片,只能在内部礼堂放映.  相似文献   

2.
1975年,原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发生过一起猎潜舰叛逃事件,后来,英国出版了一本名叫<追踪"红十月号">的小说和一部据此拍摄的同名电影,对这起事件作了这样的描述:苏联一艘核潜艇"红十月号",在艇长的精心策划下叛变,摆脱苏军舰艇和飞机的围追堵截,成功地逃到了他们向往的西方.  相似文献   

3.
手机电影是主要以手机为拍摄工具和制作工具而完成制作的电影,能够体现"人人为导演"的一种拍摄模式.手机电影迅速发展、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手机电影在创作上和艺术上展现出的特征和不足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探究影视"档案"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档案界的工作者感叹档案无人问津,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的时候,却惊异地发现"档案"一词频繁的出现在影视屏幕上,如江苏卫视的<黑白档案>、陕西电视台的<社会档案>、北京电视台的<非常档案>、安徽电视台的<记者档案>湖南卫视公共频道<折叠的光阴--话说档案>等电视访谈节目,以及<红色档案>、<梅花档案>、<清宫秘档>、、<档案里的故事>、<刑事侦缉档案>等电影、电视剧作品,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数十种之多活跃在电视、电影屏幕上,面对这两种巨大的反差和独特的档案现象,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还是影视界混淆视听,以桃代李,就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多钰 《出版参考》2005,(20):22-23
1913年,几乎与<难夫难妻>拍摄的同时,一个叫黎民伟的广东人在香港组建了一家名叫"华美"的电影公司,不久该公司就与亚细亚公司合作拍摄了<庄子试妻>,这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百年来,在与内地、台湾影业互动的各个阶段中,无论是双峰并峙、一枝独秀,还是三足鼎立,香港一直是华语电影的重镇.而<庄子试妻>尽管情节简单,却是香港电影的滥觞之作,它的制作人黎民伟更是一位时代奇男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花样迭出的"贺岁片"电影、"新春音乐会"已不再陌生,细心的人会发现,2001年春节文化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玩意儿--贺岁书.其中较有影响的,像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在家贺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年夜饭>,中国邮电出版社和童趣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新世纪儿童大礼包>等,分别是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贺岁书.看来,图书出版也开始搭乘贺岁便车,盯上了节假日市场.那么,"贺岁书"现象的出现,对出版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上的云南民族志影像 1923年,云南省长兼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为纪念"护国讨袁"战争.请香港友谊电影公司来昆明拍摄了一部名叫<洪宪之战>的电影,并在当年七月以"革命荣史战争哀情巨片"在昆明逸乐影戏院上映.云南的第一部电影(默片)问世了.  相似文献   

8.
三论"双校"     
两年前,我写了一篇<"双校"论百句韵言>,发表于本刊1999年第3期;一年前,我又写了一篇<再论"双校">,发表于本刊2000年第5期.今天,比起一年前,出版界的形势和我对"双校"的认识,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于是我才写了这篇<三论"双校">.亟盼出版界及关注编校事业的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2006年初,网友胡戈根据电影<无极>剪辑制作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经网络传播引发广泛讨论."恶搞"一词频繁出现在网络上; 2008年,网络上最热门的词汇除了"奥运",可能要数"山寨"了:山寨机、山寨熊猫、山寨红楼梦,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南京一名僧人传真法师为了将本寺僧侣抵抗日军侵略、救助难民的先进事迹宣传出去,多方募集善款.拍摄了一部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电影<栖霞寺1937>,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当代中国佛教、佛教徒生活和佛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的电影故事片.  相似文献   

11.
从事摄影助理工作的网友"神猪哥",从9月26日早开始利用微博直播裸体模特拍摄全过程,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9月27日,<城市晚报>以<长春微博玩家现场直播裸模拍摄>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国内多家网站予以了转载,某网站还专访了"神猪哥",使"神猪哥"成为最新的网络红人,"神猪哥"语录"遮挡住的不是背后的美丽,是腐朽的思想!"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2.
"文艺电影"与"艺术电影" 我们常将一些艺术性较强、带有诗意色彩或文学韵味的影片称为文艺电影,如<立春>、<这儿是香格里拉>、<滚滚红尘>、<周渔的火车>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艺电影或者文艺片?它的内涵是什么?在任何一本中外的电影词典或相关学术专著中都查不到有关的资料,而事实上"文艺电影"这个说法根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13.
<编辑之友>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了安拴虎先生撰写的<浅谈"冒号+'因此'"句式不成立--兼与<编辑学报>商榷>[1]一文(以下简称"<浅谈>"),对<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有问必答>栏目刊登的答读者问[2](以下沿用<浅谈>中的简称"<答疑>")"难以苟同",并从3个方面论述"冒号+'因此'"句式的错误.我们仔细读了,认为<浅谈>的论述多有不妥,现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那个"邮差"很出名.就是那个著名拉美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写来纪念智利伟大爱国诗人聂鲁达的<邮差>,就是那个被译成3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国的<邮差>,就是那个同名电影获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五项提名的<邮差>.  相似文献   

15.
一根小小的锡纸条,在高手手中瞬间就能成为"万能钥匙",两三秒钟就能将防盗门锁轻松打开.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9月底曾播出-期节目,详细介绍并演示了这种"锡纸开锁"手法,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百度贴吧、酷六等热门网络论坛中,该电视节目视频被网友热转.(11月25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16.
<小城大爱>是镇江市首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并使用城市实名拍摄的电影故事片,讲述的是江苏大学学生陈静倾注爱心帮助生病同学,她的故事感动了镇江市民.后来当陈静自己不幸患上白血病时,全市掀起了拯救爱心天使的"满城尽飘黄丝带"行动.随着黄丝带行动的深入,"大爱镇江"也成为镇江市的城市精神.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在公益活动中良性互动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4月17日,一年一度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的普利策奖又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这是该奖项第90次揭晓.<达拉斯晨报>(Dallas Morning News)的一组以"拍摄卡特里娜号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所带给人们的痛苦和混乱状况"(普利策奖评委语)为内容的、题为<卡特里娜飓风>的照片获得"突发新闻摄影奖".其中一幅<纸质拖鞋>是一张颇富情趣性的摄影作品(见图一).  相似文献   

18.
杨苗 《编辑学刊》2004,(3):70-72
去年7月17日美国<时代>周刊书评版用怪头怪脑的文字开篇:"星期六魔术半夜时刻刚过了几秒,出版历史上最搅人也最无必要的市场战役终于送出这件货了!"迅速的,一股以<哈里·波特>、<魔戒>为代表的魔法旋风迅速席卷全世界.这股旋风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奇谲诡异的魔法世界,也给众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以<哈里·波特>为例,其作者罗琳就凭借已出版的5部作品以及附属权授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一个潦倒的单身母亲一跃成为英国女富豪榜家族中的一员.目前"哈里·波特"不仅是图书、电影、还是游戏、玩具、生活用品中的宠儿.  相似文献   

19.
"底层写作"现象及其文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写作"是近几年中国文坛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从2002年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至今,在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由微至显的过程:2002年,"底层写作"零星出现,如刘庆邦的<神木>、林白的<万物花开>等.2004年,"底层叙事"作为一种异质性的叙述大量涌现,至曹征路的<那儿>在<当代>(2004年第5期)发表,底层文学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今年第6期<中国记者>,刊发了储瑞耕先生的<标题"一律横排"质疑>,对文中"能够竖排是汉文字作为方块字的传统的、特有的美"、应坚持"报纸版面美与汉文字美的统一"、办报"大可以百花齐放,各显其能"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