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这样一件真人真事: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了一个病人: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大夫呀,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来了第二句:“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嘛去了?”病人听完这三句话,好像一盆凉水兜头浇下,心想完了!他眼皮耷拉着.头都抬不起来了。回到家,家人一看他这样子.忙问这是怎么了。病人说:“大夫说了,我来晚了,没治了,我早干嘛去了。”他上午11点半离开诊室,下午4点嘴唇发紫.晚上8点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2点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2.
“点招”,顾名思义是指高校在招生时点名录取某一考生。比如你虽然达到了建档线,却没有达到录取线(通常情况下,录取线要比建档线高出几十分),如果能获得点招名额,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被录取.而且进校后与其他学生在学习、生活、毕业等任何方面毫无区别。说白了.点招其实就是一个进校的“门槛“或者说“跳板”而已。  相似文献   

3.
由之 《知识窗》2007,(8):28-28
2007年6月18日.对盲人学生吴晶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美国哈佛大学给她发来了入学通知书。昊晶说:“我虽然是残疾人.但对生活我充满自信,生活中可以选择失败.但不能选择放弃,”  相似文献   

4.
《知识窗》2009,(4)
大一学生赵兰买了一部新的“索爱”手机。同学们好奇地争相传看。起初赵兰还为自己成为班里的焦点感觉挺得意的,可“这不是山寨机嘛!”的议论让她有些坐不住了。她的手机是仿索爱的!  相似文献   

5.
作者     
《科技新时代》2005,(1):8-8
本期《钻入地球内部5000米的“望远镜”》(参见41页)一文的作者黄小荣(左)和摄影师陈实(右)在经过多次联系后,终于在我国东海县茅北村采访了“中国第一井”的现场总工程师——张伟。小荣说:“当得知有关人员同意采访时,我非常高兴。在激动之余,我查阅了各种资料,他们网站上的每一条新闻.每一张图片我都浏览过。”虽然整个准备过程略显匆忙,但他们还是如期抵达了东海县。“下火车时还不到早上6点,一片漆黑,说实话我有一点点害怕,因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陈实说,“整个采访过程就像是上一堂地质勘探课.岩芯.螺杆马达.提钻等一大堆专业名词一股脑地钻进了我的大脑。‘中国第一井’的深远意义不言而喻.而期待最终的结果则更令人感到兴奋。”经过这次采访.小荣和陈实都认为自己的相关知识大有长进。  相似文献   

6.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1,(5):35-35
猜不出来 大学时我们班里有个同学.叫王但。侣字念“cai”。某老师头一次点名.点到他了,老师拖长了音说:“王——”  相似文献   

7.
刘宏程  葛沪飞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84-1590
 “山寨”手机是一种现象,在国外手机与本土正规手机的夹缝中占取了巨大市场份额。而在山寨机的市场份额达到历年最高时,山寨机的生产厂商却走向了衰落。“山寨手机”的兴衰背后有着值得深思的事情——后进企业技术追赶与创新网络的关系。山寨手机的兴旺是由于创新网络改变后所带来的网络化设计、生产和销售;山寨手机的衰落是由于在创新网络改变所提供的机会窗口中山寨厂商没有实现技术追赶。以此为线索,不只是山寨手机,中国手机厂商的第一次崛起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山寨手机现象值得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吴军 《知识窗》2010,(4):24-24
在英国一个城市的一条马路上.著名诗人休斯因为走路匆忙,不慎撞着了一位行人。休斯急忙停下脚步.立即诚恳地对被自己撞着的那位行人说:“对不起!”表示歉意。被撞者虽然有些生气.但听到休斯这句充满歉意的“对不起”.也表示谅解地说道:“没关系。”  相似文献   

9.
"山寨机"的成功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创新模式角度展开的,有学者认为山寨机产业属于基于网络细分的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ased on network subdivision)。另有台湾学者用破坏性创新理论解释山寨机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都不约而同地将产业集群作为重要方面进行研究。学术界自从上个世纪开始产业集群的研究,但是学术界至今不能解释集群是怎样产生的,也没有人注意怎样利用已有的集群做更多的产业。本文将从产业集聚理论出发,分析了"山寨机"成功的原因,总结了山寨机的制造模式,并且提炼其能够有效利用已有的产业集聚的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10.
虽然有部分业内人士对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提出的“过冬论”不完全同意.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士看到了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较为不利的发展环境。那么.在这场“冬天”来临之际,各地政府能为中小型企业做点什么实事呢?不能只喊“狼来啦!”.得有些防寒手段。最近.了解到杭州市政府的不少作法.觉得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场金融海啸来袭,让从事IT行业的白羽很有危机感.他决定找父母“融点资”.在正常工作之外找点副业为生活加上个“保险”。此时.一则便利店的加盟广告引起了白羽的兴趣。咨询过后.他左右为难.如果选择加盟,资金会比较紧张;而自营的话.虽然门槛较低,但自己又毫无经验。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2011,(1):63-63
人们常说“绞尽脑汁”.而脑汁真的会“绞”尽吗?人们平常所称的“脑汁”即为大脑的神经细胞.科学家指出.虽然大脑的神经细胞不能像人体其他组织细胞那样会不断分裂更新.且平均每天有1000多个向大脑“告别”.但人的大脑有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人即使活到百岁.  相似文献   

13.
有个叫亚力森的推销员.他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卖出两台发动机给一家大工厂的工程师。因为想卖出更多东西.几天后他又去拜访那个工程师。不料.那位工程师说:“你们公司的发动机太不理想了.虽然我还需要几百台.但我不打算要你们的产品了。”亚力森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现场     
《知识窗》2012,(8)
校长寄语:像凤姐那样自食其力 毕业典礼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邹渝的一席话让同学们备感亲切。邹渝说.不管是三年还是四年。学生们既有幸福,也有抱怨。冬天少热水。夏天没空调。食堂的饭菜也没那么可口.宿舍还有“小强”出没。“我们的工作的确存在不足.没有达到同学们的要求.在这里说声对不起.希望同学们放下不愉快.把幸福和快乐带走。”这番话.让坐在台下的毕业生们很感动。同时,邹渝还向毕业生们提出了三点寄语:  相似文献   

15.
韩寒说,我是纯正的上海郊区农村“屌丝”:人气乐团五月天说.走下舞台我们就是“屌丝”;我妈说她是辛苦了大半辈子.要养房养车还要养我这个“老屌丝”。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 《知识窗》2011,(10):11-11
女孩问男孩:“你喜欢我喜欢到什么程度?”少年想了想.用沉静的声音说:“半夜汽笛那个程度,、”少女默默地等待下文——里面肯定有什么故事。“一次.我半夜突然醒来,”他开始讲述,“确切时间不清楚.大约两三点吧。什么时候并不重要,总之是夜深时分。我完完全全孤单一人.身边谁也没有。好嘛.请你想象一下:四周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就连时钟声都听不见,也可能钟停了。  相似文献   

17.
采访贺永老师.结束后当被问及对文章撰写有什么特别说明时,他说:“已经说很多了,没有要求,就平和点写吧,不要说太过。”语调平实自然,你不得不由衷地感叹他那朴素的学者气质。  相似文献   

18.
三八二十三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上街.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上前一问.方知原来是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只听买布的对卖布的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回上前劝架.对买布者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谁知这人不买颜回的账,并说:“要评理只有找渊博多识的孔子.只有他说了算。”颜回只好说:“好。你若错了怎么办?”买布的人说:“输上我的脑袋。若你错了呢?”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买布的人竟然无异议。  相似文献   

19.
女儿第一次开口说两字异音词语是:不要。她吃得差不多了.大人再给她喂饭时.她就会说:“不要!”她想自个儿玩耍时.我若要抱她,她也会说:“不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男人穿着昂贵的西装,戴着一顶棒球帽走进一座城市郊外的教堂里。他刚刚坐下.在门口的服侍人员就走过来.谨慎地对他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说:“对不起.先生!我们这里不让戴帽子。”这位衣冠楚楚的先生点了点头.但是他并没有摘下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