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度报道作为人们对社会的一种认识活动,它的出现标志着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升华,表明中国记者新闻思维方式已发生变革。因此,当我们研究深度报道时,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当代中国记者新闻思维的变革趋势。现在关于深度报道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思维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被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多角度、多层面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事物的本质问题,给中国新闻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深度报道成功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注意变革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变革思维方式呢?笔者结合在《渭南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新闻记者的新闻思维是指记者在采写报道过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在价值取向的支配下,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认识事物本质意义的过程。这里,我们非常强调价值取向的支配作用,就是把记者的新闻思维同其他形式的思维区别开来。价值取向是指新闻价值,包括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等。记者的新闻思维是围绕着价值取向的坐标进行的。记者在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怎样才能出新呢?新闻采写过程,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新闻要有新意,关键是思维要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要在新闻界展露才华,写精品,出华章,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有一句流传的口头禅: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而因为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点,其实更可以说,没有发现便没有新闻,更不会有精品新闻。一、什么是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是建立在新闻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复杂的认识和思维活动,是新闻工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发现客观事物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稿件的主题,即稿件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记者写稿,总是先要提炼稿件主题,然后在筛选材料、安排结构、进行表达等一系列问题上,由主题来“指挥”。 从整体上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稿件的主题应是对所报道事物的本质——即事物内部联系的准确反映。因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济报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篇幅上,都占据了各家报纸的大部分版面。然而,纵观所刊发的内容不难发现,大部分报道均是就经济活动写经济活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触角很少延伸到“大经济”的空间,只局限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范围”而不能自拔。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或问题提出经济报道中的“非经济思维”,旨在拓展那些存在于经济活动范围并与之密切相关的非经济活动空间,使我们的经济报道冲出单纯的经济活动框子,在深度、范围和涉猎对象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新闻“武器”家族的新成员,也是我国新闻界厉行改革、借鉴国际新闻报道经验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国内新闻媒体运用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方兴未艾,新闻业务和社会影响都较为逊色的高校校报在深度报道领域更是少有建树。但是,由于深度报道在揭示新闻本质、预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供新闻背景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所起的突出作用,自它产生以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写过程是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新闻工作,尤其是党报的新闻工作,就是要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认识通过新闻媒介传播于社会,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新闻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0.
用线性单一因果律的思维方式去报道客观事物,这是传统报道方式中的一种“常规武器”,是造成报道上片面性、简单化流弊的主要症结。这种报道模式,既不能反映事物发展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又不能正确解释复杂事物的原委,更不能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超前预测。丰富生动的改革实践,向这种传统的报道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二、思维特点概括起来说,记者产生“深度”思索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处于大变革时期的诸多社会现象使人们产生了许多困惑,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是记者具有进行“深度”思考的思维能力。这里着重论述第二点,即张建伟的深度报道的思维特点,他在主观上为产生“深度’作了哪些思维准备。张建伟是善于思考的记者。基于多年的采访实践与刻苦学习,他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法体系。这个体系由三大要点构成:以怀疑为开端的“怀疑一分析一发现”的证伪思维是其主干,充分信息化的新闻观念和系统因果现是其两翼。这是他认识和分析问…  相似文献   

12.
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可见,创意思维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记者的采访则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了解和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做如实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采访的对象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即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军事记者》2006,(6):20-21
典型报道是中国新闻界的“独特景观”,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一方面,作为观念的典型报道,从理念上确立了典型报道的目的和选择“典型”的标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涉及我们现在对报纸性质、任务、作用的认识,以及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是党报新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作为报道方式的典型报道,是在典型报道观念指导下的新闻实践,它从方法论层面规定了典型报道的基本操作手法。双重维度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了典型报道的概念。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浪潮的卷席…  相似文献   

14.
1988年,在中国,这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一年。经济体制改革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已上日(?),教育、科技和文化体制要完善、发展……各个领域,旧的与新的,自身的与外来的,僵化的与变革的,该(?)弃的与该萌发的,正在撞击、在磨擦、在变化、在更新。改革的时代充满震荡。新闻工作者报道震荡也经历震荡。经济改革震荡着上层建筑,震荡着上层建筑中的新闻领域。这是事物的辩证法。这几年来,新闻界的有识之士,为新闻改革鼓与呼。新、短、快、活,公开、求实,可读、可信、可亲,增加信息量,为新闻媒介注入了生机。但是,新闻界自身的改革,远不如它报道的经济改革那么动人心魄,那么卓有成效。我们的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仍然充斥着一般会议消息、业务性报道、经验性新闻、“说教”“灌输”式的言论。传统的思维方式,陈旧的模式框架,还在禁锢着我们的头脑,束缚着我们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用线性单一因果律的思维方式去报道客观事物,这是传统报道方式中的一种“常规武器”,是造成报道上片面性、简单化流弊的主要症结。这种报道模式,既不能反映事物发展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又不能正确解释复杂事物的原委,更不能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超前预测。丰富生动的改革实践,向这种传统的报道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谓线性单一因果律的报道模式,就是摒弃或忽  相似文献   

16.
“逆向思维”,也叫“逆反倒转思维”。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或“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变传统思维模式的由“因”及“果”为逆向思维由“新果”否定“旧因”,或由“新因”否定“旧果”,从而找出新闻事件采访的突破口,促进和提高采访效果。一、逆向思维是把握被采访对象心理、提高新闻采访效果的有效方法思维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活动与其对事物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对事物的态度是在思维过程中无声的变化的。二者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即思维认识正确,被采访人对“新闻的真实性”的…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这一传统的报道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进步,被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采用,并以它多角度、多层面深刻而全面地反映现实事物的本质问题,给中国新闻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仔细分析探究,这些深度报道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注意变革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新闻界来说,“深度报道”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虽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却活跃了我国新闻界的思维,推动了我国新闻人对传统的报道形式进行反思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度报道在报纸新闻中已占相当数量,并诞生了一批激动人心、永垂史册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的记者。从90年代开始,深度报道继在报纸上取得巨大成就后,又开始向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大举进军,一批有影响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先后涌现,堪称中国新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记者要把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传播给听众,要努力在第一时间报道鲜活新闻事件,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跟踪式调研、剖析,抓住事物的本质,采写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到新闻现场去。那里是新闻的唯一源泉,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宝库。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是对社会问题或重要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题材重要和报道方法上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如何提高对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特别是在采写中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这一报道形式,以促使其日臻完善,这不仅是搞好深度报道本身的需要,也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从深度报道的形成看其发展趋势。我国报纸刊登深度报道较晚。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以后,新闻界在思想解放的潮头上也开始了自身的反思。尤其是1985年举行的“如何办好大报”的讨论会上,一些报纸负责人指出:报纸的新闻报道“深度浅了”,“动态性经济新闻太多,真正有思想性的深度报道太少”。许多同志认为:“党报应注重有深度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