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德国教育界,“严谨、诚实、守信”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目标之一。德国的学校和家长一致认识到,要让青少年儿童做到诚实守信,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爱心,成为善良的人,从小就开始树立起做人的一种责任心。基于这样的认识,关怀小动物便成为德国孩子接受善良教育的启蒙课。在德国,孩子刚刚学步时,许  相似文献   

2.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很想和老师谈话,可又担心占用老师的时间,总是欲言又止。每当观察出家长这种情形,我们就赶快问家长,这时家长才开口说。   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家园沟通,是家长和老师联系、搞好家园共育的有效环节。家长送孩子入园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说“再见”就走;接孩子时,也不要领了孩子就回家。我们鼓励家长接送孩子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向带班老师简单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饮食睡眠情况和孩子近来的想法,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配合老师搞好晨检,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3.
盛晓阳 《父母必读》2010,(11):54-55
“孩子脸上长有白斑”“他经常说肚子疼”“他怎么吃都不胖”……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心,家长忐忑不安地问医生:“要不要给孩子查查蛔虫?”确实.我们小时候可是要定期吃驱虫药的.现在怎么好像没有这一项了?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13,(7):155-155
当你发现孩子对自己的穿衣打扮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有自己的想法时,便意味着孩子进入审美敏感期了。家长无需过于担心孩子会受到什么不好的影响,如担心孩子太过注重自己的外表而变得爱慕虚荣,更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的这些反常行为。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在审美敏感期的表现,尊重孩子这一时期的审美要求,适当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如给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等,并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冷处理是家长对付孩子任性较常用的一招,但在用冷处理办法对待孩子任性行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大人要事先协商好,目标一致,态度一致。假如有分歧,决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2)必须前后一致,坚持到底。在开始采用冷处理办法时,孩子的脾气可能会发得更厉害,这时候,只要没有危险,千万不要心软下来,脸上不要有担心的表情,不要和孩子说话,更不能和孩子“讨价还价”,否则不但前功尽弃,而且会使孩子脾气变得更坏,工作更难做。在孩子停止发脾气以后,如果家长走到孩子身边,孩子脾气又发起来了,家长就要立即离开,直到孩子停止发脾气为止。(3)不能指望…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7.
一、现状近年来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加大,家长越来越没有时间看紧孩子,但又担心孩子交友不慎或染上恶习,不得不开始用各种方法跟踪孩子行踪和动向。家长雇用“私人侦探”跟踪孩子的事,已屡见不鲜。据《文汇报》报道,北京一些家长已经“鸟枪换炮”,用上了GPS手机等高科技手段跟踪孩子。  相似文献   

8.
6月,大班孩子家长一定在考虑为孩子选择学校上学的问题了。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尚小,要不要再晚一些时候上学,更多的家长则为孩子能否顺利实现幼小过渡而发愁。本期,我们特约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在职博士钱志亮老师给家长朋友谈一谈关于孩子要不要提前入学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请来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李静老师和家长朋友谈一谈入学准备的话题。希望本期的“特约谈话”能成为大班幼儿家长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9.
德国历来重视教育,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在1619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颁布的《义务教育规定》中,就要求父母送6—12岁的儿童上学。对违背者,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时至今日,德国各州不仅都有完备的义务教育法律,而且学校教育的特色日益显明。生动活泼的爱心教育在德国教育界,“严谨、诚实、守信”已成为义务教育的目标之一。德国的学校和家长一致认识到,要让青少年儿童做到诚实守信,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爱心,成为善良的人,从小就开始树立起做人的一种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关怀小动物便成为德国孩子接受善良教育的启蒙课。在德…  相似文献   

10.
诚实与善良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除了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之外,还反映出古代父母们育儿的志趣与努力。千百年来,尽管中国并非始终是个理想社会,有时候状况还非常不好,但这种努力仍得以延续。现在大多数家长,还是十分重视教育,想把孩子培养成有本事并且诚实善良的人,然而由于社会转轨给人们带来的震荡,要坚持这样做并不容易。就说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诚实与善良吧,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告诉孩子:你不能在任何时候都讲真话。社会各个领域里名不副实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小到商品的假冒伪劣,大到一些雄伟庄严的事物,说…  相似文献   

11.
家长们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诚实、文静 ,希望孩子身上具备一切传统的美德。然而 ,生活毕竟不是一个真空 ,您是否还需教孩子一些对付“恶”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1,(23):5-5
许多家长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对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是非常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没思想,其实孩子的思想活动比成年人丰富得多,他随时都有疑问产生,有新奇的想法要说出来。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减少因“代沟”而产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一、榜样教育策略:身教胜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点、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家庭的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组织、设计的活动本身受到教育,例如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鼓动孩子去登山;而在另外一些家庭的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的言行中获得教益。教育孩子不要说谎,首先自己要诚实守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应该向家庭教育延伸,教师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师,也应该是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的辅导员。本人结合教书育人多年的实践工作,总结出家庭教育的“五要五不要”,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一、要给予孩子真爱,不要溺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爱护孩子是普天下父母之心,关键是如何真正地去爱。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视孩子为“宝贝”,含在嘴里怕融化,捧在手里怕摔坏,百依百顺,忽视正规教育,或不让孩子受艰苦磨炼,禁锢在家庭“安乐窝”中奉行“捧教育”和“哄教育”。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观念封闭,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5.
《母婴世界》2011,(8):102-103
随着李娜法网夺冠,“娜旋风”掀起的网球热席卷而来,很多家长都萌生了让孩子学网球的想法,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半。面对这扑面而来的网球狂潮,家长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去学网球呢?  相似文献   

16.
转播台     
下一期,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假期打工”,欢迎来稿,欢迎参与。来信来稿请寄:541004广西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作文大王》(初中)《交流》栏目组怎样让孩子过好双休日观点一双休日是业余学习的好时机,别让孩子错过学习的黄金时期许多家长担心课外学习对孩子压力太大,其实孩子的精力是最旺盛的,关键是家长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双休日与其无所事事,还不如利用发达的校外教育系统,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学习。当然,应尊重孩子的意愿,若没兴趣,就不要勉强。目前许多家长为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功利性…  相似文献   

17.
榜样     
某幼儿园中,一个三岁的幼儿骂老师是“苕货”(方言,指一个人傻),老师很惊讶。待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便将此事告知其母,并善意地提醒她不要让孩子学脏话。谁知这位母亲拉过孩子说:“小屁嫩子,傻鸟哈,敢骂老师。你个苕货。”看看得老师惊诧不已。  相似文献   

18.
早晨,我常在幼儿园门前协助保健医生做晨间检查,发现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态度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 恐吓有的家长到了幼儿园门口还不忘恶狠狠地教训孩子:“再听说你上课乱摸东西,回去割你的手指。”“老师提的问题回答不出,中午就不要吃饭。”孩子太调皮了,以至于无心学习,家长是该好好教育,但采用恐吓的手段,其教育效果是不会好的。因为当着那么多孩子的面教训他,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其在感情上与自己疏远。尤其是,当他真的又做了小动作,又没有答对老师的提问时,父母的“割手指”、  相似文献   

19.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20.
对孩子的玩,家长究竟应持何态度?我认为主要在于引导。首先,看孩子玩的性质。总体上说,孩子一出世,除了吃和睡,其他就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手段。曾有人研究统计,一个孩子从出生到6岁,大约要玩一万五千个小时,平均每天六七个小时。所以,家长完全没有必要为孩子的玩担心,而是要对孩子的玩进行教育和引导。玩有两种:一种是象征性活动的玩。象征性活动的玩,具有模仿性,如“娃娃家”、“开汽车”等。非象征性活动的玩,不具有模仿性质,如孩子们一起赛跑、打雪仗或到野外活动等。对孩子的游戏,家长应舍得放手,让孩子“玩个痛快”。因为这类玩大多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孩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