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丁玲延安时期的作品,都是描写残酷的敌我战争的现实主义作品,经历生活的重重变故和苦难,她已经是一位现实主义革命作家。但是,一个作家的经历固然重要,而性格,才是决定作品具有独特的作家自我风格的要素。丁玲就是一个乐观浪漫的人,她延安时期的作品,虽然是描写革命,但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她的浪漫主义情结,尽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她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性格进行创作,但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都有其浪漫主义性格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丁玲30年代的作品,学界有人认为是其创作转向的开始。其实,即便是在政治理念高扬的20世纪30——40年代,潜抑于丁玲内心深处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思考也没有完全消遁,而是与革命叙述的话语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从丁玲在左联、延安时期创作的一些文本可以看出,丁玲试图从女性的角度在有限的话语空间内表达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丁玲生活在多元文化碰撞和价值观念多次被重构的时代,在塑造自己的文化品格时,她注意适时调整文化心理,进行了三次文化选择。表现为早期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左联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延安整风以后对农民文化的选择。选择的结果使其文化品格呈现出由“叛逆”向“革命”和“改造”的嬗变,而努力顺应时代与强烈的政治意识,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也是丁玲思想与创作的实质性内核。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报告文学有着光荣的战斗传统,从“五四”时期开始萌发,到“左联”积极提倡,它成为伴随中国革命,鼓舞人民斗争的有力武器。一九三七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神圣抗日战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中华英雄儿女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鲜血冲刷耻辱,用生命換来光荣,创造出多少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谱写了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页历史。延安时期的报告文学就在这血与火之中诞生。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九年对文艺家号召说:“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给肖三的信》)。而最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伟大抗日斗争的文学形式,首先就是报告文学。斗争的形势需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适应了革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民主政治的圣地和延安精神的家园,使成千上万中外人士为之向往和赞叹,也曾被誉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希望,成为世界革命仁人志士关注的地方,关键在于陕甘宁边区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创造性的和谐社会,其经济社会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背景下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以及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系统思想的基础奠定时期,延安的"文化革命"象征意义非同一般。总体说来,毛泽东延安时期文化领导权思想具备五点特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出发,建构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以战略发展的高度,建设文化领导权理论;以《讲话》为文化思想纲领,形成奠定国家秩序的文本;通过知识分子改造,实现知识分子的有机化;以积极争取和批评教育为手段,获得文化领导权的"同意"。  相似文献   

7.
正延安时期(1935—1947)有稿费吗?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延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主要是打仗和生产,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大概是只讲奉献,不计报酬。写稿子是革命工作,哪还有什么稿费?其实,这种猜想是不符合实际的。1.文献记载有稿费据文献记载,延安时期的稿酬至少从1936年8月就已实行。此时,红二、四方面军正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和党中央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重视理论学习、培育优良学风、坚定党性信念、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自身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中国革命、个人思想及工作实际,突破现实局限,创造性地建立了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课教育经验。当下,系统研究总结延安时期我党的党课教  相似文献   

9.
左联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译介传播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文学界先后向国内译介引进了文艺大众化理论与现实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部分,对当时以及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文学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时期和富有成效时期。切实的惠民政策使民众在情感上接受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延安时期灵活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整体上有所提高,边区民众支持革命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边区社会安定团结又生机勃勃。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已经成为全国的模范区和中国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从革命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共延安时期领导的学术建设深刻体现着革命的历史逻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学理基础,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双重特征。在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革命目标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也具有了“革命”和“建设”的双重使命;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维度来看,中共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提供学理基础和学术论证,体现着“思想创新”与“学术创造”的交互作用;从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通过指引研究方向、建立领导机构、制定文化政策、组织学术群体等领导方式,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形成灵活、有序、高效、创新的运行机制,不仅推动新民主主义的学术文化建设,而且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任务,实现了“学术文化建设”与“政治发展”的统一。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的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文化指导中国社会进步的成果体现。它是在同反动文化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并最终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的外语教育有着深刻的历史时代烙印,分析和把握这一时期外语教育的运行特征有助于还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实践活动的原貌.延安时期的外语教育具有浓厚的革命政治色彩、显著的应用工具特征、鲜明的意识形态特色和前瞻的外交视野表征.  相似文献   

14.
史诗在英国文学史上有悠久的历史。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史诗创作极大地丰富了除抒情诗以外的诗歌类型。这一时期英国的史诗创作在浪漫主义运动高涨的背景下,融合了革命、宗教等因素而兴起;题材方面着重体现爱国主义、革命激情、异域情调及宗教色彩;诗人在创作中,对诗体的选择不拘一格,抒情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16,(6):50-56
延安时期毛泽东报刊发刊词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彰显了抗日救亡时代主题,传播了中国革命的相关理论,普及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与路径,确立起规避同质竞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态环境优化策略,极大地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常所说的"左联时期的文学",即指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个十年(1927-1937年)的文学,套用现代革命史的分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曰十年内战时期)的文学".这两种分期的表述方式,看似不过字面上的不同.实则是有所讲究的:把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叫做左联时期,一方面表示出文学史按其自身内部规律来分期的意图;另一方面——更其重要的——包含着这样一种文学史观:认定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中,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在无产阶级领导影响下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是其主流.而这,正是我们所要掌握的本时期文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延安时期的文艺成就比作一株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各文艺协会就是支撑大树的主干,而众多的文学艺术团体则是连结主干和树冠的支干.主干挺拔,枝繁叶茂,从而结出累累硕果.和延安时期的文学团体一样,延安时期的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艺术团体,也都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团结和带动广大艺术工作者,活跃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为波澜壮阔的延安文艺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将当时的一些主要艺术团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是在极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开展的,目的是加强全党思想统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各级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现状决定了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特殊的条件和环境也催生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干部教育方式。因此,立足延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党情,考察当时开展干部教育的历史史实,总结提炼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中具有开创性的典型做法和制度体系,凝练出对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启示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9.
延安革命初期,广大革命干部群众的美学理论水平较低,审美教育的基础较为薄弱。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导下,延安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们通过理论上引导、专题性施教、干部层垂范、普及中提高的教育方式.通过在哲学学习中认识的审美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推行的审美教育,在政治学习中涵括的审美教育,在艺术活动中开展的审美教育等全方位而系统化的教育内容,取得了丰硕的美育成果。这使得延安时期的审美教育发展成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延安文学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抒写主要体现为对知识分子品性的革命反思,这种反思反映了延安作家寻找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差距并企图弥补的努力,是对知识分子思想与个性的整体审视,是在没有外力推动下的主体选择,具有知识分子的精神史意义。革命视域下的知识分子具有个人主义、主观主义、情绪化、迂腐和胆怯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