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倪嗣冲和袁世凯是北洋军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关系密切。辛亥革命前后,袁世凯对倪嗣冲有着"知遇之恩",对倪嗣冲一生政治仕途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倪嗣冲对袁世凯也是"知恩图报",竭尽所能效忠于袁世凯,为袁世凯集团确立北洋军阀统治立下汗马功劳。倪嗣冲和袁世凯的深厚情谊对于民初安徽政局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倪嗣冲是皖系重要人物,把持安徽军政权柄近十年。倪嗣冲重视民生,主皖期间为了维护安徽稳定及巩固统治,实行一系列促进民生发展的措施,包括发展军警为民生提供保障;兴农以奠定民生之基;鼓励工商为民生提供必要的补充。对于解决人民基本的生存与生活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此研究,有助于/厶\正、客观地认识倪嗣冲及民初的军阀政治。  相似文献   

3.
倪嗣冲与民初安徽匪患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嗣冲于民初统治安徽近十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在倪嗣冲一生的社会政治活动中,民初治理安徽匪患是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其治理动机、策略还是治理成效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有进一步探讨的学术价值.民初安徽匪患严重,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破坏了社会秩序,阻碍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严重危及倪嗣冲在安徽的统治.倪嗣冲一生推崇武力,政治思想保守,在他看来,"匪患"既包括盗匪以及由破产无业游民、散兵游勇组成的土匪武装,也包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等政治对手,因而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治理策略.主要有:对于一般盗匪,则组建民团,维护地方治安;对于政治对手以及危害较大的土匪,则派兵进剿,绝不姑息;对于活动于与其他省区交界的土匪,则联合相关省区,共同围剿;对于由散兵游勇组成的土匪武装,则软硬兼施,尽力招抚收编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民初"匪患"的社会根源并未消除,加上倪嗣冲军队军纪较差,百姓怨声载道,匪患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倪嗣冲之后的安徽,社会秩序依旧混乱,政局依旧动荡,民众大量流亡,成为安徽尤其是皖北地区长期贫困的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倪嗣冲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现有的《倪嗣冲函电集》收录其函电以及呈文等560多篇,但仍有不少佚失。新发现的倪嗣冲六则电文均刊载于新加坡华文报纸,可补《倪嗣冲函电集》的阙失,对于进一步研究倪嗣冲的生平与思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倪嗣冲主皖时期,不满于中央拨款,使用减政节支,截留解款,经办盐务,举借内外债款等多种手段筹措安武军费。军费筹措途径的多样化和军费的稳定有利于倪嗣冲控驭安武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国初年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安徽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趋于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6.
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大总统冯国璋1918年1月南下,车行至蚌埠,被安徽督军倪嗣冲武力拦截,总统只得悻悻返京。实际上,冯国璋车至济南时,山东督军张怀芝就建言选择在蚌埠会合。抵达蚌埠的当天,倪嗣冲主持召开了临时军事会议,议定了北军南下的相关决议。倪嗣冲并非简单鲁莽拦截总统了事,而是团结北洋同仁,力促总统颁发讨伐令。然而,因冯国璋的优柔寡断、明战暗和,蚌埠临时会议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民初时期柏文蔚和倪嗣冲都担任过安徽都督,然两人政见不同,不过均对治理淮河高度重视。柏文蔚着眼全局,系统性地提出了治淮主张,工程宏大,经费巨额,不仅需要中央统筹,还需要苏皖鲁豫四省协作。倪嗣冲的治淮考虑更多是从安徽自身出发,并将治淮重点放在皖北诸水,以有限的经费,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浚河与筑堤,历经数年并取得相应成效。柏文蔚治淮思想理想化背后与其居于国民党高层位置似有一定关联,其治淮主张的提出,更多可看作代表其政治呼声。倪嗣冲更多是作为一省地方长官,治淮举措更为现实,思考问题从省界利益入手,这与其追求在安徽的稳定统治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校社会发展学院、皖西北历史文化研究所、近代安徽历史名人研究所李良玉、陈雷、郭从杰、吴修申、李强、刘家富等著《倪嗣冲年谱》已于2010年7月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性、理论性和资料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对北洋军阀倪嗣冲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现代化范式制约下的相关研究,包括倪嗣冲主皖期间对安徽的治理、在近代实业上的投资和开发东北边区两个方面;二、史实重建趋向制约下的相关研究,涉及倪嗣冲与民初的政治军事、倪嗣冲纪念银币之争议、倪嗣冲在天津寓所之谜、倪嗣冲迁移蚌埠之谜四个方面。至于资料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有关倪嗣冲的墓志铭、家传资料、文电资料、军事经历资料的挖掘需要强化。研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研究者的地域局限;二、受传统对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的否定情结影响,评价缺乏客观性;三、研究内容有缺失,且缺乏横向的联系和比较。这些问题表明,有关倪嗣冲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倪嗣冲是清末民初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阜阳地方志中描绘的倪嗣冲形象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地方。民国时期阜阳地方志描绘的倪嗣冲形象为:一是镇压革命的清廷走卒;二是革命党人的屠杀和迫害者;三是阜阳人民痛恨的独裁者。20世纪90年代的地方志描绘的倪嗣冲形象除以上三点外,还有以下四点:一是军阀;二是投机政客;三是投资富商;四是大地主。  相似文献   

11.
蝗灾是安徽省主要农业灾之一,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关注。通过分析《倪嗣冲函电集》及相关学术成果,系统探讨民初安徽治蝗情况。民初安徽治蝗只是沿用传统技术,未有创新,但因主政安徽的倪嗣冲重视治蝗,以行政手段推行治蝗技术,命令各地积极治蝗。并把治蝗效果与官员业绩联系在一起,地方官不得不谨慎捕蝗。本研究希望从技术与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为当前治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伐战争期间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国民党政权相继出台了《处分逆产条例》《处理逆产条例》《修正处理逆产条例》等财产没收政策,作为打击北洋军阀势力及其他敌手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逆产处理表面来看可谓是依法行事,实质上则是一种政治惩处手段,在实际执行时也会因时而变、各地不一、因人而异,逆产与非逆产界限人为设定,如何处置逆产带有随意性.前安徽督军倪嗣冲虽去世多年,其家族财产多被强行列为逆产.尽管其子侄族人多次抗诉,要求发还,但最终无果而返.倪嗣冲逆产案的处置经过与结果,不仅体现了政权更迭中的因人权变,也与倪嗣冲的政敌及安徽地方势力背后施压有关.带有选择性惩治特点的逆产没收政策未能为国民党政权的构建提供依法治理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皖蚕桑女学事件是指当时驻守在安庆的倪嗣冲部安武军于1919年8、9月夜间两次结伙入侵安徽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强暴凌辱多名女校师生之事。两个月之后该事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根据《申报》上的相关报道一窥当时各界对此事的看法,以期更好的去了解一段几乎为人遗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1914年1月,白朗军由河南进入皖西继续流动作战,先后攻陷六安等县,烧杀抢掠,对皖西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倪嗣冲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终将白朗军逐出安徽,并平定了附势而起的皖省匪乱。开启了其本人真正意义上的督皖时期。  相似文献   

15.
安徽政局在辛亥革命进程中极具典型意义,从安徽巡抚朱家宝被推为首任都督,至革命党人孙毓筠、柏文蔚等被派就任,最后到出身北洋的倪嗣冲最终督皖,都督人选更迭频繁。这显示了辛亥革命进程的曲折和安徽政局的不稳,也折射出南北双方各派力量的较量以及民初中国政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16年5月,北京政府袁世凯与冯、张、倪决定在南京召开各省代表会议,意在解决时局.袁世凯起初对南京会议的召开抱有希望,安徽巡按使倪嗣冲积极参与筹备.当冯国璋试图借会议逼袁退位,为自己赢得政治声势,议定宗旨中途有变时,倪嗣冲亲临会场,劝阻冯及各代表,主张总统暂先缓退,召集国会来解决去留问题,并寻求办法处理善后事宜.因各省代表意见不一,倪提前离会,冯意消极,会议无果而散.南京会议不仅折射出南北之间存在的分歧,也充分暴露了北洋集团内部的重重矛盾.  相似文献   

17.
蝗灾是安徽省主要农业灾之一,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关注。民初安徽治蝗只是沿用传统技术,未有创新,但因主政安徽的倪嗣冲重视治蝗,以行政手段推行治蝗技术,命令各地积极治蝗,并把治蝗效果与官员业绩联系在一起,地方官不得不谨慎捕蝗。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与武穴主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穴主和是冯玉祥在护法战争时期,对抗段祺瑞武力统一政策的特殊事件。在此事件中,冯玉祥虽然有赞同孙中山护法的因素,但也包含着其欲乘直皖之间的矛盾,实现与陆建章策划的驱逐安徽督军倪嗣冲夺取安徽的阴谋,而此事件最终以其对直系的完全依附告终。  相似文献   

19.
以往传统党史将"二次革命论"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与理论。本文根据共产国际新史料的挖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希望还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二次革命论"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随着中央政府关于视导制度的变化,安徽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省、县视学规程,并作了几次修正.1913年柏文蔚制定省、县视学规程,奠定了民国安徽视导制度的基础.之后倪嗣冲、韩国钧相继修正视学规程.1917年之后视学权归教育厅.1918年沿袭教育部颁布的视学规程,形成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