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杏庐 《湖北档案》2001,(1):108-110
在中国抗战史上,淞沪抗战中“八百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寇血战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1 在中国抗战史上,淞沪抗战中"八百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寇血战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曾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同商讨国事。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相似文献   

4.
沈玉莲 《新闻界》2024,(4):87-96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报界以救亡为职志,共举办了40余次报纸展览会。民族危亡之际,报纸展览会被赋予“服务抗战”的政治意涵,成为抗战宣传和舆论动员的阵地。在仪式化的展演和观摩中,报纸展览会加速了各地抗战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建构并强化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共识与意志。此外,报纸展览会还发挥着重要的“联结”作用,不仅客观地展示了战时新闻界的抗战成就,发扬了新闻抗战文化,促进了报界的团结与协作,还加强了报界与民众之间的血脉联系,为抗战共同体的凝聚提供了现实的平台。在此意义上,抗战时期中国报纸展览会可谓是对战时新闻战线的一次“总检阅”。  相似文献   

5.
魏少华 《新闻界》2013,(17):51-55
纪录片《我的抗战》是崔永元近期力作。"口述历史"是纪录片《我的抗战》宣传靓点。依据最后的呈现方式,纪录片中的采访可以分为四类:互动访谈式、隐性对话式、跟拍注视式、参与暗访式。《我的抗战》中的"口述历史"属于隐性对话式采访。《我的抗战》在"口述历史"运用中,出现了过度介入、删除提问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和平 《新闻前哨》2005,(12):30-31
《湖北日报》从8月17日起推出“穿越湖北抗日战场万里行”专栏。记者以现场实地踏访的形式,访问抗战亲历者,寻访抗战旧址,追忆抗战历史,重现当年抗战情景,反映战地今昔变化。在历时半月的“穿越行”中,记者先后采写了《打响敌后抗日第一枪——寻访张体学独立大队》、《历史不能忘记——访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等15篇稿件,拍摄了大量的现场照片,图文并茂、浓墨重彩地报道了湖北地区的抗战史迹。读者评价这一系列报  相似文献   

7.
樊建川是一个商人,但他更是一个执著的收藏家,多年来他一直梦想建立一个抗战纪念馆。这并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他收藏的抗战文物已超过两千件,还有一大批各种资料。 “就个人收藏的抗战文物而言,我绝对是全国第一。”樊建川对自己的收藏很是自豪,“我的一些藏品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以下简称“青记”)于1938年8月30日在汉口正式宣告成立。记得在成立大会宣言上的第一句就指出:“抗战一定胜利,同时抗战一定会将中国腐旧的成份打掉,而在抗战过程中逐渐产生崭新的力量,这是我们的信念。”时隔40多年,现在来回顾当时的信念,基本上还是正确的,也基本上符合后来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我们当时没有看透国民党反动派只是军事上被迫抗战、政治上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的人民军队报刊,号召抗日,凝聚抗战力量,为抗日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抗战时期人民军队报刊作为党在军队中的喉舌,都“说”了什么呢?
  传播党的抗战主张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报刊对于党的抗战主张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报道。第一,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八路军军政杂志》在发刊词中说:“巩固与扩大民族统一战线,是达到抗战建国胜利的总方针。”①《八路军军政杂志》在第一卷第二期,刊载了王稼祥的文章《回答破坏统一团结的阴谋》,揭露了汪精卫串通日伪,暗中防共的行为,重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②《前线周刊》的“工作指标为抗日第一,抗日高于一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第二,宣传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新四军《抗敌报》第33期发表的社论《武装自卫才是出路》号召苏北人民认清形势、奋起战斗、打走鬼子,全部军民不分男女老少都武装和组织起来,团结一致共同战斗。新四军《抗敌》杂志刊登的叶挺在新四军第二次参谋工作上的训词《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指出:“战争中参加的社会阶层的广泛性”,“在我们中国方面,当然更--求全民战争,因为敌人给我们的威胁,加于我们的压迫损害,是整个民族的。”④人民军队报刊宣传党的抗战主张,促进了军事战略的贯彻,促进了人民军队的抗战。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四届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主持人介绍主席台上就坐的领导和知名人士时说: “首先,向大家介绍舒老,舒宗侨教授。”一位鹤发童颜,笑容满面的长者站立起来,频频点头致意。“舒老今年77岁,在复旦大学任教48年。他是闻名中外的大战画史和抗战画史的编著者。”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抗战工作是中心任务,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要尽可能地予以配合。当时国民政府的高等教育工作即为一例。三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侵略中国步伐的加快,许多人提出了“非常时期教育”、“困难教育”的口号,意识到高等教育应在危难之际担负起力所能及的社会职责。战争初发,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且使本已存在的缺点暴露无遗。为适应战时体制的需求,国民党于1938年4月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将抗战分为两个阶段,并称当时已进入第二阶段,即“抗战建国”阶段。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中间对教育有四条规定:“一、改订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博物馆》2009,(3):36-36
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对原来只反映敌后抗战的“抗日战争馆”作了重大调整,扩大为反映全体中华儿女所进行的全面抗战。1985年8月13日,调整充实后的“抗日战争馆”陈列正式展出。共展出文物、照片、图表、美术作品等近2000件,许多珍贵文物是首次展出。  相似文献   

13.
“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以鲜明的社会导向,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作家与党史专家合作的有效运作机制,在全国800多种图书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并入选国家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总印数60余万册。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缅怀历史,铭记英烈,本刊从本期起连续刊登“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展品背后的抗战故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本组史料记载了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起新的侵略战争后,中国十九路军的奋起抗战、第五军的增援和中国军民在淞沪抗战中的英勇斗争;记载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上海金融界的态度和国民党政府关于淞沪抗战“适可而止”以待国际进行干涉的决策;国民党政府精锐之师用于反共的政策导致淞沪抗战的失败;以及陈立夫等人所谓的以东三省经济利益换取英美支持,进而败日防俄等项建议。对研究中华民国史、日本侵华史均有参考价值,特选辑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南日报》的前身是始创于1935年2月的《枳江日报》,当时该报拟定的编辑方针即为:“东北沦陷,河山破碎,抗日救亡,还我河山”这四句铿然作响的誓词。这个编辑方针后来被承续了下来,成为了抗战初期《西南日报》重要的办报理念和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17.
1937年“八·一三”抗战中,抗日将领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英勇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后撤退到公共租界的兵营里,又与英美当局的工部局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复杂斗争。民族气节,浩气显宇,为中国人民八年抗战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谢晋元,字中民,1904年(光绪30年)生于广东蕉岭县同福乡尖坑村。父业小贩,家境贫寒。谢少时在家乡育民学校及三圳公学就读,继入梅县省立第五中学,卒业后独去广州,  相似文献   

18.
刘威  刘小琳 《兰台世界》2016,(20):153-155
抗战文献是重庆图书馆馆藏的一大特色,文章举隅了参考资料、军事类抗战孤本、宪兵学校编制的孤本教程和石印本四个方面的孤本抗战图书,并对其文献价值进行了简单的撮述。  相似文献   

19.
杨思信 《档案》2024,(2):28-35
以全面抗战爆发后动员民众需要及话剧力量的西移为契机,战前几乎没有话剧演出的兰州,亦在战时兴起了热烈的话剧运动。战时兰州话剧运动,可略分为“抗战话剧兴起与独幕剧演出的高潮”“新西北剧团、青年剧社的成立及其演出”“抗宣八队、外来演剧力量与第二次演剧的高潮”“断续中的的兰州话剧演出”共四个时期。八年中,兰州共出现话剧团体41个,上演独幕剧87种,多幕剧75种,另有一批著名剧人在此活动。战时兰州的话剧运动,对本地抗战宣传与民众民族国家意识的激发、各种款项的募集及民众平时的休闲娱乐等,均做出比较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大公报》头上顶着“小骂大帮忙”的帽子,并且因在抗战初期的“缓抗”言论,历来饱受批评,这些事实容易给人们一种误解,即《大公报》宣传抗战不力。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由于抗战时期战事频仍,《大公报》的出版地一再变迁,由津至汉、渝、至港、桂;由于战时纸张匮乏,版面也一再缩小,由十四版缩为四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