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立德树人理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优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人才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展开以发展理念和价值观构建为基础的课程设置,能够促进大学生在个人能力提升与社会发展协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从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优势出发,结合课程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课程实践评估,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效果以及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价值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实践路径,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探索分析。在梳理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力量的三个方面: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以及积极的机构,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评价、课程设置等方面构建积极的课程体系,使教师从课程的各个环节,注重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积极人格,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有的放矢.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功能,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原则以及设置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师资建设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文章提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职业倦怠普遍、教育理念滞后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其工作满意度,优化心理健康教师人格品质,提升积极心理资本,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门公共课,在教学上存在8种偏差:课程学科化,学生教材"教参化",教学目的重甄别轻关怀,忽视社会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脱离学生日常生活,教学案例"病态化"和"分裂化",教学形式偏理论,课程设置单一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统领整个教学,增加社会心理健康内容,明确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活动化,课程设置系列化,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体验式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行体验式教学改革,既是帮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出现实困境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需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个问题,可采取“转变理念”、“深化理解”、“整合资源”、“科学管理”四项策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7,(6):106-10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低效、教学方式单一、德育色彩浓重、课程设置"一刀切"的问题。翻转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模式,使之变成"课前听看MOOC讲解,课堂上参与体验式活动",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的积极探索。既切合大学生多层次心理发展的实际和需要,也切合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生命体验的特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是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分层定位"、课程内容"以学生为本"的选择、教师"专业化"的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陆斯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171+173-171,173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开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本文主要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希望用此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发展,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公共课。基于成果导向的OBE理念以大学生心理需求为课程设计依据,进而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OBE理念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但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兴趣不高、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欠佳。基于此,高校应充分贯彻落实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塑造健康人格起着重要作用。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等五方面来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贯通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安排有心理学背景或接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教师讲授,旨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目前各大高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探讨,期望能给心理健康课程的讲授者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介绍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和定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主体和对象,组建区别于基础课程教育教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注重内容设置和形式设计,动态评价,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相关理念,并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提出应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从变革目标、重构内容、提升方法、转变评价方式、完善体系等方面着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作出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出发,以回归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为需要,编排适需、适用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学材而非教材为中心,采用独特有效的教材编写,采用面+线+点三位一体的教学组织设计,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收到良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课程目标模糊、缺乏明确性,课程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提出了采取开放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调整课程教学理念、培养积极人格,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内容针对性等措施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主题,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教学的特点,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问题,提出了关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体验式教学契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过程,构建“理论知识模块“”能力培养模块”和“社区实践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创社区实践项目,搭建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深度探索,从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