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满文本《满洲实录》出发,归纳了《满洲实录》中的"法"思想、法典形式,从刑种、罪名两个角度探讨了刑罚制度,明确了其时满洲社会的主要法律范畴。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史记》的价值在于其"实录"精神。而"实录"这一美赞,和其具有的实地游历、考察精神有极其重大的关系。本文继笔者拙文《司马迁生平及二十南游考》之后,考证了司马迁第二、三阶段的游历,剖析了游历在其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实录》是记录一朝帝王军国大事的编年体史书.《则天实录》就是记录武则天当政和履行武周皇帝权利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唐代诸帝《实录》流传至今的唯有韩愈撰《顺宗实录》5卷,收录于《韩昌黎集》之中,其他《实录》无存,只有在正史中的著录信息.据两《唐书》及《宋史》等史书记载,《则天实录》有多种,编撰者不同、刊刻年代不同、版本不同,歧义颇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文章拟从《则天实录》的修撰、版本、内容等方面复原早已佚失的《则天实录》的概貌,以就教于方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4.
张澍辑录的《续敦煌实录》是敦煌地区上自东汉,下至五代900多年间的人物传记,也可看作是敦煌地区的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地方史。《续敦煌实录》从体例上讲,具有章学诚所说"因事命篇,不为常例所拘"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搜罗广泛、征引博洽,十分丰富。张澍辑录《续敦煌实录》的目的在于拂去敦煌这一"夜光之璧"上的灰尘,使之重新闪亮;章著敦煌"尤异之贤",使之重新为世人所识。其慧眼独识,令人佩服。读《续敦煌实录》使人深感敦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敦煌人民创造的,敦煌地区一度曾是创造文化和输出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对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春秋笔法"是《春秋》记录历史所运用的书写方式,它以客观实录为核心原则,在史实叙写中寓以褒贬。吴伟业的《圆圆曲》承袭春秋笔法的叙事模式,既强调"秉笔直书"的实录原则,又在客观叙述中通过"一字见义",含蓄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态度。春秋笔法的运用,使《圆圆曲》彰显出独特的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6.
谢志勇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97-98,122
韩愈兼善史笔,本"实录"之精神修撰《顺宗实录》,记载顺宗朝种种腐败的人和事,既为奸佞暴戾之人,亦为忠勇直谏之士立传;记事书法,必无所苟;一事之叙,必溯原委;一人之见,具详生平。《顺宗实录》虽没有充分展现韩愈的史才,但其史传文学的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语文教学》2006,(3):19-28
《乡愁》实录;《赞美》实录;《将进酒》实录;李商隐《隋宫》实录;课例点评;[编按]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辨了《顺宗实录》的真伪、被修改的真实原因,修改后的《顺宗实录》与今天我们所见之《顺宗实录》的关系,以及它的史料价值和韩愈的史识等。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7,(2):71-72
宋代史料丰富,《宋会要辑稿》是研究宋代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典籍,此前中华书局虽有影印本面世,但使用多有不便。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为学界提供了便利。翻阅此书,偶见讹误,《太宗实录》的初修时间"至道三年"误作"至道二年",《哲宗实录》两次编修的时间"元符"误作"元祐","绍兴"误作"绍圣"。此次点校,均未作点校说明,兹略加考辩,诚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辽人耶律俨《皇朝实录》不设属国专条,但帝纪传记载述大量属国来辽朝贡及辽朝讨伐诸国诸部之事,金人、元人修撰《辽史》时,皆认为属国在辽朝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金元史臣基于其对辽朝属国的认识,从耶律俨《皇朝实录》、陈大任《辽史》及其它史籍摘抄属国名字分别撰成"属国军"条、"北面属国官"条。由于金元史官失于详尽考证,致使两项条目存有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其基本素材是课堂教学实录。但是阅读一篇课堂教学案例并不是观看一盘教学录像带,由实录到案例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将课堂教学实录转化为案例的写作过程,是对实录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是提高案例的教育学价值的核心环节。 在实录撰写成案例过程中,实录材料的搜集、案例主题的确定、实录到案例的转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项内容。以下是以《在全班讨论中,他站在学生的……》(刊于《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6期)这篇案例为例,阐述从课堂教学实录到课堂教学案例的转写要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篇由案例非当事人撰写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史记》的实录精神不仅是良史之德,也是难能可贵的诗学传统。《史记》的实录精神呈现出有别于《诗经》和汉乐府的三个特点:批判政治生活的倾斜性,反映时代民生的宏观性,揭露社会问题的自觉性。《史记》的实录精神深刻影响了汉魏六朝的诗歌创作,汉魏六朝诸多反映时事民生的直笔之诗,慨叹历史现实的曲笔之作,揭露社会问题的诗史之笔,都是对《史记》实录精神的继承与取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后的两部实录《明实录》和《清实录》,对各自朝代的皇帝形象通过神化、美化、圣化、德化和仁化的手法进行了正面塑造,把他们粉饰为天命所归的神仙,长相奇伟、举止不凡的美男,天赋异禀、勤勉向学的圣人,德性崇高、孝友兼备的模范,勤政治国、爱民如子的仁君。然而,在《明实录》中,由于统治链条的断裂造成的"今上"对前帝的嫌怨,以及史臣对君主的不满,也使其部分实录在描写皇帝形象时进行了负面塑造,产生了杂音。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所修的《清实录》也用掌握的手法,塑造其皇帝高大英武的正面形象。与《明实录》不同,《清实录》由于清廷急于在汉人面前树立正面光辉的形象,因此一直保持讴歌的同调;它还在神化皇帝个人形象时,连带将其民族起源一并作了神化;同时对皇帝个人武功和勇力大力宣扬,不避讳皇帝为庶出的出身,并着力描写先帝对储君的默识暗赏。明清两朝实录所产生的上述差别,实原于农耕民族与游猎民族各自特性的差异,而两朝实录对皇帝形象塑造的一致性,则又反映出明清两朝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清朝在史学上不断加强的汉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史记》"怨"、"愤"的情感,同时,他又秉承了古代史官"实录"的优良传统,将如实记录历史事件和抒发个人情感极佳地结合起来,使《史记》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史学巨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早对"小说"这种文体进行研究的是史学家。他们在编撰史志目录时,将小说或列入子部,或收入史部。但无论是子部还是史部,均排斥虚构,要求实录。在实录精神的影响下,从东汉时期编撰的《汉书·艺文志》到清乾嘉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绝大多数目录中的小说著录均体现出浓厚的史传意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满文原档》天聪六年四月至六月的"地字档"和"满附二"之记录的解读,以及与《清太宗实录》相应记载的比较,试图厘清清太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占领库库和屯以及经略其周边地区,威胁明边的史实,进而探索《清太宗实录》与《满文原档》之间的史源关系,揭示《清太宗实录》对这段史实的修改、删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满文原档》天聪六年四月至六月的"地字档"和"满附二"之记录的解读,以及与《清太宗实录》相应记载的比较,试图厘清清太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占领库库和屯以及经略其周边地区,威胁明边的史实,进而探索《清太宗实录》与《满文原档》之间的史源关系,揭示《清太宗实录》对这段史实的修改、删减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我国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作为一部信史,在其身上,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史学优良的“实录”传统。然纵观《史记》全书,却发现《史记》中存在大量“非实录”的史料,这便与“实录”传统产生了矛盾。本文以时代生死观的角度,探讨《史记》中存在大量“非实录”史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官方修纂实录,最早的就是《清太祖实录》,有关《清太祖实录》的文章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其它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对《清太祖实录》的编纂版本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要论述,以便我们更好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英烈传》所塑"刘基"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为范本,以刘基生平履历和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为次,与《行状》、《神道碑铭》、《明史》、《明太祖实录》等文献纪实相比较,逐一解读、认真考辨,以期还原一个真实的刘基,同时也为刘伯温传说衍变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