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是左联成员之一,其创作与左翼文学形成了一种张力场,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在我国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语境以及其与左翼文学的复杂关系中,周文与鲁迅先生关系紧密,受到关怀和指导.鲁迅先生的文艺观中的真实性和关注乡土文学都对周文产生了深刻影响.另外与左翼文学文艺观的异同,表现在克服"革命文学"初期创作上出现的偏差,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坚持和提倡等,我们应力求动态地把握隐藏在其作品深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30年代“左联”的盟主,周文是在鲁迅直接扶植下成长起来的左翼青年作家,因而,周文一生的思想、文学创作和文艺活动都深受鲁迅的影响。在小说创作方面,二人分别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浙东水乡世界和边地军政世界,共同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历史画廊,但在创作风格和语言运用上各有特征。同时,鲁迅和周文都积极倡导文艺的大众化,周文继承并发展了鲁迅的文艺大众化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3.
回避作品"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使周文的作品既来源于左翼,又具备自己独特的华彩。他在自己文学创作的舞台上把人物置于现实的空间面前,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至真、至诚、至深的感受。这就使周文的作品充满了生机,从而保留了更多的自然形态。  相似文献   

4.
普实克是欧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他在富含自由因素的左翼立场上,将革命化的价值系统与自为的审美精神、宏大的史诗精神与个人主义的抒情气质、激进的现代意识与对传统的丰富理解,结合为独特的理论形态。其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启示,展现了左翼文论所可能的开敞维度和深刻向度。  相似文献   

5.
周文小说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曾在康藏边地生活过,这段生活成为他日后小说题材的主要源泉。他的小说,成了二十年代康藏社会生活实录。从其创作经历中,可清晰地看到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浪潮,是如何将一位热血青年的才能激活,并将其带入文学殿堂的过程,也让我们能看到其小说风格与现代文学风格之间那相辅相承的关系。审视周文小说,为的是让我们重新评估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新确定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以往对左翼文学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数评论比较注重左翼文学作为一个政治化的、有明确的政治理论、文学理论和纪律要求的文学团体的共性,而忽视了左翼文学在共性追求中的差异性。其实,左翼作家的创作既具有左翼文学的总体特征,又具有自己特异的个性世界和文学世界,有自己人生和美学的独特经验与追求。如此才构成左翼文学的丰富和文学成就的可观。  相似文献   

7.
周文的小说与散文特别注重对环境的描写和人物活动氛围的营造,在他创作的百余万字作品中,以自己早年的经历为创作源泉,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独具边荒特色的社会风情画,为中国现代文学添上了奇异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鲁迅左翼”及其和陈映真的关系作了一个勾勒,笔者首先讨论了陈映真如何解读鲁迅作品,即把鲁迅看作是现代中国特别是现代中国的左翼传统的象征。在此基础上,指出30年代的中国实际上存在两个左翼传统,一个是“鲁迅左翼”,另一个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可以称为“党的左翼”。从二者的比较入手,笔者讨论了“鲁迅左翼”四点精神特征。这样的“鲁迅左翼”不仅属于鲁迅,它是所有的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左翼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陈映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作出了自己的独立和独特的贡献。陈映真正是这样的坚持鲁迅式的彻底批判立场的后来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的根本问题,它关联到文艺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与文艺的特征问题,紧密相关。鲁迅一贯强调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并曾论及了与此相关的许多问题。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在进步的和革命的世界观和文艺观的指导下,在自己的文学活动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滋养,对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曾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风俗"的时候,左翼作家却表现发生在中国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当新感觉派关注"人"与"都市"的关系时,左翼作家在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当新感觉派运用现代主义方法描写都市的变异的时候,左翼作家仍然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新感觉派的主观的心理分析与左翼作家的客观的社会分析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张天翼是中国现代文学左翼文坛上一位享有盛誉的作家。他的作品通过生动、鲜明的反面形象的塑造,运用漫画式的夸张和强烈的对比,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推进了当时讽刺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沙汀是以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写作而著称的。他从一九三一年开始创作,到现在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作为一个在左翼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始终坚持创作上的现实主义,以自己独具风格的作品探索着为肘代和人民服务的道路。五十年来,除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外,他从未中断过创作,在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他长期多方面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无产阶级文学”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常被与“左翼文学”、“革命文学”等同起来。本文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它进行了新的界定,分别论述了其发生与发展,同时对无产阶级文学的价值估断等问题,也表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来看,周文小说在乡土文学和人性开掘方面有其独特贡献。作为四川乡土作家的周文,用冷静深沉的笔触,画出了川康地区的人间百相图,让读者窥视了中国内陆的黑暗面影。周文从生活实际出发,其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复杂多样、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从而深刻开掘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叙事形式之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混杂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主体建构的方式,它创造了左翼文学阶级叙事全新的"意义架构"和"知觉样式"。  相似文献   

16.
孙犁的小说有着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他总是把生活表现得富有美感、富有诗意。他以独特的视角 ,含蓄动人的意境美 ,表现了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环境中 ,劳动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性的文学。用来确定现代历史阶段之现代属性的标准,也应该成为确定这一时期的现代性文学的标准。文学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此前文学革新的成就,要通过文学革命更为成熟的创造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左翼文学反映了革命现代性的要求。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因而左翼文学事实上改造并融合了五四文学的传统。左翼文学有重大教训,但也有历史贡献和成功的经验。其优秀之作,证明"工具论"的文学观可以兼顾人情与物理,使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达到统一。世俗现代性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世俗现代性看似现代,实则比较传统,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民众追求生活享乐和欲望宣泄的要求。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但重要的是这两翼如何舞动起来。港澳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学相互之间没有文学标准以外的地位高下。现代文学止于1949年仅是一种照顾教材特点的设计。教材的编写还要在体例上创新,要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提高素质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性的文学.用来确定现代历史阶段之现代属性的标准,也应该成为确定这一时期的现代性文学的标准.文学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此前文学革新的成就,要通过文学革命更为成熟的创造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左翼文学反映了革命现代性的要求.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因而左翼文学事实上改造并融合了五四文学的传统.左翼文学有重大教训,但也有历史贡献和成功的经验.其优秀之作,证明"工具论"的文学观可以兼顾人情与物理,使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达到统一.世俗现代性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世俗现代性看似现代,实则比较传统,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民众追求生活享乐和欲望宣泄的要求.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但重要的是这两翼如何舞动起来.港澳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学相互之间没有文学标准以外的地位高下.现代文学止于1949年仅是一种照顾教材特点的设计.教材的编写还要在体例上创新,要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提高素质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张建锋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4):21-24,73
巴蜀地域文化给左翼川籍作家烙上了"巴蜀印",使其倾向于描写巴蜀乡土世界,喜欢以自己熟悉的人物为原型,真实地刻划人物,将政治意识、阶级意识和文化意识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左翼文学中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2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业绩,反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与不同的特征.茅盾的小说,标志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与四十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实绩,鲁迅的小说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厚固基石.两位作家的创作思维与美学追求,有相同与相异之处.他们创作互补的璀璨光华,照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